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阮玲玉的一生經歷(阮玲玉16歲成名卻英年早逝)
發布時間:2024-09-02閱讀(18)


世界名著里,特別喜歡的女性角色是安娜·卡列寧尼娜。
記得小說剛開頭,就有這么一個場景:大家都提著大包小包,從擁擠狹窄的車廂里走出來,月臺上到處都是人,搬運工如老鼠一樣穿梭著。
忽然幾個人驚恐地擦著邊兒跑過去,下車的人們也紛紛往回跑。
一定是發生了不同尋常的事。
“那兒!那兒!肯定是自己撲上去的。”人群中有人這么說著。
鐵軌上壓死的是一名車站看守人。
很多人對這一幕嘖嘖稱奇,互相安慰著,同情著。
只有安娜一言不發,直到坐上了馬車,別人才發現,她嘴唇直打顫,強忍著眼淚。
她只說了四個字:“不祥之兆。”
一語中的。
多年后,她與丈夫感情破裂,與情人恩斷義絕,絕望的跳下了月臺,選擇了同樣的方式結束了一生。
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說:“上帝啊,寬恕我的一切吧!”她覺得自己已無法抗爭。
印象中,安娜的美貌驚為天人,既多才又博學,很多別人無法處理的事,只要她在場就能有轉圜的余地。
然而,最后她還是選擇了臥軌。
這與阮玲玉的人生何其相似。

阮玲玉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默片女王,她出演的角色,幾乎都是不會立即引起人們好感的妓女,舞女,女工,村婦,作家等社會底層人物,這些女性經歷坎坷卻自強不息,都能保持著善良正直的天性,純潔美好的心靈,最終的結局卻都是自殺、出嫁、入獄、慘死。
她本人最后的結局也是自縊。
怎么會?
我們從小到大不是被教育:人要有真善美,為人要善良,要保持一顆純潔美好的心,這樣人生才有意義,人活著才會快樂。
為什么到了安娜和阮玲玉的身上,命運怎就不認賬了!

阮玲玉一生有很多頭銜。
她被譽為“中國的英格麗·褒曼”。
她演技精湛,導演孫瑜曾說,“天才演技,是中國默片時代的驕傲。”
她是公認的戲路最寬的明星,影后胡蝶都公開承認,“阿阮演得了我演過的角色,我演不了她演過的角色。”
她離世的第二天,上海大報小報都在最醒目的位置刊登了她去世的消息。
一周后,上海城三十萬民眾自發涌向殯儀館及墓地,憑吊隊伍長達十多公里,場面空前壯觀,堪比孫逸仙去世時的國葬盛況。

她的死震驚了全中國,也觸動了《紐約時報》的神經,這家老牌報紙竟然在頭版頭條刊登了她的葬禮,稱其為“近代國際上最大的葬禮”。
她的香消玉殞,如炸彈般炸開了階級階層間的隔閡,深居簡出的大作家魯迅就事論事,寫了一篇關于她的文章,《論人言可畏》。
全國各地都有女子為她自盡,其理由,都是“偶像都去世了,我們也沒有理由活在這世上。”
生前活得苦,逝世還要引得別人也生無可戀,她真是一位“負能量”十足的女明星呀。
曾經與她合作過三次,對她贊不絕口的導演費穆說,“阮玲玉的身世,誰都知道甚為凄涼。”
她的父親是浦東亞細亞油棧的工人,常年積勞成疾,早早便因病去世了。
母親靠著給大戶人家做女傭生活,她不愿女兒長大后步自己的后塵,非常注重對阮玲玉的教育,先是讓她在私塾里學習,后來又進了洋學堂。
母親為了女兒能上好學校,對做女傭的家庭精挑細選,當打聽到東家張老爺是著名的崇德女校的校董,她苦苦哀求,總算讓小小年紀的阮玲玉以優惠一半的學費進了學校。
然而,讀書似乎只能改變有錢人家的命運,十多年的學習與刻苦,并未讓阮玲玉出人頭地。
相反,幫到忙的是她少女時的好相貌。
母親在張家做傭人時,阮玲玉被張家的四公子張達民看中。
張達民苦苦追求,經常拿自己的零用錢接濟母女二人。
年輕時的張公子無論在思想和行動上都極為爛漫,甚至無數次向家里要求與她結婚。
家里當然不會同意,于是兩個年輕人外出同居了。
那年,她十五歲,他十八歲。

