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90后懷舊的服裝(這種衣服70后穿過)
發布時間:2024-08-25閱讀(9)

























全叔叨叨叨:
1996年,毛繼鴻與馬可,共同創建了EXCEPTION deMIXMIND——例外。“例外”這個簡單獨特的名字和她的反轉體英文“EXCEPTION”曾引起幾乎所有和她初次相識人的好奇。而對于這個英文LOGO設計意念的解釋---例外就是反的,也正是例外設計風格的寫照:“EXCEPTION”是不跟風的,她總是游離于大眾潮流之外,卻又在不斷的創造著新的潮流;“EXCEPTION”在不斷打破傳統的同時也在不斷將夢想轉化為現實。
改革開放對你來說是什么?是城市建設?經濟發展?還是祖國日漸繁榮?其實改革開放就貫穿我們的衣食住行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靠衣裝,馬靠鞍,精不精神,穿上看”長久以來,衣服不僅可以遮體御寒,還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時代變遷最為直觀的體現。然而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老大穿、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卻是改革開放前服裝的真實寫照。60、70年代因政治因素的影響,在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年代服裝進入了制服大眾化。那時候無論男女老少必須人手一套——綠軍裝。當然也少不了標志性的——黃書包。而改革開放以后,全社會都在高唱解放思想加上生活水平提高,人們愛美之心隨之而來。終于從黑白灰藍色的衣服下面解放出來。隨后我國開始進口化纖設備,服裝上的“新革命”時期到來了。很快,我國紡織業就成為一個品種豐富、工業門類齊全的產業,但此時屬于典型的自給自足型產業,紡織品服裝很出口很少,僅用來換取國民經濟所需的其他必要物質。也就在此時
出現了一種新型材質“的確良”!的確良是英文“decron”的粵語音譯,廣州人寫成“的確靚”。六七十年代的確良從廣州進口時,粵語還不像現在這么普及,北方人弄不清“靚”是什么東西,也不會讀,就改成“的確涼”。后來發現這玩藝也不怎么涼快,又改成“的確良”。這種材質挺闊不皺、結實耐用,它還能印染出鮮亮的色彩,即使價格不菲也沒擋住人們對它的追捧。“的確良”,成了那個年代的代名詞更是精致生活的標志。但的確良不是棉花織的,是屬于化纖類產品,天一涼嫌冷,天一熱又悶。穿著不透氣,也不貼身。它不吸水,碰上出大汗或淋了雨,便緊緊地貼在身上,好象沒穿衣服似的。到了80年代,西方服裝的流行元素進入中國市場,并且成了一種社會潮流:蛤蟆鏡、喇叭褲、蝙蝠衫等。成了大街小巷的時尚,就連現在人人都穿過的牛仔褲都是那個年代開始流行起來的。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920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