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為什么皇上見到甄嬛很驚訝(故宮研究員給甄嬛挑刺)
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16)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
又長見識了!

“故宮研究員說甄嬛穿錯衣服了”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的第一。作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嚴勇和同事們此前錄制了一系列短視頻,講述故宮各個展館的那些事兒。對于火了這件事,嚴勇感到非常驚訝,“我做夢也沒有想到上了熱搜的第一名。”

微博截圖
視頻中談到,雍正、甄嬛在某張劇照中的服飾存在多處錯誤。用放大鏡看這部十年前的劇,又有內容可以分析討論,常看常新。

視頻截圖
《甄嬛傳》中的服飾有什么錯誤?背后文化博大精深
甄嬛傳曾在劇中因為穿錯衣服遭遇重大打擊,這讓我們不禁好奇,錯在哪里呢?
嚴勇是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宮廷歷史部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宮廷服飾織繡研究所所長、中國文物學會紡織文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北京市博物館協會保管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他告訴大家,劇中角色穿的衣服不僅有身份的問題,還有服裝搭配的問題。

其一,“雍正”頭上戴的是朝冠,衣服穿的是朝服。但是缺了個東西,缺了個披領。朝冠、朝服和披領是缺一不可的。

其二,“甄嬛”不應該戴旗頭,或者說大拉翅,只有穿便服的時候才戴。

其三,“甄嬛”朝服的顏色不對,后妃的衣服是沒有紅色的。

其四,“甄嬛”朝褂的紋樣不對。仙鶴紋的丈夫是一品官員,后妃朝褂的形制應該是前后身各兩條立龍。

其五,“甄嬛”朝珠的數量應該是三串,而不是一串。
當然,《甄嬛傳》不是唯一出錯的影視作品。比方說皇太子也是不可以穿明黃色的,這是嚴重的僭越。明黃色只有四種人能穿——他們是皇上、皇后、皇太后、皇貴妃。

皇太子和貴妃只能穿杏黃色的衣服,這種顏色比紅色暗一點,是紅色和黃色的結合。嬪只能穿香色的,親王、郡王和臣屬穿石青色或藍色的。哪怕都是王公貴族,也通過顏色劃分了“尊貴卑賤”。

在趣味服裝一集中,嚴勇為大家展示了兩種非常有趣的衣服。一是小朋友的虎頭帽,樣子看起來栩栩如生,還有點丑萌。

更令人意外的是給狗子穿的衣服。宮中人不僅養貓,也養狗。他們不僅給每條狗起名字,登記“犬冊”,還用上好的緞料給狗做衣服,在每件衣服上留有狗的名字。這些“狗衣”,或許比平民百姓的衣服更好。

精致的服飾背后是巨額的耗費。如果你讀過《紅樓夢》,一定對江南織造的印象非常深刻。江寧(南京)、蘇州、杭州各有分工,管理嚴格且不計成本。制衣的精致程度,不僅在清朝,在整個封建時代都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今天的影視作品恐怕很難復刻。

專家 高清,“云逛館”或比現場更精彩?
談甄嬛傳的一集,只是故宮“清宮服飾有講究”系列的十分之一。
還有談珍寶的“寶藏文物有看頭”,談鐘表的“凝聚中西文化的鐘表”,談陶瓷的“從陶器到瓷器”,談歷史的“從紫禁城到博物院”,每一個系列都有10集,看完就像上完了一堂寓教于樂的課程。

在抖音搜索“抖來云逛館”,就能看到這個故宮博物院和抖音合作的將藏品文物視頻化的項目。100期視頻均由故宮博物院相關領域專業研究人員講解,現已上線歷史篇、陶瓷篇、鐘表篇、服飾篇和珍寶篇。

故宮博物院官方抖音賬號“帶你看故宮”的粉絲數量也達到了90萬。故宮博物院院辦公室主任、宣傳教育部主任果美俠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
博物館學習本身是非正式學習,不像在學校有目標、有任務、有考核。它就是日常休閑,學多學少沒有衡量標準,也沒有硬性指標,和短視頻的傳播很合拍。
與此同時,谷歌的“身臨其境博物館”項目也走到了第三個年頭,高清的拍攝讓我們得以放大欣賞高清細節。這次登場的是遼寧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三件與美人和繁花相關的展品,在遼寧省博物館的《簪花仕女圖》視頻的評論區,人們熱切地期待它的回歸“什么時候能開館呢”?“疫情下博物館依舊充滿力量!”

博物館確實是有力量的。“博物館的力量”是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讓我們了解自己的過去,敞開心胸接受新思想,因此“有能力”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數字化和可及性方面的創新力量,則是博物館改善世界不可缺少的方式。
你有沒有覺得,
博物館變得越來越親切了?
來源|新聞晨報·周到APP記者毛奕云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294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