張達民是小康家庭的公子哥兒,他印象中所謂的工作,不是謀生,而是靠著家里的零花錢吃吃喝喝,賭馬、打麻將,看電影,聽音樂。
而她是窮人家的孩子,覺得自己一定要找到好工作才有安全感。
或許是老天垂青阮玲玉,紈绔子弟張達民竟然有個一本正經想要為中國電影鞠躬盡瘁的哥哥張慧沖。
張達民有多愛玩樂,張慧沖就有多愛工作。
他是中國第一代電影導演,第一位武俠明星和海派魔術創始人。

“九一八事變”后,張慧沖帶領攝制組在上海閘北拍攝了《上海抗日血戰史》,記錄下日軍侵略的暴行,以及中國軍人英勇殺敵的珍貴資料影像。
他無意中發現了阮玲玉的表演天賦,便問她:“你想不想當演員?”
阮玲玉不知該如何回答。
不過,她按照他的建議去當時中國最大的電影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參加了新片《掛名夫妻》的公開選角,幸運的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卜萬倉第一次見到她,便錄用了她。
她找到了工作。
這工作在別人眼里是當明星,在她眼里則是踏踏實實演好每一部電影。
她好學、勤奮、再加上天生的表演悟性,很快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影壇新星。

三十年代的女明星里,阮玲玉是特別的。
她的美,是小橋流水式的。
不夠驚艷卻無比耐看,一顰一笑里似乎深藏著海一樣的溫柔。
她的舉手投足,仿佛總在暗示你,要牢牢抓住這個溫潤如玉的女子,一不留神她就會被陽光融化,被喧囂撕碎。
這若有似無的感覺,讓男人們神魂顛倒。
她的情感悲劇為人津津樂道,卻被樹立成了經典的“反面警示教材”,教導當今的女孩子們要多多留心,最好不要愛上渣男,如果愛上了要懂得及時止損。
電影方面的成就經常被一筆帶過,甚至提都不提。
其實,拍電影一直是她感受人生的主要途經。
在明星電影公司時,她拍了《掛名夫妻》,很快成為了片約不斷的小明星。
后來明星公司為了捧新來的蝴蝶,將她雪藏,半年多沒有電影可拍。
她意識到只要在“明星公司”一天,她就比不上珠光寶氣的蝴蝶。
她決定加盟聯華影業公司。
此時的“聯華”拍攝的電影風格小眾且文藝,多受知識階層的喜愛。
而且導演們大多是年輕人,懷揣著理想與抱負,喜歡在電影題材和拍攝手法上銳意創新。
“聯華”的文藝風正好撞上了阮玲玉的輕靈婉約。
她九年的演繹生涯里,所有的代表作都出自于“聯華”。
先有卜萬蒼導演的《戀愛與義務》、《三個摩登女性》,后有費穆的《城市之光》和《人生》,吳永剛的《神女》更加不可多得,正是這部影片,讓阮玲玉身價暴漲、名震全國。

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初戀情人張達民卻越發自暴自棄,年歲漸長磨掉了他身上最后一點天真,他到處花錢,將輕松得來的二十多萬元遺產花了精光,賭博又欠下了一屁股的債。
走投無路時,他死死地抓住阮玲玉這棵新晉成長起來的搖錢樹,在她那里蹭吃喝,蹭錢財,蹭感情。
她想提分手,可他總是在各種場合羞辱她,把年少時同居的幸福說成是失足墮落,令她名譽受損,傷心不已。

記得在事業剛開始那幾年,明星電影公司為了力捧新來的蝴蝶,幾乎冷落了公司里所有的其他人,她投給大中華百合電影公司的簡歷還沒有得到回復,張達民不僅索了她的錢,還將她的值錢衣物拿去典當,家里一時間鬧得雞犬不寧。
或許是因為年輕,容易產生輕生的念頭。
她唯一想到的解脫方式,就是將傷害加重,加到足以毀滅自己。
幸好母親發現的及時,才撿回了性命。
阮玲玉是當紅明星,卻也是一個宿命論的女子,張達民越發張狂的行事作風,讓她看透了人生的虛幻與無常,對生活的期望值非常低。
在蘇州拍攝《人生》的時候,她獨自去西園進香,給五百尊羅漢每一尊都供上一炷香。
她對費穆說,“不要笑我,我曉得你是不相信的。”
因為私生活上被他人控制太多,占有太多,她經常會說出“做女人太苦”這樣的話,又或者“一個女人活過了30歲,就沒有什么意思了。”
如果喝了酒,她每每到半醉微醺之時,就拉扯著朋友問,她到底算不算一個好人?

