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四川幺妹嫁湖北(怎樣才能娶上土家漂亮幺妹)
發布時間:2024-09-02閱讀(15)
湖北邊陲小縣咸豐縣,西南與重慶市黔江區比鄰轄區內物產豐饒,尤其煤炭蘊含豐富,全省馳名;加之地處兩省交界,自古以來民情剽悍,鄉風純樸, 用“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來贊譽,一點也不為過自古在咸豐聚族而居的民族以土苗兒女為最咸豐幺妹勤勞樸實,吃苦耐勞,善于盤家養口,遠近多有溢美之詞娶咸豐幺妹為妻,講究很多,禮數周全,可不簡單喲 首先是“訪親”幺妹成了年,到了論婚嫁的年齡,聰明而開放的父母就不會再讓她做多少“活路”了,大多會讓她穿戴光鮮去趕“耍場”,或者精心梳妝后到“過事務”的人家去幫忙,或者招招遙遙去走“人戶”,好“牽”男娃子們的眼睛要是男方父母或男娃子本人看上了幺妹,就會暗中訪聽,訪聽到幺妹人品好、“八字”后合,才決定延請媒人 求親是正式嫁娶的開始男娃子家里會選能說會道的媒婆去“咬”幺妹的耳朵,一來說媒就同意的是“粑(pā)耳朵”,堅決不答應是耳朵安了“鋼”請媒婆時,先要打酒稱肉上門,才算有誠意,媒人才會動身的上了門請還不算,還要專門準備豐盛的酒席請媒人吃“發腳杯”,媒人吃了“發腳杯”就不再推遲,會不計辛苦,想方設法保媒成功 媒婆第一次到幺妹家,不帶禮物,只帶一把雨傘(意思是團圓),倒放在大門口,女方家人不可以移動媒婆空手進門說:“今天喜氣(去?)”然后說明來意第二次來到幺妹家里,媒婆會把雨傘放到幺妹家的堂屋里,幺妹的父母會再次把雨傘移放到大門口第三次媒婆進屋會隆重的帶上一塊“禮信”,就是連肥帶瘦砍下一塊肥豬的兩支肋骨,用棕樹葉做成的“鉚子”串好,提到幺妹家里如果幺妹喜歡男娃子會收下“禮信”,殺雞、燉肉、打糍粑、推豆腐款待,下一步就可以商量訂婚的事宜了前兩次媒婆進門一般是不會答應的,以示高貴,所謂“養兒問貧親,養女攀高門”,就是這個道理這個名目還有個說法叫做“三轉九回”,足可見求親的艱辛和需要百倍的誠意了 訂婚是咸豐幺妹嫁娶的正規而隆重的禮儀選好了黃道吉日,男娃子家里會按幺妹家親戚的家數準備好禮物要為幺妹的“尕(gā)公”(就是外公)家準備“膀”(就是豬的前腳)幺妹的爸爸這時候起開始稱呼“親爺”,幺妹的媽媽稱呼“親娘”要為親爺親娘家準備“肘子”(就是豬的后腿)和“方方”(是在豬的后肋砍下方方的一塊肉)那時侯一般要求是“七方八肘”,也就是說“方方”要七斤“肘子”要八斤;其他舅舅姨娘七大姑八大姨都要準備“禮信”幺妹家里要是有幾個“尕公”的弟兄,幾個“親爺”的兄弟,準備訂婚物品就不是輕松的事情了除了“膀”、“肘子”、“禮信”等物,還得要有酒呀糍粑呀糖呀之類,再就是“包封”,是專用來燒給幺妹祖先的紙錢,必須用紅紙上箍,向祖先們報喜 訂婚這一天,媒婆帶上男娃子,請人挑上禮物,一路浩浩蕩蕩的來到幺妹的吊腳樓下,點燃鞭炮,意同告訴世人幺妹名花有主了從此再不會有媒人踏爛幺妹家的門檻了幺妹家不可以放鞭炮迎接,但要準備好豐盛的酒宴,叫來吃“禮信”的親戚認親吃“禮信”的親戚還要給男娃子“打發錢” 