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100個極簡風名片(45萬人的名片太漂亮了)
發布時間:2024-08-25閱讀(12)


春節你回家了嗎?奈曼名片更新啦!家鄉變得很漂亮!上班后把這張名片送給朋友不丟份兒!
《奈曼名片》為您展示奈曼旗的簡歷
叫來河的傳說流淌了千年,
寶古圖的沙漠盡情的綿延,
諾恩吉雅的歌聲回蕩在草原,
土城子的歷史傳唱著變遷,
看不夠的是那孟家段的迷人風光,
唱不盡的是那青龍山的色彩斑斕。
塞外小城,綠色奈曼
詩一樣的夢境
夢一樣的畫卷
我的家鄉,和諧的家園。
(作者:吳增杰)
為了讓廣大朋友們更加了解奈曼旗的文化,《活力奈曼》推出“細說奈曼”系列文章,帶您走進奈曼的歷史、領略奈曼的文化、欣賞奈曼的風景、了解奈曼的美食……
中華麥飯石
【最美三張】
奈曼版畫、最美蒙古族民歌《諾恩吉雅》、蒙醫藥學鼻祖占布拉·道爾吉的故鄉;

寶石柱版畫作品《佛燈》
【王牌一張】
蒙古“乃蠻”部王府駐地;

奈曼清代王府
【發行量最大的一張】
現行蒙古文的創造者就是我們奈曼部先人塔塔統阿發明的,所以只要見到蒙古文,那都是我們奈曼的名片!

No.2 奈曼簡史
奈曼旗,是一個備受歷史垂青的地方。
來到奈曼,你隨處都會撿拾古老而悠揚的記憶。

天藍地闊
8000年前華夏第一村(興隆洼文化)在這里興盛;
5000年前紅山先民在這里棲衍;
2500年前齊桓公來這里“老馬識途”;
2000年前北燕東胡在這里稱霸爭雄;
1000年前,大遼耶律阿保機在這里祭壇稱帝;
380年前,清廷在這里封郡建旗定名“奈曼”。
72年前,奈曼旗建立人民政權并成為黨在哲盟地區行署駐地和政治中心。
具體說明:
遠古時期,奈曼是紅山文化核心地區之一,先秦夏商時期,是山戎、東胡、鮮卑等北方少數民族繁衍融合之地。

遼宋時期龍化州城
隋唐五代時期,契丹族在這里興起,奈曼成為龍興之地。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在龍化州城東(今奈曼旗八仙筒鎮北部西孟家段村)金鈴崗燔柴告天,建立了中國北方草原第一個封建王朝——契丹(后稱遼),奈曼成為大遼的開國之都。以遼水給國家命名的契丹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了528年。大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一生當中最輝煌的業績都是以龍化州為“根據地”完成的——推行牧、農、工、商、貿并舉的經濟政策,奠定數百年強盛的基石;率先推行兼容并包的民族文化政策,借鑒吸收漢、渤海、女真、室韋(蒙古)等諸多民族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精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開創了“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蕃漢分治的最早的“一國兩制”政策;開辟了草原絲綢之路,打通了中國和歐亞大陸的聯系,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至今,俄羅斯、中亞、西亞、及歐洲許多國家仍稱中國為“契丹”。

陳國公主與駙馬銀質鎏金頭冦
13世紀初,乃蠻部太陽汗在今蒙古國杭愛山一帶,被成吉思汗擊敗,后隸屬大蒙古國察哈爾部,15世紀中演變為奈曼(乃曼)部。公元1550年前后,奈曼部作為察哈部八鄂托克之一,隨蒙古北元達延汗開始移居此地。后金天聰元年(1627年),成吉思汗第十九世孫額森偉征諾顏之子袞楚克率奈曼部歸順后金皇太極。大清崇德元年(1636年),奈曼正式封郡建旗,大清皇帝賜授袞楚克為奈曼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的爵位,世襲罔替。至中華民國初期,奈曼旗歷經十二世十六任郡王,統治奈曼300年。

奈曼第一任王爺袞楚克
194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奈曼蒙漢及各族人民翻身得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權,隸屬當時的哲里木盟,并成為當時中國共產黨哲盟行署的駐地,因此也可以說,奈曼是最早的“通遼市府”所在地。
No.3奈曼印象
“我的家鄉在奈曼,風吹奇柳金沙岸,東胡大遼蒙王府,麥飯神石蕎花艷”這是中央民族大學著名文學教授徐文海對奈曼印象進行了高度概括。

怪柳奇觀
來到奈曼,你隨處都會領略驚奇、美麗和流連忘返。

寶古圖沙漠
來到奈曼,你可以看到除喀斯特地貌外中國所有的自然風光和景觀;

長河落日
來到奈曼,你幾乎會找到在中國北方所有能找到的物產和寶藏;
來到奈曼,你會發現這震驚于它鮮為人知的重要地理位置和發展潛力。
奈曼旗,是一個天藍地闊的地方。擁有寶古圖國家沙漠地質公園、孟家段沙湖國家濕地公園、興隆沼百萬畝人工森林、世上獨一無二的怪柳奇觀、清代蒙古族郡王府邸,擁有“沙海新城”的奇特景觀。

