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中山陵印象(穿著皮鞋走向世界)
發布時間:2024-09-02閱讀(11)
(本文首發于2014年,其中涉及的數據均為當年的記錄。如今,6年后的陵口又呈現出何種風貌,很想再去看看,吃頓早面,來點早酒、早茶,和當地人聊聊,再去看看陵口火車站和他們的那些鞋廠。等待機緣吧。)

鎮政府在進入陵口的鄉道路邊打出這樣的招牌,既是一種底氣,也是一種志氣。
每天清晨悠閑的早茶、早酒、早面,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陵口蘿卜干”,載入南北朝史冊的石刻“天祿和麒麟”。還有一天一萬的流動人口,一天平均生產10萬雙皮鞋的“中國皮鞋之鄉”,貨運中轉站坐落到鎮邊,鎮政府正全力推進“江蘇蕭梁物流園、蕭梁產業(陵口)工業集中區、蕭梁產業(陵口皮鞋產業)園和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四大園區載體建設。
這就是陵口,一個行色匆匆的身影,一個穿著皮鞋奔跑的鄉鎮。
可以緩緩道來的蕭梁文化
陵口鎮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古鎮,已有一千七百余年歷史。但你走在陵口的街道上,你卻看不到多少稀存的古建筑,看不到諸多的遺跡。這里琳瑯店鋪、人流如潮,一天一萬的流動人口使這個古鎮顯得繁忙,顯得變換。
陵口建鎮于南朝,是齊梁兩代陵墓入口,其陵口也因陵墓入口而得名。當時王子公卿謁陵,都從秦淮河上溯破崗瀆,過二十四立隸到丹陽,再從陵口進蕭港至各陵。丹陽的帝葬文化十分豐厚,有齊宣帝蕭承之永安陵、齊武帝蕭歐景安陵、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齊明帝蕭駕興安陵、梁文帝蕭順之建陵、梁武帝蕭衍修陵、梁簡文帝蕭綱莊陵,以及金家村和水經山村失考墓等。

陵口的六朝石刻瑞獸,損壞得很嚴重,但其非凡的氣度、別致而富含想象力的造型,依舊透露出磅礴的皇家霸氣。
丹陽是產生帝王、安葬帝王的土地,這片土地里應蘊藏著神奇。而陵口作為陵墓的入口,前后一、二百年,也應彌漫著蕭梁文化的氣息,留下一些文物、故事和傳說。我們試著與現代仍流傳的“三早文化”、作坊文化等架構一種聯系,找到蕭梁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延續;無奈南朝文化在這里就像一個斷層,缺少理性的沉淀和梳理,那種應該具有的聯系隱約在千年的歲月塵埃中,在那里,卻不知道在哪里。一直以來,在大統一的理念和視野下,人們把南朝當作一系列微不足道的小朝廷,缺乏足夠的重視,連帶著南朝文化的挖掘、整理也顯得嚴重滯后。實際上南朝的意義非同小可,它保留了中華民族的火種,為隋唐大世積蓄了底蘊,是中華民族一段紛亂、融合、延續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見證當年恢弘氣勢的文物是兩只石獸。它們曾坐落在陵口蕭梁河的東西兩岸,東為天祿,西為麒麟,是丹陽境內六朝陵墓石刻中現存最高大的兩只,也是蕭梁文化的標志性文物。 天祿又稱“天鹿”,也稱“挑撥”、“符撥”,雙角,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與“天命”和“祿位”有關。麒麟也是我國古代被神化的一種獸名,其形象出現很早,因為它“不折生草,不食無義”,因而被視為“仁獸”。
河東的天祿軀體上遍雕紋飾,精美絢麗;河西的麒麟仰望著天空。據鎮江博物館的朋友講,陵口的這兩只石獸在文物價值上意義重大,是和鎮江的《瘞鶴銘》一起較早申報的國家級保護文物。

