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25閱讀(15)

如今的達芙妮,正努力地“在棺材里做仰臥起坐”。至于何時躺下,一切都將交給時間。
作者:路老二
編輯:黃曉軍
來源: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達芙妮真的要涼了。
經過關店、重倉線上、轉型貼牌等種種調整之后,曾經的中國女鞋之王在去年營收下滑83%、毛利下滑82.94%。
同時達芙妮在2020年凈關閉183個銷售點,門店數量從年初425家減少到242家。相較高峰時期的6881家減少96%,總市值較巔峰時期的170多億港元萎縮98%。
達芙妮為什么淪落至此?有人說是錯失電商、有人說是加盟之難。但鮮有人直到,達芙妮其實還是一個失敗的傳承。
從創立之初的股權結構和家族企業的布局,貫穿其中的家族內斗、權利爭奪、豪門丑聞,決定了鞋王必將隕落的命運。
01
掌門人爭奪戰
達芙妮有兩個創始人,張文儀和陳賢民。
張家是制鞋世家,從小就耳濡目染的張文儀“打”得一手好皮鞋。張文儀還是陳賢民大舅子,1980年金融風暴下的陳賢民失業后,便拉著張文儀一起創業搞鞋類代工。
追隨臺商搶灘內地市場的風潮,1987年兩人跑到香港建立了永恩集團,1988年又到福建“假鞋圣地”莆田考察。
據說當時喝了八頓酒,醉了三天三夜后,終于獲得土地建廠房。這一年,大陸女鞋品牌達芙妮面世,對外宣稱的創始團隊是張文儀,和家中兩位“姑爺”陳明源、陳賢民。
創業第一年,達芙妮的廣告就花了1000萬,而三人注資一共就1500萬。
好在,達芙妮在廣告效應下一夜成名。但總結來看,達芙妮雖為品牌商,但做的其實是“批發”生意:將鞋子賣給代理商。
張文儀就曾表示,他們只是將滯銷庫存尾貨買給大陸代理商,沒想過賺大錢。
但很快,批發生意問題暴露:一是代理商傾向于利潤空間最大的產品來銷售;二是銷售主導權被代理商握在手里,庫存風險越來越高。
1995年,達芙妮母公司永恩國際香港上市。之后,在張文儀的一手推動之下,公司從原來的批發商變成了零售商,大舉開設直營店和加盟店,與原來的代理商矛盾重重。
也就在這個時候,張文儀主管的市場部門在整個公司中的話語權日益加重,只負責廠務、業務的陳賢民則顯得多余,家族內斗慢慢浮出水面。
圍繞著人事、經營理念、財務事項,二人多次在董事會上公然爭執,吵得面紅耳赤。結果陳賢民被迫退出管理層,遠走加拿大。
▲陳賢民,來源:搜狐新聞
一大批陳賢民舊部,包括內銷部總經理、銷售總監在內的集團高層紛紛跳槽。
張文儀沒想那么多,大權在握,手中又有大筆可周轉資金。他開始通過資本手段,以假土地買賣拉抬股票價格,玩起操縱市場的套路。
另一方面,達芙妮核心管理層松動,幾年來線下門店快速提振,大量成本依托于銀行借款,資金鏈尤為緊張。
為快速回血,張文儀一拍腦袋,將款式陳舊的滯銷庫存尾貨打折出售。本以為這和當時銷售港臺尾貨一樣,沒想到大陸顧客不再埋單了。
最終,董事會不得不將遠在加拿大的陳賢民請出山來處理危機。
陳賢民當時的條件只有一個,回來可以,但要妹夫陳明源的長子陳英杰出任總經理——董事會爽快答應,張文儀就此敗北。
02
陳家掌權
陳賢民坐鎮后,第一時間就讓外甥陳英杰出任總經理。后者一上臺就背著陳賢民更換了達芙妮的標志,引來了一大片質疑之聲。
陳英杰通過對品牌形象、檔次定位的整改,經營范圍也由商場專柜向街邊店拓展。讓不同功能的專賣店互相配合,利用關店、促銷等手段力挽狂瀾,一年后,舅甥聯手竟讓達芙妮奇跡般扭虧為盈。
自2003年起,達芙妮以每年在內地開設150家專賣店的速度,進行全面性擴張,并迅速在二三線市場擴大占有率。
得益于內地線下連鎖經營模式的成功,2006年,陳英杰把在內地的成功經營經驗復制到臺灣,在臺設立了30家專賣店,并且聘請當紅明星組合S.H.E、歌手劉若英為代言人。
就在達芙妮發展得如火如荼時,被擠出的張文儀因假土地買賣操縱股價事件被通緝,2007年在澳門被捕并押解返臺。
▲圖片來源:和訊財經
達芙妮方面緊急發布公告,聲稱張文儀與公司3年前就沒有半毛錢關系了。
隨后,達芙妮迎來了生命周期中最快速的增長。2009-2012年,品牌門店每年新增超過1000家,總數達到6881家。
財報顯示,當年達芙妮營業額達到105.29億港元,盈利9.56億港元,市值170億——中國女鞋之王就此誕生。
中國古代哲學常言,物極必反。達芙妮無限風光背后,其實潮流暗涌。