訂了婚,男娃子從此逢年過節就要到幺妹家走動,都要備上“膀”、“肘子”和“禮信”有的男娃子走“親爺屋”一走就是好幾年這期間幺妹家和親戚們開始準備嫁妝,大衣柜、大柜子、大箱子、火盆是必不可少的富裕的親爺家嫁妝優厚,大到田土房屋耕牛農具、豬崽羊羔母雞,小到鍋碗瓢盆針線首飾都會準備好幺妹訂婚以后,從此專心在家里繡枕頭、做繡花布鞋、插花鞋墊,忙不過來時還會叫來兒時的玩伴幫工 走動了幾年,可以正式迎娶了男娃子家選了日子必須征得幺妹家同意,日子不能虧了幺妹家,也不能虧了雙方佳賓確定了迎娶吉日,男娃子請來一個能說會道、威望很高的長者做“帶賓先生”,請一個能言善辯、懂得禮數的婦女做“接親婆”,再次邀約媒人,帶上自己的姐妹和嫂子等多人做“接親客”,請來“八仙”(吹奏嗩吶的)八人,又請來敲鑼的打鼓的八人,根據幺妹家準備的嫁妝多少邀上七八十人抬嫁妝,一支龐大的迎娶隊伍就湊成了一路吹吹打打往楊洞幺妹家走去,山溝河岔、崇山峻嶺都渲染出濃濃郁郁的喜氣氣氛 迎娶隊伍來到幺妹家的吊腳樓下,先燃放鞭炮,奏起嗩吶,打響鑼鼓“引子”,幺妹家也會燃放鞭炮敲鑼打鼓迎接早有好事者扛來了大桌子,放在地壩當路口大桌子上點了三炷香,斟上三杯酒,幺妹家的主事人來到前面講“攔門禮”這時候所有吃喜酒的客人都圍了上來看鬧熱只見幺妹家的主事人唱念道:“喜盈盈來笑盈盈,攔門桌子擺朝門攔香三炷蠟九品,主東請我來攔門我今攔門無別事,要請禮官報個名”男娃子家的帶賓先生上前答道:“耳聽貴府先生請呀,在下×××來報名還乞先生原諒我,敢問高姓和大名?” 主事人道:“愚某早聞先生名,賢良才子有大名學識廣博名八方,胸藏萬卷通古今今天紅門大喜事,先生帶來多少人?吹吹打打從何來?炮火連天從何行?從水路來過了多少潭和灘,從旱路來翻了多少嶺和灣?”帶賓先生答道:“承蒙先生來提問,在下是個山里人出生家境貧寒微,少讀詩書言遲鈍帶來馬匹一十二雙,隨行隊伍七十二人先從水路來,只見波浪滾滾,分不清是潭是灘,后從旱路走,到處云蒙蒙,看不清是嶺是灣”雙方要“講禮”半天,直到一方認輸,稱拜對方為師、禮物送上為止認輸方多是男方帶賓先生 迎親隊伍由幺妹家安排到堂屋坐上席,有幺妹族間的“頭面”人物陪坐新郎是不可以一起吃“甑子飯”的,說是吃了“甑子飯”結婚后脾氣大,得由幺妹的姊妹一人用鼎罐煮飯吃了飯,過了禮,天也快黑了,幺妹的“哭嫁”開始了“哭嫁”時幺妹的姊妹、父母、親戚陪哭內容是哭父母苦,哭姊妹別離,哭陪嫁太少,哭媒人強保媒等,只聽見堂屋里哭成了一團,傷心欲絕,使人肝腸寸斷不過你千萬不要當真,幺妹哭成了一朵花,心里可正開心呢按楊洞幺妹的說法,哭得越狠,才華越高,福氣越好,得到的嫁妝也越多 “發親”這一天,天還才麻麻亮幺妹就忙開了一位生有多個兒子,公認有福氣的長輩伯娘,來到幺妹面前,把一根青線從煮茶葉蛋的鍋里拿出,邊說吉祥祝福的話,邊輕輕搓裹掉幺妹鬢角的三根汗毛,叫做“拔苦毛”,“拔苦毛”的儀式意思是祝福幺妹苦盡甘來接著長輩伯娘用新盆新毛巾新香皂象征性的為幺妹洗一把臉,叫做“開臉”了,意即幺妹有頭有臉幺妹的母親悄悄準備了十二個煮雞蛋,放在幺妹的荷包里,寓意月月發財幺妹嫁到男娃子家前三天是不準吃男方家東西的,否則會嘔氣,說她吃得多,說她娘家缺糧少米幺妹這三天就吃這些煮雞蛋不一會兒,帶賓先生叫來抬嫁妝的迎親小伙,細致的捆綁好嫁妝,既要美觀又要牢固大大的穿衣柜要能上下顫動,箱子里面要放上花生、糖果和“離娘粑”,火盆上要綁上大紅的鋪籠帳蓋,連鍋碗瓢盆都要綁成飛檐斗拱的樣子一切就緒后,幺妹家的主事人和男方帶賓先生禮儀交接哭成淚人的幺妹由親哥哥背上轎或背上馬,背的過程特別要注意幺妹的腳不能碰到大門檻,否則會踩踏娘家的運氣帶賓先生招領著一路人馬,連同幺妹家的送親客十二人一起上路 