沙海新城
奈曼是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衛生縣城、全區文明旗縣城、全區園林縣城、全區十大魅力名鎮、全區生態宜居縣城、全區健康城、國際攝影家聯盟創作基地、中國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

華燈初上的奈曼小鎮
奈曼旗,是一個厚積薄發的地方,是華北連接東北、蒙東通往遼寧的交通樞紐。
奈曼旗,是一個物產豐饒的地方,中華麥飯石享譽國內外, “奈曼小米”“奈曼瓜子”和“奈曼蕎面”經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評定,成功注冊國家原產地證明商標。

奈曼谷子種植基地
No.4奈曼味道
說起奈曼味道,最明顯的就是一口標準的奈曼老土話。
奈曼人說話,總會帶有一種獨特的韻味,這種味道沒法具體描述,人們就用“土”字來形容,這種“老土”味兒,猶如吃了多年的老壇醬,總有一種“醬味”,喝了多年的老燒酒,總有一種“糟味”,已經滲透在奈曼的舉止言行。有人考證由于奈曼旗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東西際會蒙漢交融的族群人口來源特點,奈曼口音和方言中混雜了一定的東北方言和口音,也混雜了一定的山東、河北方言和口音,總體上介于東北話和華北話之間,但是,奈曼話又具有明顯區別于這些地方而自己獨特的語匯和音調。比如“肉”發音為“又”,“踩”叫“chǎi”,“日頭”發音叫“意頭”,“小米干(gán)飯熬(nāo)豆角子”,“咱(záng)們(咱們)、扭們(你們)、怎么(zǒng men、nǒng men)、這么(zhòng men、zòng men)、我(wǎng)們、那么(nòng men)、他(tāng)們” 。有人說奈曼話是“土胡魯滿蒙”語,即土著民 胡語音 山東語音 滿語音 蒙古語音相互融合而成,其實要想把奈曼口音特點說清楚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但是,你只要來過奈曼,就會記憶深刻。
說起奈曼味道,最濃厚的就是一壇陳封多年的奈曼老壇醬。

發酵的奈曼壇醬
奈曼美食的誘人之處就在于它的純、咸、醇、釅。純是就食材來說的,這些食材都之取于當地最自然、道地、純真、綠色的農畜產品;而咸、醇、釅都與當地的一種烹飪習慣和佐料有關,那就是無論是家常便飯還是擺席待客,無論是煎炒烹燉還是拌醮腌包,奈曼人烹飪都離不開用一種重要的佐料——咸咸的奈曼老壇醬。

餐桌上寧可十日無肉,不可一餐無醬;寧舍肉丸子,不舍醬盤子。就連發端于錫林草原的清水手把肉來到奈曼后,也變成了醬燉手把肉,可以說,沒有奈曼旗壇醬參與佐料的餐飲食品,就不是地道的奈曼旗餐飲。
說起奈曼味道,最深沉的應該是一股子包容堅忍克難求進的奈曼老土勁兒。在一群通遼人當中很快能認出來誰奈曼人,不僅僅是因他口音“土”,還因為他的行為方式也帶著股“老土勁兒”?!澳温耸峭ㄟ|的猶太人”,這個坊間判斷或褒或貶或諧或趣,無法琢磨,不置可否,但直覺上感到這也恰好是奈曼人的奈曼味道。
奈曼人從不生分,包容豁達厚道淳樸;奈曼人從不認慫,困境求生逆境求進;奈曼人從不張揚,圓融內斂崇德尚文。
無論同歷史上還是當代通遼人中衡量,乃至同內蒙古自治區各旗縣相比較,奈曼科技文化方面的人才輩出,單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3部《蒙古族歷史文化精品文庫》叢書來講,就有7部為奈曼人所著。
奈曼旗自然和社會兩大科學領域名人層出。
當今代表有,出生成長于內蒙古的唯一一位中科院院士閆楚良,出生于奈曼旗白音昌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成為我國著名飛機結構可靠性專家,建立了飛機經濟壽命可靠性理論,為大幅提高我國飛機現役使用壽命和保障飛機飛行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現任財政部副部長、國際稅收論壇副主席的史耀斌,最初從奈曼旗廣播事業局工人參加工作,通過不斷的進修學習,在會計、稅收、財政和宏觀、微觀經濟學理論都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發表了數十篇(部)專著,組織實施了我國的企業所得稅“兩法合并”、增值稅轉型試點、取消農業稅特產稅、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一系列重大稅制改革和稅收政策調整工作。
古代乃蠻部先人塔塔統阿所創制的蒙古文字至今為蒙古族所通用;
土生土長于奈曼的契丹“讓國皇帝”耶律倍,是中國北方草原畫派的遠祖先河;
古今蒙古族十大科學家、蒙醫藥鼻祖占布拉道爾吉的藥學巨著《蒙藥正典》被譽為“蒙藥學的《本草綱目》”,其本人也被譽為“蒙古民族的李時珍”,其實他還是精通顯密的佛學大師;
蒙古族現代著名社會活動家、思想家、教育家梁布和賀什格(梁玉嵐)則是蒙古民族新文化先驅,他受五四運動進步思想的影響,創辦“蒙文學會”,創刊了第一個蒙古文雜志《丙寅》,創辦了通遼地區第一所中學“開魯國高”,為蒙古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蒙古族史學家、文學家、翻譯家、教育文化組織活動家戈瓦(道潤梯步),是內蒙古的蒙古史學科和蒙古文獻學科建設的奠基人之一。
No.5 奈曼“八宗國寶”
奈曼旗歷史悠久文蘊深厚,擁有眾多珍貴文物遺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四個,這在內蒙古的旗縣中是不多見的。奈曼旗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最負盛名的要數以下“八宗國寶”。
第一宗,養生長壽神石—中華麥飯石
說起奈曼,就不能不說中華麥飯石,中華麥飯石以其獨特的保健功能聞名于世,奈曼也因中華麥飯石而揚名天下。
麥飯石礦物學名“二長斑巖”,藥物學名“粗理黃石” “麥飯石”。最早記載麥飯石的是晉代葛洪,其撰醫書《肘后備急方》(簡稱《肘后方》)中稱 “粗理黃色磨石“,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稱”粗理黃石“,宋代蘇頌《本草圖經》把麥飯石作為藥石記載下來稱此石“粗黃白,類麥飯”,宋代李迅《校正集驗背疽方》正式記有:“麥飯石,……大略狀如一團麥飯,有粒點如豆如米,其色黃白”,首次被命名為“麥飯石”。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終讓麥飯石聲名遠播,書中再次記載,“其狀如握聚一團麥飯,有粒點如豆如米,其色黃白;甘溫無毒、主治癰疽發背。《本草綱目》傳入日本使日本成為迄今為止對麥飯石應用最為廣泛的國家之一。

