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25閱讀(18)

導語
彭仕增,出生于1960年,曾經是濟南皮鞋廠的八名設計師之一,他從小在皮鞋廠長大,一生都在于皮鞋打交道。在濟南飛行皮鞋廠倒閉后,彭仕增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傾注在他的微型鞋上…
在西街工坊文化創意產業園東側這個平房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里,是彭仕增的“微型皮鞋博物館”,100多只純手動打造的“微型皮鞋”和他收集的鞋楦、鞋面、鞋底板擺放在靠墻的鐵架上。


(古代女子穿的三寸金蓮)
很多人看到彭仕增做微型鞋也想模仿,但是總是模仿不到彭仕增的精髓,做出的鞋總是沒有鞋樣?!安还茉趺丛O計,它不會違背鞋的原理,雖然微型鞋是一個文化的產物,但是它是商品鞋的升華。只有真正有做鞋基礎的人才能領會到做微型鞋的精華。

(這雙鞋子可以穿到芭比娃娃的身上)
然而微型鞋又不僅僅只是大的商品鞋的縮小,彭仕增為這里的每一只鞋都注入了靈魂。現在鞋架上展示出來的主要有三個主題,第一個是十二生肖,第二個是中國的歷朝歷代,還有一個主題就是56個民族。

(十二生肖)

(泉城)
現在三大主題,已經有兩大主題完成了,只剩下56個民族這個主題彭仕增還沒有制作完成。
除了三大主題之外彭仕增也向我們展示了他剛剛制作完成的“一帶一路”。如何才能通過一雙鞋將“一帶一路”展示出來呢?這就需要一個老鞋匠對“一帶一路”能夠充分的了解、理解。
鞋表面用不同顏色的皮革制作出世界地圖,鞋梆中間的銀絲表示“帶”,鞋尖中央的金絲表示“路”,銀絲帶上的B&R就是belt和road的縮寫。而最難制做的鞋跟,靈感來自于地球儀,鞋跟就像地球儀一樣,將一個小小的地球托起在宇宙中。

(彭先生向我們講解“一帶一路”的文化含義)
“我覺得這種文化的想法、創意有的時候比手工更要珍貴,現在做出來大家會說“哦”是這樣,但是我想創意的那個難度大家是想不到?!迸硎嗽稣f。

(“一帶一路”)
在彭仕增的心中,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國家,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他想用微型鞋來展示56個民族的特征。但一雙鞋子的制作,不能憑空想象,更不能簡單復刻。需要去當地了解風土人情,“做56個民族的東西,它是比較難的,你要對這個民族的文化你要了解,當地生活習慣,環境氣候啊包括它民族的特色,你都需要知道?!?/p>

彭仕增展示了他做的蒙古馬靴,騎馬射箭的蒙古人最離不開的就是一雙好的馬靴,而草原上的馬蘭花,就成了馬靴上最好的裝飾品。

(蒙古族的馬靴)
幅員遼闊而又民族多樣的中國讓資金短缺成為了彭仕增事業最大的阻礙,但是當有人提出來要購買他的微型鞋的時候,他卻給了很堅定的回復:不賣!

這些微型鞋除了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更有彭仕增靈感和創意。他覺得手工是有價的,但是自己的靈感和創意是無價的。
說起2013年的時候彭仕增回憶到:那個時候自己窮的真的是揭不開鍋,10塊錢的加油錢都沒有。好在有家里的支持,靠著妻子微薄的工資度過那段最艱難的時光。

“做手工這種東西,你別想發大財,因為你所付出的精力時間和你的收獲永遠不成正比。”這么多年來彭仕增說自己就是靠著一種信念,一種堅持,將這份事業做到現在。彭仕增也將這種信念帶入到他的微型鞋中,雖然沒有發大財,但是卻有不少的人慕名而來,他們被這位老鞋匠的手藝折服,想要拜彭仕增為老師。

但是彭仕增對這些年輕人并沒有客氣,該訓的訓,該罵的罵,該辭退的辭退。彭仕增說道:“做鞋也是要講究緣分的,有的人就是能吃做鞋這碗飯,有的人他就是不行。做鞋不僅僅是心靈手巧,他還需要能夠懂鞋里面蘊含的文化。”
鞋,和任何的藝術品一樣,它是鞋匠的作品,體現的不僅是鞋匠技術的純熟,更體現鞋匠的文化層次,和對人生的認知。彭仕增將自己這些年的人生感悟和經歷過的風風雨雨都通過這一針一線藏在鞋里。

彭仕增向我們介紹他現在的一個女徒弟已經在北京開了一個工作室了,專門做手工皮鞋,如何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也成為這個年近花甲老頭的大難題,喜歡做鞋,會做鞋,還得懂鞋,現在這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能夠像彭仕增一樣堅持下來不為賺錢只為信念的人更少。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鞋做成文化,一個物件可以保存上百年上千年,可是人啊才有幾十年,我就是想把鞋做出來放在這里。從13年開始我不管外面什么環境,不管別人的吃吃喝喝,我就想完成我的微型鞋,讓我的人生沒有遺憾,56個民族那個主題沒有完成,我相信我能夠遇到那個有緣人,他能懂我,資助我去完成這個事業…”

(濟南飛行皮鞋廠成為記憶)
記者|解冰心 劉青
攝像、剪輯|王蕤
配音|胡潔
本文為51聽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0204.html
上一篇:化妝刷種類推薦(化妝刷種類太多)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