它們高昂著頭顱向天長嘯,似乎表達著某種不甘和痛苦。
文化和文化背后的陵口精神
那天,我們起得很早,想趕上陵口的早茶。
據說陵口早茶溯源久遠,是否與蕭梁文化有著關聯,則無從查考。人們記得的是早茶源于民國,發源于逢一、六、九的集市。每逢集市,天色才露出晨光,各村趕集的村民或步行,或駕車,匯聚到鎮上,三五成群,泡上一壺茶,要上一碗傳統小吃硝肉面或小餛飩,亦或擦砂燒餅、蘿卜干就著一碗大麥粥。五、六十年代,鎮上曾經有個大茶館,水,用的的蕭梁河的河水,器皿用的是紫茶壺具。每天早晨四五點鐘開始,人們便到茶館店喝早茶。漸漸便演變成陵口的“三早文化”。
所謂“三早”,即早茶、早酒、早面。早茶喝酒是陵口的一大特色,陵口人并不特別愛酒,應該不會在早晨就開始喝酒,是不是與丹陽有馳名中外的封缸酒有關?是不是與帝葬風俗有關?傳說早年許多談生意的人喝完早茶,便請同伴們去喝酒,以表感謝。那應該是一種初始的商業文化。陵口早茶的另一特色是肴肉面。一碗干拌面,偏咸卻有味,那肴肉削成一小片一小片的,與鎮江的宴春肴肉相比,別有風味。肉都是蹄肉,精廋,沒有肉皮和肥肉,似乎并沒有放過多的硝,來得實在。

早酒、早茶、早面、早肉,一人獨坐,不亦說乎。
在陵口,這樣的早茶面館有很多,像鎮江的鍋蓋面店。我們在一家較大的標有“三早”文化的面館,看到三、四個喝茶的顧客。一個飲酒的中年人獨自坐一張小桌,面色溫和,桌上放兩碟小菜,交談中我們知道他是皮鞋家庭作坊的當家人,今天心情好,在這里小酌一下。
這是陵口的慢文化,但當代陵口人身影匆忙,難得有人會在早茶面館流連很久,所以那家在五、六十年代盛行的大茶館早早歇業了,留下的是堅韌的風俗,飄散在繁忙的間息中。
其實,透過“三早文化”,我們也可以看到陵口人對商品經濟的一種執著。集市是一種商品交流。在一般集市,主要交流的是農產品和生活必需品,時間大多是重大節日、春耕前或秋收后,但陵口一個月竟有九次的趕集,這需要村民制作好多產品。似乎陵口有這樣艱苦創業的傳統,其后的名特土產“陵口蘿卜干”和皮鞋產業都是如此發展起來的。

約三五好友,擺上一桌,喝著大麥粥、拖著陵口面、抿上兩口酒,美哉陵口!
盛名遠揚的“陵口蘿卜干”,其制作工藝被認定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咸淡適宜,爽甜脆嫩,醇香撲鼻,久貯不壞,是稀飯佐菜之佳品。“陵口蘿卜干”的傳承就像一則民間傳說的誕生,發源于上世紀30年代農民的加工生產,經過許多人的持續創新,被上海客商以“黃金龍”牌蘿卜干銷往全國各地及外銷東南亞,最后形成了膾炙人口的佳話。1951年陵口鎮開辦國營蘿卜干加工廠——丹陽市陵口腌制廠,1995年更名為丹陽榮源食品有限公司,屬鎮江市農業龍頭企業,也是“陵口蘿卜干”正宗的傳承人,其生產的蘿卜干系列產品在日本、香港及東南亞市場有很高的聲譽。
中國皮鞋之鄉
陵口的皮鞋,也是從家庭作坊發展起來的,傳承著陵口人的經商習俗和創業精神。初期,許多人家都在制作皮鞋,其風頭之盛甚至蔓延到周邊的鄉鎮。

在陵口,像這樣的制鞋廠,像這樣的一線工人,比比皆是。
六十年代中期,全中國正欲步入史無前例的文革,陵口的農村卻悄悄掀起了創辦社辦企業之風。那些早年外出闖蕩的皮鞋手藝人,回到家鄉,帶來了技術和市場,以新廟王家村的王作炳、王作業兄弟倆為代表的一批人,創建了新農皮鞋廠、紅星皮鞋廠、煦莊皮鞋廠。這時候的皮鞋以男式牛皮沾條鞋為主,特點是牢固、耐用、端莊、大方。到了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又涌現了奔月鞋廠、丹樂皮鞋廠等一批制鞋企業,開發了女式膠粘牛皮鞋、羊皮鞋,從鞋跟的高度上區分,有9分跟、7分跟、5分跟和3分跟,“奔月牌”女式皮鞋獲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獎,丹樂皮鞋廠的“丹樂牌”女式膠粘鞋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獎。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陵口皮鞋產業走向鼎盛,全鎮制鞋企業達到近500家,產業工人達萬人,占全鎮勞動力人口的80%,制鞋工業產值是全鎮工業總值的72%,2005年全鎮皮鞋銷售突破5億元。

