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26閱讀(12)
當耐克在碳板競速跑鞋這條路上越走越成功的的時候,各大運動品牌也相繼推出了自家的碳板跑鞋。大家都想在碳板跑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而一些品牌卻在碳板放置方式上與眾不同。

大迫杰2020東京馬拉松上腳Alphafly next%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目前碳板跑鞋里,與耐克保持同樣碳板設計和相似中底材料的占多數,例如李寧的飛電,索康尼的endorphin pro以及NB的fuel cell TC都將全掌鏟型碳板像三明治一樣放置于兩層發泡材料中間。

目前主流碳板跑鞋大都采用了這種擺放方式,而亞瑟士的metaracer以及阿迪達斯adizero pro的碳板擺放方式則完全不同,本篇將通過碳板擺放位置的分類,談一談對于跑鞋性能的影響到底如何?

代表跑鞋:vaporfly next%

vaporfly next%
1.碳板形狀和大小:鏟形全掌

目前采用中置碳板放置方式的跑鞋都是使用了鏟形全掌的碳板,這樣的放置方式好處在于,無需磨合,上腳直接感受到中底的助推效果。
2.功能和效果:助推力

鏟形碳板其實起到的是助推的作用,而不是反彈的作用,當落地一瞬間從后向前的過渡過程中,鏟形碳板可以幫助你快速的抬起后跟,而不是依靠碳板的彎折形變產生反彈的彈性助力。
3.腳感:軟彈明顯,助推感明顯

因為人的腳底沒有直接接觸到碳板,踩在軟彈的發泡材料上十分舒適,所以上下層的發泡緩震材料可以很好的吸震回彈。 鏟形碳板也會幫助跑者后跟的抬起,無形中給人跑步很輕松的感覺。
4.中底厚度:厚

因為鏟形碳板存在較大的前后落差,所以要通過加厚緩震泡棉來調節前后落差平衡,后跟的厚度要在前掌厚度的基礎上增加8-12毫米的自然落差。
優勢在于對于大體重或者前掌落地跑法的跑鞋非常友好,緩震回彈腳感出色明顯。

劣勢在于重心過高,如果足踝力量較差,腳踝和小腿肌肉負荷很大,如果是初級跑者,很有可能因為足踝不穩定形成足內旋的情況
代表跑鞋:Metaracer

1.碳板形狀和大小:弧形半掌

亞瑟士在最近幾年不斷的投入向導式中底的研發力度,從Metaride開始,相繼推出了Evoride 、Glideride 以及其首款碳板競速跑鞋Metaracer。 這次亞瑟士的碳板放置方式與其他家完全不同,為了保持動能弧中底的耐久度和反彈力的結合,metaracer將弧形的半掌碳板直接放置于中底與防滑橡膠之間。
2.功能和效果:保證滾動過度和碳板反彈性能的結合

Metaracer應該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采用碳板外置的薄底競速跑鞋了,這樣的放置方式顯然無法實現鏟形碳板的后跟助推效果。 亞瑟士之所以使用一塊半掌的弧形碳板,目的就是為了確保前掌的弧形耐久度和前掌的加速反應能力。雖然沒有鏟形碳板省力,但在啟動加速方便更加迅猛。就像跑車一樣,每一腳都能感受到強烈的推背感。
3.腳感:貼地感明顯,啟動加速迅猛,軟度中等,彈性中偏上。

由于采用了碳板外置,所以如果中底緩震材料太厚,必然會降低靈活性和反應速度,所以metaracer的中底厚度偏薄,更像是傳統競速跑鞋的腳感?。 因為外置弧形碳板的對于動能弧設計的耐久度提升很大,所以每一步都能快速的蹬地,弧形碳板的形變反彈效果中規中矩,不是十分明顯和爆炸。
4.中底厚度:偏薄

因為目前可以參考的外置碳板跑鞋只有亞瑟士的Metaracer所以,以其為例,中底的厚度偏薄,更接近于傳統競速跑鞋的中底厚度,較薄的中底厚度如果不使用彈性和耐久度好的緩震材料,在經過20公里以后,中底的性能就會明顯下降,以至于后期硬如板磚的腳感。
但此次亞瑟士Metaracer的flytefoam 中底材料調教的更加輕質軟彈,尤其是后跟的腳感,緩震效果十分出色,對于一些輕體重的跑鞋來說后跟落地和全掌落地也非常舒適。
代表跑鞋:adizero pro

1.碳板形狀和大小:全掌底落差碳板
阿迪達斯最近推出的首款碳板競速跑鞋adizero pro 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如期上市,但是從發布會上的配置圖來看,這次adizero pro 也是使用了一款全掌的碳纖維板,但形狀并不是標志的鏟形,而且一塊前后有低落差的碳板。
并且阿迪達斯這次直接將這塊碳板放置于中底布之下,中底緩震材料之上。這波操作實在是讓人無法理解。

因為這樣的碳板放置方式等于腳底直接踩在了堅硬的碳板之上,且不論碳板的效果如何,起碼初上腳時腳底就能感受到堅硬的碳板,所以有些提前體驗過的跑者會說adizero pro 腳感如同板磚。
2.功能和效果:提供反彈助力和支撐
與中置和外置碳板不同,這塊覆蓋多向彎折能力的碳板在趾骨下方的位置可以實現30°的彎折效果,在提供回彈支撐的同時保持腳趾的靈活度。 adizero pro的這款碳板既不是鏟形碳板的足跟助推效果,也不是Metaracer那樣保持向導滾到向前的快速過渡,adizero pro 的頂置碳板作用在于通過碳板的彎折形變產生碳板本身的反彈效果。所以這種頂置碳板的反應迅速,碳板的反彈助力更加明顯。
3.腳感:偏硬反應較快
由于碳板直接放置在中底布下,沒有過多的緩震材料過濾,所以在落地的一瞬間腳底就能明顯的感覺到碳板的存在,再加上中底的緩震是通過碳板擠壓boost和lightstrike實現的,所以boost和lightstrike的緩震感覺比較整體,不會像UB那樣點狀式的緩震感受。
4.中底厚度:中等厚度

頂置碳板主要是通過碳板本身的彎折形變產生反彈助力的,所以無論中底的緩震材料厚度有多厚,碳板的反彈力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過厚的中底會降低落地時的反應時間和靈活性,適中的中底厚度既能夠保證緩震和彈性又不失去靈活性。
總結:目前碳板跑鞋的碳板放置方式基本形成了三種門派,這三種碳板放置方式也對跑鞋的性能表現產生了明顯的腳感差別,所以我們再選購跑鞋時,不能單單被碳板所迷惑和吸引,根據每種碳板放置位置的性能不同,愛你結合自己日常的跑法和穿著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碳板跑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8920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