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百里水墨畫廊風景圖(百里畫廊山水圖)
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11)

美麗中國行
采風團在萬佛湖合影 盧剛攝
初秋時分,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天氣舒朗,碧空萬里,這個季節沿著萬佛湖大壩游步道慢走再舒適不過。眼前的萬佛湖,碧波萬頃、水天一色,其中島嶼更是各具特色,可以登燕子島觀賞唯美的“孔雀東南飛”表演,再搭船到龍王島探尋新石器時期的“龍文化”,行程不緊不慢,美景一覽無遺。此時,幾十公里外的萬佛山也正是登山賞景的好季節。初秋的萬佛山時常飄起蒙蒙細雨,薄霧中的萬佛山被襯得更飄渺、更神秘。拾級而上,沿途有好幾處小瀑布,水瀑雖然不大,水流量卻十分湍急,撞擊著山石發出嘩嘩嘩的響聲,這響聲不僅不會覺得吵鬧,反而聽的人會因這“動感”的韻律放松下來,將城市生活的煩悶徹底甩開,融入山水意境中。
來到舒城,還有一處景色不能不看,那就是舒茶鎮的九一六茶園。六安瓜片享譽全國,舒城名茶——舒城小蘭花在業內也很有名氣。九一六茶場被打造成了一處城市公園,游客到了這里不僅能暢游茶園,還能在茶舍品茗,聽老茶人講過去的故事。
9月16日至18日,“2020美麗中國行·走進人間仙境萬佛湖”采風活動舉辦,由全國主流媒體記者、知名博主和旅游達人等近20人組成的采風團先后走進萬佛湖景區龍河塔、千米人工土壩、龍河口水庫紀念館,萬佛山景區飛龍潭、老佛頂、鯉魚背,萬佛山茶文化中心以及舒茶人民公社景區,探訪自然生態和人文風情。
舒城的風景究竟什么樣?舒城的故事是否動人?讓我們一起走進舒城尋找答案。(王新兵)
愛茶人的樂園
中國青年報 張敏

九一六茶園 劉杰攝
“一杯清新綠 一絲蘭花香”,這是我對舒城萬佛山茶號的印象。不起眼的茶葉用它的口感驚艷了所有人,展覽館里的茶文化知識也讓參觀者對茶有了更多的了解。學、看、嘗、體驗等多種方式的結合,讓游客有了近距離接觸茶、了解茶的機會,這里會是一個愛茶人的樂園。舒城小蘭花的味道清香,就像舒城人的性格一樣柔和恬靜,但泡茶的水需要100度以上,就像舒城人的熱情一樣,讓每個人心里都很暖。
探訪龍河口水庫紀念館與龍河塔
中國文化報 王晉軍

萬佛湖龍河塔 劉杰攝
秋高氣爽,云淡風輕。當我走進龍河口水庫紀念館,我的心就被緊緊抓住了。難忘從1958年開始,歷時三年,百萬龍舒人肩挑手推,沒用一袋水泥、一根鋼筋筑起千米大壩,建造起世界最大人工土壩,前聯合國大壩委員會主席托蘭稱贊其“非常了不起”,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跡”!我“跟著奇跡走”,觸摸到了在奇跡下誕生的“實事求是、敢為人先、顧全大局、艱苦創業、萬眾一心“”的龍河口精神,我以為,這才是如今萬佛湖景區最為壯麗的一道景觀。
龍河塔是為紀念建設龍河口水庫大壩而犧牲的英靈們,為庇佑龍舒大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建造的。塔的建筑風格為仿宋式,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高56米,共7層,每層都繪有描述觀音修道的彩繪,是萬佛湖四大標志性建筑之一。當我攀登崎嶇的山路身臨此塔之巔,鳥瞰龍舒大地,向南看到萬佛山主峰,向北看到龍頭塔遙相呼應,甚感欣慰。廣袤大地在萬頃碧波哺育下如詩如畫,這正是:前人筑壩,后人“乘涼”,“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茶香四溢的舒茶鎮
中國經濟導報 公欣

萬佛湖捕魚現場 劉杰攝
這里,因1958年9月16日毛澤東主席來此視察,并發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開辟茶園”的偉大指示而聞名天下;這里,用石塊人工壘成的“九一六”茶園赫然而立,共16層梯田,總面積達240畝,令人嘆為觀止;這里,就是安徽省舒城縣舒茶鎮。紅色精神,在毛主席視察舒茶紀念館和人民公社陳列館里,在這方以茶為生,因茶成名,種植著連片茶園的綠色土地上,時刻涌動著,永遠傳承著。在紀念館和陳列館里,一件件整齊陳列著的文物,仿佛在訴說著那個紅色年代獨有的歷史滄桑,在這里,也仿佛感受到了紅色歷史躍動的脈博,感受到了紅色基因的傳承和紅色精神的偉大。
恰逢諸多舒茶老百姓在廣場上舞獅、扭秧歌、跳廣場舞,這些豐盈快樂的生活細節,也從側面展現了如今舒茶人民的幸福時光。而沿著廣場沿著石梯直上,一抬眼便能看到“九一六”茶園的16層梯田,從下觀望,層層蜿蜒的梯田,氣勢磅礴,直上云霄;從上俯瞰,連片鋪開的百畝茶園,在陽光的照射下光彩奪目,宏偉壯觀。一棵棵茶樹,一枚枚茶芽,在青山綠樹之間迎風玉立,拼湊出如詩如畫的一片茶海,美不勝收。在山下的九一六茶舍,嘗到了地地道道的來自舒茶茶園的舒城小蘭花,醇香的口感在舌尖一層層泛開,茶香四溢的感知讓記者一下子愛上了這一品相似蘭、口感若蘭的茶種。如今的舒茶,美麗富饒,多姿多彩,相信未來的舒茶和這里盛產的舒城小蘭花也必將愈加聞名,更好更快發展,距離美好的愿景越來越近。
生態萬佛湖的晨間漁趣
中國日報網 許楠楠