國家領導人為麥飯石題詞
中華麥飯石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直接吃的石頭,其主要功效有三:第一是原石具有抑菌殺菌功能,第二是對水和空氣的凈化功能,第三最神奇的是其水溶物具有生物活性,能自動調節適合人體生命的酸堿度和微量元素平衡,被稱為細胞洗滌劑?,F代醫學研究證明:麥飯石作為一種天然營養源來補充人體的需要,具有維持營養平衡,促進生長發育,洗滌細胞,消除體內有毒物質的特殊功效,所以,當得起神石、長壽石、健康石的美譽。
世界上麥飯礦產有多處,但人類截止目前發現,只有奈曼旗平頂山的麥飯石才叫中華麥飯石,才可以用作飲食品或與飲食品接觸的器具,也只有這種品位最高、微量元素最為豐富的中華麥飯藥石,被稱為養生長壽神石。
第二宗,契丹文化的代表——遼代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
1987年發掘的遼代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從一定程度見證了契丹文化的輝煌,合葬墓出土文物3227件,其中多為國家特級和一級文物,被稱為我國“七五”時期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遼代陳國公主墓室內壁畫
是我國首次發現的、未經盜擾的遼代皇族墓,也是迄今為止出土的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遼墓,被稱為解讀神秘契丹文化的奇跡。古墓里有歷經千年歲月卻不褪色的巨幅壁畫,展現著濃郁的草原風情。

陳國公主墓出土的刺鵝錐
黃色的金、白色的銀、紅色的琥珀、潔白的玉,琳瑯滿目的珍寶布滿了墓室。墓主人陳國公主(楊家將故事中赫赫有名的遼國蕭太后的孫女——陳國公主耶律氏)和駙馬蕭紹矩,頭枕著金花銀枕,身著銀絲網絡,臉覆蓋純金面具,腳穿金花銀靴。其中公主和駙馬兩個黃金面具精美絕倫,是我國所有遼代文物的代表,被央視拍攝為《鎮館之寶》,其文物價值堪比古代埃及金字塔中的法老圖坦卡蒙金面具。

發掘于奈曼旗青龍山鎮陳國公主與駙馬佩戴的金面具
第三宗,萬里長城之祖——戰國燕長城遺址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燕亦筑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 這段文字明確地告訴我們,戰國時代的燕國,在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 遼東五郡的同時,在五郡的北部修筑了一條長城,以防東胡的侵犯。該文獻中所指的“長城”就是燕北長城。奈曼旗戰國時南部屬遼西郡,北部屬東胡地,燕北長城遺址橫貫奈曼旗南部山區,奈曼境內長達67.3公里,像一條神秘莫測的巨蟒,莽莽蒼蒼伸向遠方。在奈曼旗段,它橫穿奈曼旗土城子鎮、沙日好來鎮、新鎮,均為夯土版筑。燕北長城始建于燕昭王時期 (前306—251), 是中國歷史上修建最早長城中的一條,可以說是我國萬里長城之祖。

