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弘揚中華文字美學(如何稱贊一個美麗的女子)
發布時間:2024-08-25閱讀(10)
文/李守奎
當下,漢字文化熱起來了,古文字學這門“冷門絕學”頻率越來越高地公眾面前。比如顏真卿書法中的“刾史”這樣的話題,會引發人們對漢字的探求。

基于學界研究成果,準確、清晰、簡明、生動地闡釋好每一個漢字,這是中國文字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李守奎教授一直在做的事。前兩年,“李守奎說解漢字”的語音節目在網上播出,被人們喜愛。經過系統整理,他的《說解漢字一百五十講》日前出版。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小時新聞經授權刊發書中第44講《文字中的女性之美》內容,祝愿全世界各個角落的女性節日快樂。以下是文摘:
古代稱頌美女的方式很多,古詩文中有云鬢青螺、金釵紅粉、秋波蕩漾、柔情似水,等等,曲盡其妙,讀《花間集》中的詞,一首首,都是男人眼中的女性之美。戲曲小說中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類的陳詞濫調,更是不勝枚舉,這些自有人從詞匯的角度去研究。我們今天從漢字的角度,看看漢字怎么表現和稱贊女性之美。
描寫女性之美的文字很多,我們舉兩個例子:美好,妖嬈。
今天最常用的一個詞是“美好”,有人說“美”是羊肉的美味,“好”是女色之美:

這又回歸到食、色上去了?!懊馈弊志烤故茄虼笪睹溃€是頭戴羽毛或其他舞具跳舞,大家各說各的。女性之美終歸是自古及今大家都很關注的,造出“媄”來就沒有歧義,一定是專注于女性之美了。(《說文》:“媄,色好也。從女從美,美亦聲?!保?/p>
古文字里確實有用人的形象表示美的,下面是楚簡中的字形:

這個字就是微小的“微”中間那一部分——,古書中就是“美”字。從字形上看,“美”與“”好像是構意相同的異體字:

“美”是正面的人形,頭上戴著羽飾,“”是側面的人形,頭上戴著的也是羽飾。這種解釋很融通。與“美”一樣,“”也滋生出加女旁的“女”。
后來受到微小的“微”的影響,“女”變成了“媺”。《六書統》:“媄,重文作媺。從女從。,少也。一曰少女也?!鄙倥疄椤皨墶?,與女子為“好”是同一思路。女性年少就是美好,男人老了才是長老。這就是古人所謂的男女價值。
借著“媺”字,說一種文字學現象,古文字的失傳與《說文》的失收。
文字在演變的過程中,有些被廢棄的字逐漸就自然失傳了,秦始皇統一文字,一些六國古文也失傳了。有些文字雖然失傳了,但在文字構形中還存在,許慎不知其來源,想辦法曲解。楚簡中的“”失傳了, 許慎就不知道“”的結構了:

此說連處處維護許慎的徐鉉都看出來不對頭,否定了許慎,但也是一番無端猜測:
“豈字從省。不應從豈省。蓋傳寫之誤,疑從耑省。耑,物初生之題尚也?!?/p>
《說文》中有一些“省聲”并不可靠,讀書時需要特別留意。
我們知道了“”字,自然就知道了“,從攴,聲”,而不必把它歸到人部去了。
上面說的是“美好”,下面說“妖嬈”。
“妖”“嬈”二字從女,古人用來描寫女性之美。柳永《合歡帶》:“身材兒,早是妖嬈。算風措,實難描?!钡搅嗣珴蓶|筆下,就成了江山之美了:“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沁園春·雪》)
“妖”“嬈”字從女,兩個字意義有所不同。先說“妖”。
“妖”的意義兩類:美麗與可怕的美麗。三國魏曹植有《美女篇》詩:“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薄把笔且环N怎樣的美麗?漢代學者是這樣想的:
今天通行的《詩經》中作“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夭夭、妖妖、說的都是一碼事,春桃綻放之美。桃花與女性自古就被人們聯想到一起了。
什么叫作“巧”?《詩經·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p>
總之,“妖”是極言女性之美的字。女性之美,人見人愛,但另一方面,也讓人怕。怕什么呢?男人一旦把持不住,沉溺其中,就會誤了正事兒。古人以此為男女價值觀,認為歷史上的妹喜、妲己、褒姒、 息媯、驪姬、趙飛燕、楊貴妃等都因為太妖艷,成了紅顏禍水。女性既然能夠禍害人,進一步就變成了可怕的妖怪。歷史書與小說常常把女性的美麗妖魔化。
《左傳》莊公十四年:“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 從《搜神記》到《聊齋志異》,妖怪何其多!畫皮多可怕!
“嬈”字意義比較單純,表示女性美麗,與“妖”搭在一起,限制了“妖”字中的貶義的呈現,成了單純的美麗。

作者簡介:
李守奎,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語言文學類委員,中國文字學會理事。
王永昌,在吉林大學獲漢語言文字學博士學位,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研究與保護中心博士后,現任山西大學文學院講師。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088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