原來,當年張文儀被踢出局之前也留得有一手。他早早就把管理權移交給了下一代,手里的股票也悉數轉移到4名兒女的名下。
其中長子張智凱頗有心計,在2003年加入達芙妮集團之后,逐漸將弟妹手中的股權和投票權聚攏起來,成為張家在達芙妮的實控人。
為了“稀釋”張家的勢力,陳英杰決定以調整股權結構為突破口,實施“去家族化”戰略。引入強有力的第三方投資者。經過多次溝通談判,TPG入股達芙妮。
陳英杰甚至用達芙妮的發展需要第二次變革為由,“說服”了自己的姨夫陳賢民選擇放手去過退休生活。企業的交接棒最終交到了陳英杰手上。
▲2010年5月15日,臺灣,內地女星韓雨芹嫁給達芙妮國際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陳英杰
在TPG的影響下,達芙妮和百度、臺灣雅虎奇摩網上商城共同成立了一家自主經營的電商平臺“耀點100”,首創“線上購物 門店取貨”的運營模式。
可惜兩年后,被寄予厚望的耀點100,出現資金鏈斷裂、經驗不足等問題,陳英杰舍不得放手,前后注入3個億資金,甚至在2011年關閉了京東、樂淘、好樂買和淘寶等線上分銷渠道。
后來的故事很明顯,這次豪賭以失敗告終。
達芙妮投資打了水漂,線上化計劃徹底破產,也錯過了轉型電商的最佳時機。
而線下,達芙妮正陷入了長期的打折、甩賣讓達芙妮的品牌價值流失;產品款式更新慢、質量差正在消費者中達成共識;門店銷售庫存,必然會擠壓新品的銷售空間,新品之后又變庫存,造成庫存積壓,最后門店不得不打折促銷的“死”循環中。
從此,達芙妮成了價格高款式老舊,穿起來還很“磨腳”的地攤貨。
2015年,見事不妙的TPG迅速抽身,在股票兌換之后不斷清盤,持有的達芙妮股份低于5%。屆此,陳英杰也因TPG的無情離開喪失了在達芙妮的話語權。
03
張家逆襲
陳英杰的失利,讓張智凱看到了張家在達芙妮重新崛起的機遇。
2015年,張智凱操縱董事會通過決議,走馬上任達芙妮總裁.獲得大權后,弟弟張智喬成功上位達芙妮的執行董事,成為哥哥的左膀右臂。
為了平衡雙方在董事會內的影響,張智凱選擇了威靈頓投資管理機構注資,采用可轉債的形式發布新的股票,使得威靈頓能低于市價20%的方式獲取達芙妮的股權。
2016年的6月底,威靈頓就以9%的持股成為達芙妮主要的4個股東之一。張智凱成功擠走表哥陳英杰繼任董事會主席。
張智凱的主席生涯開局并不平坦,上位一個月,達芙妮的財報上就出現了創紀錄的8億港幣虧損。
為了讓這個老品牌看上去更年輕、時尚、潮流。張智凱主導推出了一系列變革,首先就是關閉了虧損和形象不佳的店面,強硬地急速推進“去加盟化”進程,砍掉多余的門店,開始向購物中心布局。
張智凱聽從了投資方威靈頓的建議,關閉了原來阿迪、耐克的代理渠道,專心致志做高端女鞋。他認為線上渠道對于達芙妮這樣的高端女鞋來說可有可無,陳英杰重倉的電商成了清庫存的工具。
隨后,達芙妮立馬定下了新領導團隊的首個目標:吸引現在最有消費潛力的90后群體。新形象示范店在各大城市步行街開業,從店內裝修到店鋪logo,風格都變得更為簡約。
甚至,達芙妮還與美國時尚品牌“開幕式”進行跨界合作,后來聯合周筆暢、迪士尼推出了跨界系列的產品。
▲2017年與美國時尚品牌Opening Ceremony展開了跨界合作
一頓操作猛如虎,最終虧到想哭。
2015-2019年,達芙妮的虧損連年擴大,虧損額分別是3.8億、8.38億、7.42億、9.94億和10.7億港幣。威靈頓投資機構看不下去了,隨即不管不顧地拋售達芙妮。
張智凱明顯慌了,他在2020年中宣布線下門店一個不留,從此徹底退出中國大陸及臺灣的實體零售業務。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達芙妮收益總額為3.639億港元,較上年下滑83%;毛利為1.332億港元,下滑82.94%。
大廈將傾。
04
寫在最后
安踏掌舵人丁世忠曾說過,“貴的東西好做,便宜的東西好做,便宜又好的東西不好做。”達芙妮看似挑了大眾路線的捷徑,實則選了一條最難走的路,還沒走好。
如今的達芙妮,正努力地“在棺材里做仰臥起坐”。
至于何時躺下,一切都交給時間吧!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9457.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