燕國時期的長城
第四宗,秦漢邊城古鎮——秦漢新安平縣土城子古城遺址
《漢書·地理志》 新安平縣下注云: “夷水東入塞外?!毙掳财娇h是后漢廢棄的六縣之一,奈曼旗西土城子古城是新安平縣故城所在地。土城子城址建于戰國時期燕國,后被秦漢繼續沿用。

土城子古城城墻遺址
眺望古城墻,古時烽燧遙望,戰火連綿,城郭相映,商賈往來,田間勞作的一個個生動場面已化作浮云掠影,只有它仿佛還在默默地告訴我們, 這里曾經有先民繁衍生息, 這里曾經政令八方,這里也曾刀光劍影、嘶鳴聲聲,守候在城外古村古鎮的人們也許有當初胡漢爭鋒的遺民。
第五宗,民族文脈、大漠府邸——奈曼王府博物館
在蒼茫遼闊的科爾沁沙漠腹地,聳立著一片古樸瑰麗的清代古建遺珍,它就是坐落在奈曼旗大沁他拉境內的清代奈曼王府。它是內蒙古自治區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蒙古王府之一,是清代奈曼旗最高統治機關所在地,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文化遺存。內蒙古自治區原黨委書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布赫曾親筆為以王府為館舍的博物館題匾:“奈曼旗王府博物館”。2004年8月初,毛澤東主席的二兒媳邵華將軍還興致勃勃地來此參觀。

奈曼王府院內一角
2013年,在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基礎上,清代奈曼旗王府以其獨有的文物價值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六宗,可以帶回去的“新國寶”——奈曼版畫
奈曼旗是科爾沁版畫的故鄉,奈曼版畫筆法簡練,意趣質樸,粗獷豪邁,具有顯著的大漠風格和濃郁的民族風情。

寶石柱版畫作品《回府》
源自已故大師寶石柱的藝術血脈,經過近十年的鳳凰涅磐,現今的奈曼版畫名家云集,佳作頻出,堪稱奈曼旗的新國寶。哲里木版畫的傳燈人著名版畫家山丹、烏恩琪坐鎮,王作才、烏蘭巴拉、安廣友、王愛科等一批國手云集,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的梯次創作隊伍,全旗版畫創作者達1500余人,成為全國縣級版畫創作人員最多最密集的地方。

版畫作品《賽罕塔拉風情之相戀》
特別是奈曼畫院的建成,為版畫創作、交流、培訓、銷售提供了平臺,大量精品力作多次在自治區、全國以及國外大型展覽中入選、獲獎,大批國內外版畫及美術界知名人士前來創作、交流,被業內稱為全國一流的版畫創作基地,基本形成了“南有觀瀾 北有奈曼”的格局。如今的奈曼版畫已經成為代表奈曼旗飄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最強文化符號。
第七宗,拯救人類的仙草——奈曼道地蒙、中藥材
奈曼旗是蒙中藥材野生資源地,野生藥材多達20余種,其中,甘草、麻黃草為奈曼旗最大面積野生草藥,也是全國品質最佳、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中草藥材。被譽為“拯救人類的仙草”。奈曼旗還具有蒙中藥材種植傳統,人工種植最
遠可上溯到20世紀60年代。近年來,奈曼旗各地藥材種植發展日漸興起,全旗蒙中藥材種植面積約8萬畝,在30余個品種中主打品種占21個。
蒙古族歷史上十大杰出科學家之一、清代著名蒙醫藥學家占布拉·道爾吉出生在奈曼,著有舉世聞名的蒙醫藥典籍《無誤蒙藥鑒》和《蒙藥正典》。圍繞這一資源優勢,成立了占布拉·道爾吉蒙中藥研發中心,傳承挖掘蒙中藥文化,編制奈曼旗藥用植物鑒。建立了多個試驗示范基地,實現了“種植戶 基地 藥企”合作模式,培育形成一批蒙中藥材特色產業示范村。以建設“北疆生態蒙中藥產業基地”為目標,計劃到2020年,蒙中藥材種植基地發展到15萬畝,發展以蒙中藥材精深加工為主的健康產業。

藥材種植基地
第八宗,大自然在北緯43°的遺珍——奈曼瓜果
奈曼瓜果野生品種較多,而且都品優味美,其中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曼沙西瓜”“蒙古野果”和“奈曼大嗑兒”奈曼瓜類的代表者當屬“曼沙西瓜”。

沙地西瓜
奈曼旗由于積溫長,晝夜溫差大,盛產的沙地西瓜以“個大均勻、外形美觀、天然綠色、甜脆爽口”著稱,可與差不多同緯度的新疆哈密瓜媲美。以“曼沙”為商標的沙地西瓜遠銷全國各大城市,并獲得內蒙古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頒發的供港澳進出口水果原產地認證。奈曼旗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沙地西瓜生產基地。