鎮黨委政府領導聯系點,大部分都是制鞋企業或者與制鞋業有關的機械、塑料制造企業(2014年的人員)。
皮鞋產業一路走來,一轉眼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已基本形成了產業化、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成為全鎮的富民特色產業、支柱產業。目前全鎮共有皮鞋生產企業160多家,另外還有各類皮鞋配套的相關企業80多家,從業人員達2萬多人。2013年全鎮皮鞋年產量近4000萬雙,年銷售近30億元。皮鞋企業中擁有全國馳名商標2個,國家名牌產品1個,中國皮革協會真皮標志10多個,江蘇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14個。

在陵口,像這樣的制鞋廠,像這樣的一線工人,比比皆是。
在陵口鎮,皮鞋廠隨處可見,我們隨機參觀了丹陽市爽足鞋業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為一體的企業,廠房面積1萬平方米,年產皮鞋約100萬雙。在寬敞的車間里,我們看到半機械化的流水線,看到在一道道工序上忙碌的工人。那流水線更像是一條組裝線,鞋幫、鞋底......經過膠水、高溫擠壓等手段,最后,一雙雙合格的皮鞋就生產出來了。
陵口正在謀劃如何擦亮“中國皮鞋之鄉”,把陵口創成“中國制鞋名鎮”。根據陵口鞋業集中度不高、專業高端設計人才匱乏,品牌影響力不大、缺乏巨大的領軍企業等弱點,陵口正開始第二次創業,通過資源的集中,產業的集聚,打造“皮鞋航母”。
陵口“四大園區”
近幾年來,陵口發展思路清晰,集中體現在兩個“要”上,即既要依托傳統產業的跨檔升級,更要依靠產業結構的創新轉型。與一些鄉鎮的發展思路不一樣,陵口黨委、政府以整合資源、抓住機遇為突破口,著力打造“四大園區”這個產業載體。“四大園區”集聚了一、二、三產的優勢和特點,形成了全鎮立體型的經濟增長極。

陵口站始建于1907年。一把禁止閑人入內的鎖,并鎖不住陵口對外開放的步伐。
鐵道部與丹陽已經市政府達成協議,將在陵口站現有基礎上進行擴充改造,使陵口站成為丹陽市新的主要貨運運輸站。
江蘇蕭梁物流園區。陵口鎮利用鐵路貨場搬遷工程落戶陵口的有利時機,抓住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規劃了“公鐵水”多式聯運的江蘇蕭梁物流園。該園區占地面積2000畝、總投資30億元,已被列入江蘇現代服務業九大項目之一。該項目將加快陵口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三產服務業的快速提升,使陵口成為全市乃至區域性的物流重鎮。
蕭梁產業園陵口園區。陵口鎮利用機場路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在機場路陵口段規劃占地1000畝的工業集中區。目前已入駐超峰工具、亨發木塑、群星工具、鉑泰特鋼、新世紀光電、華晟電氣、金茂化纖等企業19家。園區以招引“高精尖”產業為目標,把有限優勢資源投入于“產業好、投入大、效益高”項目,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經濟總量,確保在“十二五”末使陵口成為新型產業集聚區和稅源聚寶盆。
皮鞋產業園。為引導皮鞋企業走品牌化、精品化、規模化發展之路,形成陵口鎮傳統產業積聚優勢和品牌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陵口鎮將皮鞋產業集中區作為蕭梁產業園中的“園中園”來進行規劃建設,園區一期規劃總面積800畝,已全部建設完畢,入駐企業25家,目前僅皮鞋產業集中區年產各類鞋種超2000萬雙,占全鎮生產比重的一半以上。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在折柳片區沿312國道規劃了占地面積5100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秉承“做強一個龍頭、發展一大產業、打響一個品牌、致富一方百姓”的宗旨,以金色田野蔬菜基地為重點,打造全省第一個“供港蔬菜基地”和“兩岸農業合作示范基地”;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現代農業向著科學化、規模化、品牌化、產業化之路發展,不斷擴大農業產業園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度。
陵口是一座古鎮,有著濃郁的慢文化氣息;同時,陵口又是一個快節奏的新型城鎮,血管里流淌著經商的傳統,心里有著高歌猛進的發展欲望。這是一片年輕的土地,這是一個穿著皮鞋奔跑的鄉鎮。
作者:陳圖鵬
攝影:黃宏斌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94058.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