拍《香雪海》時,有一次攝制組在浙江普陀山取景,阮玲玉第一次聽到了舍身這個詞的見解。
費穆說:“舍身就是自殺。自殺固然痛苦,可是不正常地活著更加痛苦,有人有勇氣痛苦地死去卻沒有勇氣痛苦地活下去。能痛苦地活下去的需要更堅強的意志。而痛苦地死——自殺,有時像一顆炸彈,一座火山,能使活的人驚醒,使整個社會震動。”
三十年代,明星與公司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藝友”而非“朋友”的關系。
尤其是女演員,與公司各成員之間來往不是很密切,公司就是工作的地方,大家私下里都沒有成為朋友的必要,往往是不拍戲就沒有見面的機會。
所以,阮玲玉私生活中經歷了那些痛苦,別人是不知道的。
或許是因為工作形式的特殊,阮玲玉特別渴望親密的感情聯系,愛情就是其中最熾熱最真誠的情感之一。
張達民磨光了她所有的期待與信心后,她遇到了唐季珊。
唐季珊是東南亞著名的茶葉商人,錢財廣進。
他是個中年人,但非常喜歡結交女明星,而且因為有錢,電影公司都拉他做股東。
正巧,他也是阮玲玉所在的“聯合”的大股東。
她很愛跳舞,唐季珊就帶她去舞場。
她想要安穩的家,唐季珊就在上海新閘路買了一棟三層樓的小洋樓,將阮母和領養的小玉接過來一起住。
唐季珊的前女友張織云得知兩人同居后,曾寫信給阮玲玉,勸說她立即止損:你要是執迷不悟的話,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阮玲玉沒有聽從她的勸告,而是全身心沉浸在與唐季珊的戀愛中。
她以為,這是年老色衰的前女友在嫉妒她。

然而漸漸的,唐季珊對阮玲玉的感覺也淡了許多,一年不到的時間里,他從一開始熱烈追求變為了牢騷滿腹。
她似水的溫柔與謙順,也成了他耍弄,嘲笑的對象。
這還不算完,此時命運似乎更不公平了。
陰魂不散的張達民又出現了,他和唐季珊將對方告上了法庭,連帶上了阮玲玉。
熱衷于花邊新聞的小報,也熱衷于報道三人的故事。
阮玲玉面子觀念很強,她不愿上法庭去解釋自己做了什么,對她來說,那樣的解釋與當眾抹黑自己沒什么兩樣。
兩個男人給她的重創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在事業上,有聲電影即將問世,她那一口不標準的普通話是否會受觀眾喜愛,又是個未知數。
擔憂與失望的加劇,讓她不知所措,再一次想到了“舍身”。
三瓶安眠藥下去,她終于離開了塵世。
阮玲玉去世后,她的兩任男友仿佛遭了報應一般:
張達民訛錢的通道消失了,他自己也窮困潦倒,疾病纏身,36歲因肺炎在香港去世。
而大財主唐季珊后來被人詐騙,錢財散盡,茶葉公司也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最后淪落到沿街兜售茶葉為生,慘死街頭。

阮玲玉的人生就像一出編排良好的戲劇,以她的逝世為高潮,以兩屆男友的報應為結尾,完全體現有神論者心中的因果報應論。
她工作很認真,時常沉浸在角色的喜怒哀樂中無法自拔。
有時我想,如果阮玲玉飾演的角色不是貧家女和社會底層人士,她是否會像蝴蝶那樣樂觀開朗,遇上好歸宿?
然而,有那樣歡喜圓滿的人生境遇的阮玲玉,還是阮玲玉嗎?
她一出生便與極差的人生撞了個滿懷,知識也改變不了她的命運,一輩子所有的運氣都落在演繹事業上,其他方面的,無論她如何掙扎求索,都不會有任何起色。
關于她的逝世,有各種狗血版本。
我喜歡的是費穆的版本:阮玲玉對人生抱有悲觀態度,且早存了厭世之心。
如此解釋,她最后人生倒數的幾十秒里,才是自由的。
她也并非受盡折磨而不還手的弱女子,自找罪受的傻女人。
對于情人的選擇上,她才不會是盲目而欠考慮的。
她只是,放棄了,心空了。
作者:利物浦早茶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93726.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