蒙古野果
奈曼水果的代表者當屬“蒙古野果”。“蒙古野果”是當地盛產的沙果(沙海棠)、K9、123果等果品的總稱。蒙古野果個均色鮮,皮薄肉脆,核小無渣,甜酸適口,一果多味。蒙古野果生命力強,抗旱、抗寒、耐饑性均優于其他果樹品種,是北緯43°附近沙壤地帶的特有果品。

杏花香里盼豐年
奈曼干果的代表者當屬“土城子大扁杏”。大扁杏是奈曼旗發展經濟林的主導產業之一,它是奈曼南部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在山區,扁杏已被農民視為農作物的一部分,素有“鐵桿莊稼”之稱。2017年,奈曼山區大旱,但山區的數萬畝扁杏卻成了農民的搖錢樹、致富果,扁杏產業因破解了山區“旱年保收”這一難題而被中宣部列為典型宣傳案例。

向日葵花開
奈曼瓜子類俗稱“奈曼大嗑兒”,奈曼大嗑兒其實是食用型向日葵,并非瓜之子兒,主要分布在奈曼丘陵地區,以“粒大仁滿,利于嗑食”著稱,因而稱“奈曼大嗑兒”。其脂肪中所含的亞油酸可以參與人體膽固醇的代謝作用,有助于排除膽固醇及其產物,可減輕動脈硬化,所以具有一定的醫藥保健作用。籽實中還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A、B、D、E等,營養極其豐富。
No.6 奈曼八大美景
奈曼旗南山中沙北河川,兩山六沙二分田,幾乎微縮了中國除喀斯特、丹霞以外的所有地貌地形,山川、河流、沙漠、湖泊、草原、濕地、森林,眾美兼備,風景迥異,奈曼旗有“一旗看全區,微縮內蒙古”的美譽。

山區的壯美景色
奈曼旅游,正以其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建設之美,潮涌科爾沁,笑迎八面風。
在安徽靈璧縣舉行的第20屆亞洲旅游業金旅獎盛典暨2014大中華區旅游文化榜發布會上,奈曼旗以其壯美的風光、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贏得青睞,獲得“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稱號。“胡、燕、遼、蒙、沙、石、畫、柳”,已經成為奈曼文化旅游的一枚枚亮麗符號!
>>>>
1、怪柳奇觀
奈曼怪柳與胡楊齊名,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自然生態景觀。
似鳥、似馬、似駝,如臥、如倚、如奔……奈曼怪柳千姿百態,令人浮想聯翩。奈曼旗怪柳林自然保護區10萬余畝,是旅游愛好者和攝影家的樂園。走進柳林,仿佛置身于夢幻的世界。寒風中,怪柳一身疤痕,身姿虬曲,展現著生命的頑強和不屈。而每當春風吹過,他們就煥發無限生機,蓬勃的嫩綠的枝條臨風曼舞,千姿百態,風情萬種。奈曼怪柳,幾分蒼涼,幾分曼妙,給您一個奇幻之旅。

奈曼怪柳-相映成趣
>>>>2、大漠神韻
寶古圖,被稱為中國東部最美、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一片沙漠。

美麗的寶古圖沙漠
凝固的海,流動的山,連綿起伏,浩瀚無邊。朝暉夕陽中,一條條蜿蜒的曲線,漸虛漸無,變幻出不同的色彩。駝隊銜著落日緩緩行進,融入絢麗的霞光,融入蒼茫的天穹,呈現一幅雄渾壯美的畫卷。隨著旅游業的興起,汽車越野賽、摩托車拉力賽、徒步穿越探險、野外宿營等活動讓這里熱鬧起來,成為人們休閑娛樂和戶外體驗的好去處。作為與民族那達慕、草原那達慕、冰雪那達慕齊名的沙漠那達慕就發祥于此,這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的沙漠那達慕。
>>>>3、沙湖水色
奈曼旗境內有幾十處沙漠湖泊,其中最大的是孟家段沙湖,沙湖面積90平方公里。粼粼碧波倒映著岸邊白沙和水中綠島,飛鳥低旋,紅鯉躍動,春秋兩季,幸運者能見到成千上萬的天鵝、鴻雁、灰鶴,或閑憇于葦叢深處,或翩飛于落霞之間,盡顯壯闊與靈秀之姿。

孟家段沙湖旅游區
>>>>4、瀚海森林
過去,這里被稱為“窮棒子梁”,80萬畝土地只有4棵樹。
如今,自強不息的奈曼人民歷經四十多年的艱辛努力,讓這片荒涼的土地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茫茫瀚海之間,那規則整齊的綠色網格,誰能不說這是一道人間奇景?更莫說,颯颯秋風之后,層林盡染......

