發布時間:2024-08-25閱讀(8)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一雙基礎款的鞋,買回來穿沒多久就出了問題。
這是我親身經歷,很多年前還沒成為一個跑者的時候,貪便宜買了兩雙打了折的美津濃基礎款跑鞋。結果,成了我買跑鞋生涯中的“黑歷史”。

第一雙藍色的(右邊),穿了一個月發現小拇指那兒破了。第二雙是黑色的(左邊),這雙更離譜, 1個禮拜就重蹈覆轍了。
除了第一反應是質量不行,我也想過是不是自己腳比較寬?可后來穿的其他美津濃跑鞋,比如Rider、Sky以及Horizon等等,選擇的都是普通楦寬,都沒有出現破損的情況。
再加上穿阿迪達斯的Boston 9這種天生鞋楦就窄的鞋也沒有出現什么問題,讓我更加堅信肯定不是腳的問題。

隨著我對跑鞋的了解不斷加深,我針對這種鞋面斷裂的情況做出了2種可能的推測。大家一起看看,是不是有這個道理。
第一點:鞋面老化
材料或多或少會發生老化現象,鞋面自然也會。一批布從生產到應用,如果放置了很長時間的話,它的強度當然會出現折損。加上跑步過程中會反復折疊、拉直鞋面,當材料強度不足以承受這種沖擊的時候,就會紕裂、破損。
目前跑鞋市場的主要材料,主要是織物和mono紗兩種。大部分出現斷裂、破損的情況,都是在織物鞋面上。比材料強度的話,還是mono紗更高一些——但是mono紗的舒適度是不如織物的。

這也是為什么我比較建議大家買3年內生產的鞋,一方面是考慮到中底材料也有“最佳品嘗期”,超過這個時間腳感就沒那么優秀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鞋面材料的老化程度。
現在想想,當時買的這兩雙美津濃真是太便宜了。原價400多的鞋,打折到了200出頭,估計是閑了好幾年的壓倉貨,所以這鞋面太不耐造了。

第二點:材料強度差 寬腳穿窄鞋
如果不是材料老化問題造成的紕裂、破損,那么剩下的可能就是材料本身的強度就不太夠了。當然,這里也涉及到一個鞋面皮革織物拼接的設計問題,但這里暫且不做討論。

僅僅只是材料強度不夠的話,可能還不至于那么糟糕。本身強度就不高,要是合腳還勉強能對付過去,再不濟走路穿穿也行,但這個時候,要是一個寬腳的人穿了一雙不那么寬鞋,那就很糟糕了。可能都不用跑,光是走走路就破了。

這兩點就是我這些年總結下來的經驗,拋開特殊條件,基本上材料老化、材料強度不高的情況,都會發生在那些“便宜”或是“優惠力度大”的型號上。而往往那些力度又大、價格又低的“入門款”、“基礎款”特別吸引人,當年那個還不了解跑鞋的我自然就中招了。
對了,這里多嘴一句。跑鞋里所謂的“基礎款”、“入門款”,指的是跑鞋性能是“基礎的”、“入門的”,并不代表它是一雙“適合新手跑者入門的跑鞋”,這類鞋的緩震和支撐性往往都不高。反而是那些旗艦級、次頂級的慢跑鞋才是對新手最好的,因為它們的保護性足夠強,大家能明白我的意思嗎?

我是老魏,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還請點贊關注多多支持。
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請評論留言,老魏一定會看的。
(*部分圖片源于網絡,侵刪)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862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