接親隊伍不準回頭,否則是對幺妹娘家的侮辱,意思是還要來迎娶下一個幺妹到轉彎處,帶賓先生會責令幺妹丟掉“哭帕帕”,哭嫁的手巾帶到男娃子家是不吉利的,會一輩子哭哭啼啼轉了彎,抬嫁妝的小伙子一路小跑,惟恐落后遭人嘲笑兩人或四人抬嫁妝,后面的看不見路,非得有問有答前面的喊:“刺蓬掛頂呀”后面應道:“彎腰就不掛呀”前面喊:“前面巖頭聳起”后面應:“雙手高高舉起”前喊:“之字拐呀”后答:“兩邊擺呀”前呼后應,逶迤成趣到了關隘處,抬嫁妝的小伙們會用嫁妝攔住去路,或是要幺妹封紅包,或是要幺妹和男娃子對唱山歌,才肯放行男娃子心疼幺妹,和抬嫁妝的小伙吵鬧的事時成趣聞 嫁娶隊伍行進到男娃子家大門前時,必須抬柜子的上前,意思是早生貴子,接著是箱子,主人會高興的封上一個豐厚的紅包“舅佬”(幺妹的哥弟)只扛兩根帳竿,此時是大家最關注的對象,也是大家奚落的對象交帳竿時男娃子家要封一個最大的紅包,否則“舅佬”不會松手的 坐席吃喜酒,幺妹家的送親客單獨設席,桌面貼上醒目的紅紙條廚子們會有意作弄她們,席上的肉半生半熟,連成一大坨,沒法吃到嘴里,或者是只準備一只筷子,沒法順利用餐幺妹家的送親客給廚子們封了紅包,才會為她們解難吃喜宴的過程中,幺妹逐桌逐人奉上喜煙兩支,花生喜糖一捧,“離娘粑”兩個來道謝,也借機認識男娃子家的客人們“離娘粑”只有牛眼睛大小,吃起來香甜脆粘,是孩子們的最愛 幺妹新婚這天矜持的端坐新房,婦人們會拉上自己剛換牙齒的孩子,懇求幺妹輕輕摸一下未長全孩子的門齒縫說是新姑娘摸了牙齒長得又快又好 天擦黑時,“交親”儀式開始了送親客和男娃兒家的各位長輩按輩分在堂屋坐定,幺妹一個個見禮:磕頭跪拜,奉送上親手做的繡花布鞋、插花鞋墊長輩們一一“封證”(說祝福的話),遞上厚厚的紅包要是紅包少了,幺妹會長跪不起的 新婚之夜的鬧房氣氛熱烈,自由放曠有“新婚三天無大小”的野趣說法第二天早上,幺妹要起大早為公公婆婆打好洗臉水,并恭恭敬敬地遞上,公公婆婆會最后封上一個紅包幺妹在男娃子家的生活就此正式開始了要是在第二年幺妹生了個白白胖胖的小子,小兩口就會備上一只豬頭和一根細細小小的豬尾巴,來到媒人家道謝,叫“倒媒” 怎么樣,咸豐幺妹出嫁名堂多、蘊義深刻吧?禮義傳家、恪守婦道一直是咸豐幺妹們的做人信條和為人本分迎娶咸豐土家乖妹兒,你懂禮儀嗎?你敢來嗎?,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四川幺妹嫁湖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四川幺妹嫁湖北
湖北邊陲小縣咸豐縣,西南與重慶市黔江區比鄰。轄區內物產豐饒,尤其煤炭蘊含豐富,全省馳名;加之地處兩省交界,自古以來民情剽悍,鄉風純樸, 用“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來贊譽,一點也不為過。自古在咸豐聚族而居的民族以土苗兒女為最。咸豐幺妹勤勞樸實,吃苦耐勞,善于盤家養口,遠近多有溢美之詞。娶咸豐幺妹為妻,講究很多,禮數周全,可不簡單喲! 首先是“訪親”。