今天的興隆沼林海
>>>>5、山村小調
十里桃花算什么?看,幾萬畝杏花漂染綠水青山!
奈曼南部,綿綿丘陵重巒疊嶂,層層梯田五色斑斕,野花山溪相映成趣,一座座民房因勢起屋,高低錯落。裊裊炊煙飄出古風古韻,蛙鼓蟬鳴奏響山村小調。

南部山區扁杏林
>>>>6、古代白塔
章古臺佛塔,清代中葉所建,藏傳佛教重要建筑遺跡,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白塔別致清秀,工藝精美,有“華塔”之美譽。其附近的古榆和文冠果樹樹齡均超過200歲,樹繁葉茂,護佑華塔,交相映襯。

白塔
>>>>7、廟宇佛堂
吉祥寺、大悲禪寺、經緣寺為奈曼三大寺。
一部經文,翻越了喜馬拉雅山,經過了青藏高原,流傳到草原深處,千百年來被一個能征善戰、自由奔放的游牧民族所普遍信仰,梵、漢、藏、蒙四種文字如何因同一個宗教而完美融合?或許您能在這里找到答案,有所感悟。

經緣寺
>>>>8、清朝王府
走近王府,只見青磚黛瓦,丹青彩繪,雕梁畫棟,盡顯皇親氣派與王者風范。在這里,即可梳理蒙元文化、契丹文化的發展脈絡,還可領略名族美術工藝大師寶石柱創作的泥塑作品《收租院》帶給我們的藝術震撼。

修繕一新的奈曼王府
No.7奈曼八大特色蒙餐
蒙古族餐飲向來是各地“吃貨”的神往,而“奈曼蒙餐”又更具獨到的烹制方法和風味。蒙古族餐品分成三大類,即白食 ( “奶食、查干意德”)、紅食 (“肉食、烏蘭意德”)、青食(“糧食,呼和意德”)。奈曼八大特色蒙餐里的烤全羊、手扒肉、牛肉干、羊蝎子、羊血腸是屬于紅食;餡餅、炒米是屬于青食;奶制品自然屬于白食。
第一道:烤全羊
烤全羊是奈曼旗蒙古族的傳統佳肴,是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特制的盛宴。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將羊宰殺后,去毛帶皮腹內加壇醬、蔥、姜、鹽、山花椒(奈曼當地特有的一種野生香料)等佐料,整體烤制而成。烤好的全羊,皮黃而略紅,外酥里嫩,香而不膩,味道鮮美。

烤全羊
第二道:羊蝎子
羊蝎子的故事要追溯到康熙年間。當年奈曼王爺有次打獵回來,路過后院聞見香氣撲鼻。跟下人打聽才知道是新來的廚子給下人們用大鐵鍋調入奈曼壇醬燉整個羊脊骨呢。王爺一嘗,美味啊。因脊骨形狀酷似一只蝎子,就起名為“羊蝎子”,作為府上的食譜,并帶入京城的奈曼王府,此后又獻給宮中御膳,在京城廣為流傳。就這樣,以前難登大雅之堂的 “邊角料”,成為人們宴席上的新寵。其實,羊蝎子就是整個羊脊骨(當地稱大梁骨),因其形跟蝎子相似,故而俗稱羊蝎子。當初羊蝎子羊蝎子是整個燉制的,后來由于人們很少使用大鍋,就把羊脊骨切割成塊,一般用傳統火鍋來燉食。羊蝎子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高鈣質,易于吸收,有滋陰補腎、強筋壯骨功效。

羊蝎子
第三道:手扒肉
手扒肉是奈曼旗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風味菜肴,把整羊卸成帶骨小塊(不要頭、蹄、內臟),放入清水鍋,加壇醬、蔥、姜、鹽、山花椒(奈曼當地特有的一種野生香料)等佐料,旺火燒開后文火煮至紅熟香氣四溢,即可用手拿著食用,此品味美鮮嫩醇厚,不膻不膩,營養豐富。這種手扒肉的做法與其它地區清水煮熟后再用刀切割醮佐料用的做法有明顯區別,也體現了奈曼蒙古族餐飲的獨到特色。

手扒肉
第四道:牛肉干
牛肉干是內蒙古東部極具特色的風味食品,而純正的奈曼牛肉干用奈曼壇醬汁味制后烤熟,又別具特色。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所率領的蒙古鐵騎,征戰歐亞大陸,就是用這牛肉干做軍糧,現如今,牛肉干的美味聲名遠揚。大概三斤多新鮮牛肉,風干后炭火烤熟才能制作出一斤牛肉干,它易于保存,營養豐富,嚼食味美,口感特別好,是餐桌上招待客人必有的特色菜肴,也是草原歸來、饋贈親友的首選禮品。

牛肉干
第五道:羊血腸
宰羊時,用大盆盛些鹽水接血、攪拌,然后再摻入蕎面,拌上剁碎的羊油、蔥蒜末、鹽、姜、山花椒粉、壇醬汁等調料,攪拌均勻后灌腸。灌腸時,要從割口處灌入,不可灌得太滿或太扁,小腸二三丈長,為煮食方便,可切成四、五段,灌時要注意擺順,腸子不能扭結。扎緊捆實,放入鍋中文火煮制即成。煮熟后折成段或切片,趁熱食用,味道濃香,油而不膩摻入蕎面灌羊血腸是奈曼地區與其他地區羊血腸的主要區別,味道也因此更加鮮美。

