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德清下渚湖國家濕地公園好玩嗎(德清下渚湖我們的)
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7)
暖風拂面,水光瀲滟德清下渚湖街道塘家琪村的親水步道,沿途一個個小池塘清澈如鏡,而水面之下更是藏著神奇的畫面:茂密的水草搖曳生姿,小魚來回穿梭,青蝦探頭探腦,偶有河蚌吐出一串氣泡……宛若生機盎然的熱帶叢林,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德清下渚湖國家濕地公園好玩嗎?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德清下渚湖國家濕地公園好玩嗎
暖風拂面,水光瀲滟。德清下渚湖街道塘家琪村的親水步道,沿途一個個小池塘清澈如鏡,而水面之下更是藏著神奇的畫面:茂密的水草搖曳生姿,小魚來回穿梭,青蝦探頭探腦,偶有河蚌吐出一串氣泡……宛若生機盎然的熱帶叢林。
很難想象,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了無生機的渾濁水體?!拔覀兂晒Φ刈屴r村水塘由臟到凈、由凈到美!”蹲在池塘旁的下渚湖街道辦事處主任陳國松一邊說,一邊對準水面按下了手機快門,“你看,我們的‘水下森林’漂亮吧!”
下渚湖濕地,是我國保持原生狀態最完整的濕地之一,千條港汊縱橫交錯,包括朱鹮在內的800多種動植物在此繁衍生息。水生態環境,正是下渚湖生態系統的核心。如何用現代科學手段,守護這一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眼前這個高大的中年男人有答案:種草!
為水“著魔”
“跟水有緣?!标悋扇绱诵稳葑约?,“當過海軍、援過‘川’,2014年擔任鄉級河長、2016年到縣治水辦、2019年又到了與水為鄰的下渚湖?!?/p>
德清縣拿過6次大禹鼎,下渚湖街道更是德清治水的標桿,這是46歲的陳國松心中的小驕傲,他對水一“汪”情深,最喜歡跟人聊水??墒?,一次在河埠頭跟一名洗衣婦女的閑聊,卻讓陳國松備受“打擊”:水質數據在提升,可婦女卻一口咬定“以前水更透,能看到底下的水草咧”。
這次“打擊”,讓陳國松想通了一件事:老百姓的觀感和實際情況可能并不一致,“以前只追求指標,但指標只是指標,對老百姓而言,水質要肉眼可見,尤其是農村坑塘小微水體這種體量大又是‘家門口’的小水塘,要最符合百姓對環境、對水質的要求。”
“光靠‘治’把不準脈搏,搞不清楚是哪里‘生病’,好了也會再‘病’?!标悋蓪⑺鷳B修復比作醫理,“既要阻斷外來病原體的入侵,也要增強水自身的‘免疫力’,提高自凈能力?!?/p>
怎么提升水體自凈能力?細心的陳國松一有空就去坑塘邊,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同事朋友都說他“著了魔”。2019年,他蹲在遍布下渚湖街道的蝦塘邊,突然想通了第二件事:有德清“水精靈”之稱的青蝦,對生存環境要求頗高。蝦塘的水質為什么會那么好?是不是里面的各種水草發揮了重要作用?
帶著這個猜測,他興奮地找到浙江大學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原來,像下渚湖這樣的濕地一直水草繁茂,如果不科學清淤,一鏟子下去把水草鏟沒了,靠水草庇護的魚蝦河蚌也就少了。
“你知道小小一只河蚌,一天能凈化多少水?整整100升!”陳國松說。
得到理論支撐后,他立即展開了行動——種草!打造“水下森林”!從2019年至今,下渚湖街道已完成6個農村坑塘小微水體的治理,總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每個小池塘,只要種下水草幾個月,就像被陳國松這個“水下魔術師”施了魔法般,由渾濁變得清澈見底,水質從Ⅴ類晉升至Ⅱ類,從無蝦到自然生長出魚蝦河蚌,又招引來各種覓食的水鳥。
像“繡花”一樣種草
“水下森林”為何如此神奇?
“目前,水環境治理已進入水生態修復的新階段?!标悋少┵┒?,水生態,就是讓水與生物相互依存,“水下森林”背后的門道就在于——構建出“水生植物—浮游生物—魚蝦貝類—微生物”的完整水生態系統,通過生態系統循環自凈的原理提升水質,大幅改善水體生態性和景觀性。
不過,種草并不簡單。
“水底栽種矮生苦草等沉水植物來凈化水質,岸邊種植美人蕉、碗蓮、菖蒲等挺稈水生植物來保護美化坡岸,水上再搭配一些浮水植物。”跟著陳國松走在河塘邊,每棵植物在他眼中層次分明,各有功用。
品種如何選擇?種植密度如何界定?水深多少才能保證光合作用?投入成本如何?“得像繡花一樣精密?!贝藭r的陳國松,就像是一個操心的家長,滿肚子的“育兒經”。
雖然有浙江大學專業團隊的支持,但種草也不是沒走過彎路?!白畛醴N苦草,因為這是下渚湖的原生水草。可苦草種下去,葉子一下子就長了,看上去亂糟糟,還要工人下水去修剪。”他告訴記者,在專家的幫助下,他們選擇了改良品種矮生苦草,水底一簇簇矮草,美觀還不用修剪。
“種植密度大了,不僅會浪費資金,而且因為通風條件差、光照不充分,凈水功夫也施展不出來;密度小了,雜草又會‘趁虛而入’,保存率便難以保證?!标悋烧f,沉水植物的覆蓋面積比例要不小于70%,這是專家給出的科學值。
同樣的道理,水深最好控制在1.20米以下,這樣才能保證沉水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確保水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治理水污染是一個大工程,但會精打細算的陳國松心中早有一本“明白賬”:本地物種投入成本低,后期養護成本也低。
運籌帷幄的“軍師”
治水,對陳國松而言更像是一場愈戰愈勇的“戰爭”:要有沖鋒陷陣的勇氣、先人一步的奇招,更少不了通盤籌劃的謀略。而他便是這場“持久戰”的“軍師”。
“不能為治而治,還要讓老百姓感受到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标悋梢獙⑾落竞蛟斐砂傩盏摹靶腋:雍?。陳國松說,從污染治理到生態修復,再到價值創造,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陳國松的手機相冊里也“住”著一片“水下森林”。對水情有獨鐘的他,閑暇時用影像捕捉了下渚湖一個又一個精彩瞬間,時髦的他鼓搗著水下相機,拍攝起短視頻。今年他要做更時髦的事情:通過科技手段,用數據體現下渚湖生態環境的保護指數和水生物的多樣性。
而“軍師”也從生活中挖掘出十幾項與治水有關的創新。陳國松說,創新不是孤立的過程,“貼近生活去觀察,不斷摸索去實踐,結合實際破解難題?!?/p>
種草種出了經驗,下渚湖街道2.5公里的生態長廊也在這位“軍師”的運籌下有了雛形:溝渠里種上挺水的菖蒲,池塘節點種上沉水植物。
“再過一陣子,河底下的水草就更綠了!”陳國松笑著,眼里泛著波光水影。(記者 方臻子 孟琳 見習記者 任明珠 通訊員 俞思衍)
來源: 浙江日報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214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