幺妹成了年,到了論婚嫁的年齡,聰明而開放的父母就不會再讓她做多少“活路”了,大多會讓她穿戴光鮮去趕“耍場”,或者精心梳妝后到“過事務”的人家去幫忙,或者招招遙遙去走“人戶”,好“牽”男娃子們的眼睛。要是男方父母或男娃子本人看上了幺妹,就會暗中訪聽,訪聽到幺妹人品好、“八字”后合,才決定延請媒人。 求親是正式嫁娶的開始。男娃子家里會選能說會道的媒婆去“咬”幺妹的耳朵,一來說媒就同意的是“粑(pā)耳朵”,堅決不答應是耳朵安了“鋼”。請媒婆時,先要打酒稱肉上門,才算有誠意,媒人才會動身的。上了門請還不算,還要專門準備豐盛的酒席請媒人吃“發腳杯”,媒人吃了“發腳杯”就不再推遲,會不計辛苦,想方設法保媒成功。 媒婆第一次到幺妹家,不帶禮物,只帶一把雨傘(意思是團圓),倒放在大門口,女方家人不可以移動。媒婆空手進門說:“今天喜氣(去?)”然后說明來意。第二次來到幺妹家里,媒婆會把雨傘放到幺妹家的堂屋里,幺妹的父母會再次把雨傘移放到大門口。第三次媒婆進屋會隆重的帶上一塊“禮信”,就是連肥帶瘦砍下一塊肥豬的兩支肋骨,用棕樹葉做成的“鉚子”串好,提到幺妹家里。如果幺妹喜歡男娃子會收下“禮信”,殺雞、燉肉、打糍粑、推豆腐款待,下一步就可以商量訂婚的事宜了。前兩次媒婆進門一般是不會答應的,以示高貴,所謂“養兒問貧親,養女攀高門”,就是這個道理。這個名目還有個說法叫做“三轉九回”,足可見求親的艱辛和需要百倍的誠意了。 訂婚是咸豐幺妹嫁娶的正規而隆重的禮儀。選好了黃道吉日,男娃子家里會按幺妹家親戚的家數準備好禮物。要為幺妹的“尕(gā)公”(就是外公)家準備“膀”(就是豬的前腳)。幺妹的爸爸這時候起開始稱呼“親爺”,幺妹的媽媽稱呼“親娘”。要為親爺親娘家準備“肘子”(就是豬的后腿)和“方方”(是在豬的后肋砍下方方的一塊肉)。那時侯一般要求是“七方八肘”,也就是說“方方”要七斤“肘子”要八斤;其他舅舅姨娘七大姑八大姨都要準備“禮信”。幺妹家里要是有幾個“尕公”的弟兄,幾個“親爺”的兄弟,準備訂婚物品就不是輕松的事情了。除了“膀”、“肘子”、“禮信”等物,還得要有酒呀糍粑呀糖呀之類,再就是“包封”,是專用來燒給幺妹祖先的紙錢,必須用紅紙上箍,向祖先們報喜。 訂婚這一天,媒婆帶上男娃子,請人挑上禮物,一路浩浩蕩蕩的來到幺妹的吊腳樓下,點燃鞭炮,意同告訴世人幺妹名花有主了。從此再不會有媒人踏爛幺妹家的門檻了。幺妹家不可以放鞭炮迎接,但要準備好豐盛的酒宴,叫來吃“禮信”的親戚認親。吃“禮信”的親戚還要給男娃子“打發錢”。 訂了婚,男娃子從此逢年過節就要到幺妹家走動,都要備上“膀”、“肘子”和“禮信”。有的男娃子走“親爺屋”一走就是好幾年。這期間幺妹家和親戚們開始準備嫁妝,大衣柜、大柜子、大箱子、火盆是必不可少的。富裕的親爺家嫁妝優厚,大到田土房屋耕牛農具、豬崽羊羔母雞,小到鍋碗瓢盆針線首飾都會準備好。幺妹訂婚以后,從此專心在家里繡枕頭、做繡花布鞋、插花鞋墊,忙不過來時還會叫來兒時的玩伴幫工。 走動了幾年,可以正式迎娶了。男娃子家選了日子必須征得幺妹家同意,日子不能虧了幺妹家,也不能虧了雙方佳賓。確定了迎娶吉日,男娃子請來一個能說會道、威望很高的長者做“帶賓先生”,請一個能言善辯、懂得禮數的婦女做“接親婆”,再次邀約媒人,帶上自己的姐妹和嫂子等多人做“接親客”,請來“八仙”(吹奏嗩吶的)八人,又請來敲鑼的打鼓的八人,根據幺妹家準備的嫁妝多少邀上七八十人抬嫁妝,一支龐大的迎娶隊伍就湊成了。