羊血腸
第六道:拍餡餅
奈曼旗蒙古餡餅多以蕎面為皮,以牛羊肉或鮮菜為餡,用手拍鐵鍋干烙的方法制成,蒙古餡餅皮薄透亮,有葷素兩種,均鮮香可口。奈曼旗的“傳奇老太”白秀枝,一分鐘內從包到烙熟可吃上餡餅的絕技,上過央視一套,還曾榮獲全區第五屆烹飪技能大賽 “蒙餐烹飪”金獎。

拍餡餅
第七道:沙炒米
奈曼地區流行一句諺語:“走胡地,隨胡禮,走到沙窩子吃炒米?!背疵椎脑鲜桥c粟同源的“糜子”,在三千年前的東胡時期就發明了沙炒“糜子”吃炒米的食用法,延續到今天成為奈曼旗蒙古族人傳統的食品。炒米,蒙古語稱“胡來巴達”,奈曼旗人稱“胡日森阿木”,呵呵,都有一個胡字。

沙炒米
第八道:奶食品
奶食在蒙語中稱“查干意德”,意為白色的食品。蒙古人以白色為尊,視乳為高貴吉祥之物。因此,奶食品被視為珍品,每逢拜年、祝壽、招待賓客、喜慶宴會等首先以品嘗奶食。奶食品當中,又可分為鮮奶和酸奶兩個系列,主要包括鮮牛奶、咸奶茶、奶皮子、老酸奶、嚼克、黃油、奶豆腐七個品種。

炒米與奶食品
No.8 奈曼八大名吃
【全魚宴】
奈曼旗有東北現存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孟家段沙湖。這里盛產草魚、鯉魚、鰱魚、鯰魚、青魚、鯽魚、嘎魚、銀魚等20多種天然淡水魚。全魚宴用河水燉魚,原汁原味。將各種魚一鍋燉,配以奈曼壇醬為主的佐料湯汁。煮熟后,按魚種分別盛盤上桌,雖然是一個鍋燉出來的,口感味道卻各有不同,鮮美無比。

全魚宴
【驢肉餐】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在奈曼的驢肉館兒里面,醬驢肉、燉驢肉、驢大骨、驢皮卷、驢板腸……簡直就是“全驢宴”,驢肉餐菜品烹制以醬喂家常燉為主,菜品豐富、用料純正、風味濃釅。奈曼土話說“好受不如倒(dǎo)著(躺著的意思),好吃不如餃子”。其中驢肉蒸餃最為食客喜愛,豐富的奈曼壇醬湯汁、筋道的面皮,熱氣騰騰、香氣四溢,被美食界譽為天下最好吃的餃子。

驢肉餃子
【殺豬菜】
在奈曼,傳統上一進臘月,幾乎是全村挨家吃“殺豬菜”便成了一道風景;到現在,已經有常年做“殺豬菜”的飯館了,來到奈曼旗,不吃上一頓“殺豬菜”香噴熱乎和的“殺豬菜”,總好像缺些什么。東北地區普遍有吃“殺豬菜”的風俗,但奈曼的“殺豬菜”又有其獨特的地方。奈曼地道的“殺豬菜”,應該是一頓“殺豬宴”一般是由殺豬菜、豬血腸、醬燜肉、煮白肉、醬醮豬肝片、炒酸菜六道菜組成,大塊切肉,大碗上菜。
其中狹義上的“殺豬菜” 是專指干白菜或羅卜(也有用凍白菜的,奈曼南部山區習慣用蘿卜燉五花肉)燉五花肉。奈曼中北部的做法是把剛殺好的豬血脖子肉切成大塊煮熟后再切成大片放進鍋里,然后放入已經用開水焯過的“干白菜”(秋季已經備好陰干的白菜),同時放入大塊五花肉再同煮,加入調料和鮮煮肉湯,這一鍋咕嘟咕嘟的燉出來,豬肉中的肥油已經被白菜拿凈,吃起來香而不膩。而大塊五花肉出鍋后切片裝盤上桌即可。奈曼南部山區則用羅卜替代“干白菜”又是另一種風味。
而其的中“豬血腸”做起來講究功夫,要用新鮮的豬血加入蕎麥面(首選蕎麥面是因為其可使血腸不發粘、入味佳),再加入剁碎的豬片油或腸油、蔥花、大蒜、壇醬、鹽等料調味,根據鮮豬腸皮的多少調成血芡,然后灌入洗凈的鮮豬腸,煮時掌鍋的要拿根長針,不時地在血腸上扎一下,待到針眼不冒血時立即出鍋,以保證血腸的鮮嫩。豬血腸以鮮香、不咸不淡不發粘為最佳。煮好后,未等殺豬宴開席,每人先切上一塊半尺長的豬血腸手持直接品嘗,邊嘗邊夸獎廚藝,是人們吃殺豬菜過程中最過癮最愜意的一件事情。

