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踏破鐵鞋無覓處哲學道理(踏破鐵鞋無覓處)
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36)
夏元鼎,生卒年不詳,永嘉(今浙江溫州)人。
他博覽群書,屢試不第。宋理宗時做過小校武官,有一次在路上生病,有位道士教習他使用“導引吐納法”而病愈,他開始信道,棄官入道,號西城真人。
夏元鼎說,“未登龍虎榜,且登龍虎山。一見三清易,三年一第難”,嗟嘆人生的不遇,與入道的輕松。

《南岳遇師本末》記:夏元鼎聽聞西蜀一帶有仙跡靈洞,既可以游玩,又能訪道,于是就前往南岳游歷,湖湘一帶遇到周道人,兩個人相互問對,切磋求教,道人授以孔孟、莊老、顏列等易說、丹道、陰陽等學問。
夏元鼎如同醍醐灌頂,受益很多,有題壁詩:
“崆峒訪道屈尊乎,萬卷丹書看轉愚。著破鐵鞋無覓處,得師全不費功夫。”后改為絕句。

“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
“崆峒”是崆峒山,相傳黃帝問道廣成子于崆峒山,所以代指仙山。
詩人到仙山訪道走到湖湘,經大師點撥之后幡然醒悟,覺得平生看到的萬卷詩書都沉溺其中,沒有跳脫出來。所以說,“看轉愚”;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平生尋找的“道家奧義”到處尋覓無法得到,誰知突然一個機遇,竟然能夠醍醐灌頂,得以悟道。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是哲理味道很濃的詩句,發人警醒。它表達的含義不僅僅是詩人“頓悟”這一個具象,更有普遍的哲學意義:
搜尋世間真理,解開知識奧秘,無數人曾經窮搜今古,博采眾方,歷盡艱苦卻不能獲得。而拿到解密的鑰匙,往往卻在“靈感跳躍”的某一瞬間。寫出了“靈感”或者“點撥”,對于獲取真理的重要性。

當然,這“靈感”的到來,也是長時間辛苦思考和積累的結果,屬于“妙手偶得”。這兩句詩深刻揭示了人類思考探索中的一個現象,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廣為傳頌。
絕句
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崆峒:指代仙山。訪道:尋訪真人、道士。
仙山求師到湘湖,方知學問非文章。如同四面全尋遍,卻在瞬間悟端詳 。
轉自《文子國學》公眾號。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697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