萬佛湖龍河口大壩 劉杰攝
舒城萬佛湖又名龍河口水庫,她是舒城人民舉全縣之力,歷時11年時間肩挑手推,沒用一袋水泥、一根鋼筋筑成的,她是舒城人民用血汗書寫在中國水利史上的輝煌篇章,用生命鑄就的歷史豐碑。來到湖邊,清晨的湖面波光粼粼,閃著無數的亮點,像一片璀璨的星空,坐船來到湖中心看到網箱中的魚兒露出腦袋,湖面上閃出一圈圈波紋,這番景色更是美不勝收。當漁民兜起漁網,魚兒跳出水面,不禁令人感動于這山水對人的饋贈是多么的珍貴。
近年來,萬佛湖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仰仗萬佛湖豐富的漁業資源,成為了“中國休閑漁業旅游目的地”,不僅能滿足廣大垂釣愛好者的需求,還能讓游客品嘗萬佛湖魚宴的美味,旅游和休閑漁業得以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龍河口水庫大壩:熱血筑豐碑
天涯社區 劉星

雨中的萬佛山 劉杰攝
60年前,六安舒城人民用血汗和著泥土筑就“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壩”——龍河口水庫大壩(即萬佛湖水庫大壩)。6月16日,筆者有幸來到萬佛湖景區,傾聽大壩建設者許芳華講述當年自力更生、不怕艱難、改天換地的歷史。
龍河口水庫,位于舒城縣巢湖水系支流杭埠河上游的龍河口。1958年11月開工,1969年10月竣工。水庫樞紐由攔河主壩、副壩、溢洪道、臨時非常溢洪道和梅嶺、牛角沖兩座進水閘組成。主壩分東壩與西壩,兩壩之間隔一小山,位于舒城縣栲栳山與牛頭山之間的杭埠河龍河口,總長約1000米,底寬190.8米,海拔高度為75米,壩體共度為33米。大壩為粘土心墻砂殼壩,中夯粘土,外砌石塊,砂礫壩基和粘土心墻聯合防滲,十分堅固,堪稱世界奇跡。21世紀初,水庫所在地舒城縣萬佛湖鎮開始利用庫區自然資源開發旅游項目,并命名為“萬佛湖”。2016年成功晉升國家5A級景區,千米人工土壩,是萬佛湖的主體工程,也是萬佛湖景區最為壯觀最為動人心魄的景觀。龍河口大壩,風雨60載,不能忘卻的記憶。有史料記載,在修建龍河口水庫大壩之前,舒城地區平均每兩年就有一次水災。每當洪水來襲,沖毀田園房屋,人民流離失所。若逢干旱年景,不僅莊稼顆粒無收,人畜飲水都非常困難。“盼水水不來,恨水水不走”,可以說千百年來,舒城人民飽受水旱災害之苦。如今,許多建設者永遠長眠在了這片萬頃碧波的山水之間,他們把自己的血肉與信仰筑進了龍河口水庫,也把希望留給了后人。這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最大的人工土壩依然在春風秋雨、驚濤駭浪中屹立如山。龍河口大壩是舒城人民戰勝自然的歷史豐碑,也是舒城人民最為寶貴的物質財富。
游歷萬佛山
中國網 尤紫璇

萬佛山老佛頂
萬佛山風景區管理處供圖
雨中登萬佛山,山中水霧繚繞,云煙升騰,人游仙境中云深處不知處,一行人逆溪而上,山谷泉水相隨,狂野奔放流水轟鳴回蕩,疊瀑溪流是萬佛山自然奇景之一,當天雖是天公不作美,但也并非有遺憾,山野淙淙流水因雨水而氣勢磅礴,因雨水而震撼。
萬佛山將它不遜于黃山之美的奇松、怪石、云海藏匿云煙深處,留下念想于懸念,揭開它的真面還需多次的“朝拜”,畢竟這是萬佛之巔,其主峰老佛頂形似彌勒佛朝南而坐,又為大別山主峰之一,周遭山巒疊嶂形同諸佛拜祖,因而得名。
萬佛山位于大別山東麓,舒城西南,南與天柱山(1485米)遙相對峙,距六安110公里、合肥140公里,總面積5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6.4%,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旅游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
目前萬佛山的索道已經竣工,一行人率先體驗,隨索道高度攀升,墜入茫茫云海的感覺其實也很不錯,當然,更愿意站在萬佛之巔一覽眾山小,此次就將這美好的期愿留待日后,后會有期!見山見佛,見萬佛山!
編輯:李妮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563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