殺豬菜
【沙地雞】
沙地雞奈曼當地稱“散逛雞”,餓了吃青草、渴了飲露水、饞了吃螞蚱,是標準的純綠色食品。沙地雞的肉結實,肉質結構和營養比例更加合理,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奈曼旗沙地雞養殖已形成荒地種樹、樹下種草、草中有蟲、草蟲喂雞、雞糞還田的生態循環發展模式。沙地雞的烹飪方法有多種,最流行的叫“家常燉雞”,其做法是宰殺洗凈后剁成寸塊,連同雞頭、爪、雜貨一同下入砂鍋,加入奈曼壇醬及蔥姜等進行文火慢燉,如果再加入各種蘑菇,更是鮮上加鮮。

沙地散逛雞
【撥面條】
蕎麥是奈曼人主要的糧食替代產品之一,也是奈曼旗及周邊地區特有的作物。其實蕎麥是雙子葉蓼科植物,并非糧食,其果實可加工成蕎麥米和蕎麥面。蕎麥面做法五花八門,但在奈曼旗最具特色的就是撥面條。撥面條是用本地獨有刀具——撥面刀,一根一根撥出來的。每根面條都是三棱型,橫截面是扇形,煮熟裝碗,澆上本地酸菜、芥菜咸菜或芥菜纓子制成的“鹵子”,口味純正地道,深受百姓喜愛。

撥面條
【小米飯】
谷子,古稱稷或粟,中國北方俗稱谷子,是奈曼地區最早的糧食作物,奈曼旗也是中國谷子的發源地,曾經在本地發現了距今7000多年前谷子的碳化物標本。谷子去殼后稱“小米”。奈曼谷子加工后被稱作“奈曼小米”。
“奈曼小米”是國家原產地證明商標。奈曼小米色澤金黃,入口綿甜糯香,可暖胃養人,益氣補中。
也只有在奈曼及周邊地區能反把小米燜成干飯,同時品嘗小米嘎吱(奈曼方言,鍋巴的意思)、小米湯三種美味,被稱為“一米三吃”。把小米燜成干飯,在用大白菜葉加上本地奈曼壇醬包上蔥、香菜、辣椒,卷成“奈曼大菜包”,是更受人們喜愛的奈曼小吃。

小米飯
【地瓜粉】
奈曼旗青龍山地瓜(甘薯)粉條以其綠色天然、口味純正享譽全國。地瓜粉既可作主食,又可當蔬菜,其特點是透、糯、香、筋,不粘不面,蒸、煮、燉、炸、涼拌,吃法眾多,一經巧手烹飪,便能成為席上佳肴。

地瓜粉
【咸芥菜】
咸芥菜是奈曼民間特色小吃。每年春季,當地人開始烀咸菜,曬干就是“咸菜疙瘩”,俗名“芥菜疙瘩”。芥菜腌制后有一種特殊鮮味和香味,能促進胃、腸消化功能,增進食欲,可用來開胃助消化。腌制后的芥菜吃法多種多樣,可以切塊切絲生吃,可以炒、燉,做成熟菜,可以做成皮凍、面條鹵子。將芥菜用鹽腌制后,煮熟再放入當地特有的奈曼壇醬中繼續腌制一段時間,形成“紅咸菜”,味道極為鮮美獨特。

咸芥菜
奈曼歌曲《我在奈曼等你來》
我在奈曼等你來
作詞:催自默
作曲:石焱
演唱:寶龍
紅山色彩 彌漫華夏大地
一帶一路 通向夢之旅
萬里來牽手 共筑龍的圖騰
我的寶古圖 綿延無邊的神奇
老哈河畔 美酒飄向千里
諾恩吉雅 花一樣美麗
篝火邊放歌舞動青春旋律
我的科爾沁歡迎朋友常相聚
我在奈曼等你來
大海大漠 多彩風光旖旎
流沙嫵媚 如水蕩起漣漪
風中的駝鈴搖醒千年的記憶
我在奈曼等你來
長城古道 連接南北東西
古榆怪柳枝頭灑滿月光
祥和的家園幸福
和你在一起
老哈河畔美酒飄向千里
諾恩吉雅花一樣美麗
篝火邊放歌舞動青春旋律
我的科爾沁歡迎朋友常相聚
我在奈曼等你來
大海大漠 多彩風光旖旎
流沙嫵媚如水蕩起漣漪
風中的駝鈴搖醒千年的記憶
我在奈曼等你來
長城古道 連接南北東西
古榆怪柳枝頭灑滿月光
祥和的家園幸福
和你在一起
編輯:肖春悅
“活力奈曼”
電話:0475-4224313
私人huolinaimanyy
投稿郵箱:nmxwzx@163.com
更多奈曼新鮮事,敬請關注:
中國奈曼網:http://www.naimanwang.com
報紙版《奈曼時訊》
奈曼人民廣播電臺:調頻FM91.6兆赫
奈曼旗電視臺:不同機型頻道不同,分別為:72、76、0、799、204頻道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883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