一路吹吹打打往楊洞幺妹家走去,山溝河岔、崇山峻嶺都渲染出濃濃郁郁的喜氣氣氛。 迎娶隊伍來到幺妹家的吊腳樓下,先燃放鞭炮,奏起嗩吶,打響鑼鼓“引子”,幺妹家也會燃放鞭炮敲鑼打鼓迎接。早有好事者扛來了大桌子,放在地壩當路口。大桌子上點了三炷香,斟上三杯酒,幺妹家的主事人來到前面講“攔門禮”。這時候所有吃喜酒的客人都圍了上來看鬧熱。只見幺妹家的主事人唱念道:“喜盈盈來笑盈盈,攔門桌子擺朝門。攔香三炷蠟九品,主東請我來攔門。我今攔門無別事,要請禮官報個名。”男娃子家的帶賓先生上前答道:“耳聽貴府先生請呀,在下×××來報名。還乞先生原諒我,敢問高姓和大名?” 主事人道:“愚某早聞先生名,賢良才子有大名。學識廣博名八方,胸藏萬卷通古今。今天紅門大喜事,先生帶來多少人?吹吹打打從何來?炮火連天從何行?從水路來過了多少潭和灘,從旱路來翻了多少嶺和灣?”帶賓先生答道:“承蒙先生來提問,在下是個山里人。出生家境貧寒微,少讀詩書言遲鈍。帶來馬匹一十二雙,隨行隊伍七十二人。先從水路來,只見波浪滾滾,分不清是潭是灘,后從旱路走,到處云蒙蒙,看不清是嶺是灣。”雙方要“講禮”半天,直到一方認輸,稱拜對方為師、禮物送上為止。認輸方多是男方帶賓先生。 迎親隊伍由幺妹家安排到堂屋坐上席,有幺妹族間的“頭面”人物陪坐。新郎是不可以一起吃“甑子飯”的,說是吃了“甑子飯”結婚后脾氣大,得由幺妹的姊妹一人用鼎罐煮飯。吃了飯,過了禮,天也快黑了,幺妹的“哭嫁”開始了。“哭嫁”時幺妹的姊妹、父母、親戚陪哭。內容是哭父母苦,哭姊妹別離,哭陪嫁太少,哭媒人強保媒等,只聽見堂屋里哭成了一團,傷心欲絕,使人肝腸寸斷。不過你千萬不要當真,幺妹哭成了一朵花,心里可正開心呢!按楊洞幺妹的說法,哭得越狠,才華越高,福氣越好,得到的嫁妝也越多。 “發親”這一天,天還才麻麻亮幺妹就忙開了。一位生有多個兒子,公認有福氣的長輩伯娘,來到幺妹面前,把一根青線從煮茶葉蛋的鍋里拿出,邊說吉祥祝福的話,邊輕輕搓裹掉幺妹鬢角的三根汗毛,叫做“拔苦毛”,“拔苦毛”的儀式意思是祝福幺妹苦盡甘來。接著長輩伯娘用新盆新毛巾新香皂象征性的為幺妹洗一把臉,叫做“開臉”了,意即幺妹有頭有臉。幺妹的母親悄悄準備了十二個煮雞蛋,放在幺妹的荷包里,寓意月月發財。幺妹嫁到男娃子家前三天是不準吃男方家東西的,否則會嘔氣,說她吃得多,說她娘家缺糧少米。幺妹這三天就吃這些煮雞蛋。不一會兒,帶賓先生叫來抬嫁妝的迎親小伙,細致的捆綁好嫁妝,既要美觀又要牢固。大大的穿衣柜要能上下顫動,箱子里面要放上花生、糖果和“離娘粑”,火盆上要綁上大紅的鋪籠帳蓋,連鍋碗瓢盆都要綁成飛檐斗拱的樣子。一切就緒后,幺妹家的主事人和男方帶賓先生禮儀交接。哭成淚人的幺妹由親哥哥背上轎或背上馬,背的過程特別要注意幺妹的腳不能碰到大門檻,否則會踩踏娘家的運氣。帶賓先生招領著一路人馬,連同幺妹家的送親客十二人一起上路。 接親隊伍不準回頭,否則是對幺妹娘家的侮辱,意思是還要來迎娶下一個幺妹。到轉彎處,帶賓先生會責令幺妹丟掉“哭帕帕”,哭嫁的手巾帶到男娃子家是不吉利的,會一輩子哭哭啼啼。轉了彎,抬嫁妝的小伙子一路小跑,惟恐落后遭人嘲笑。兩人或四人抬嫁妝,后面的看不見路,非得有問有答。前面的喊:“刺蓬掛頂呀!”后面應道:“彎腰就不掛呀。”前面喊:“前面巖頭聳起!”后面應:“雙手高高舉起。”前喊:“之字拐呀!”后答:“兩邊擺呀。”前呼后應,逶迤成趣。到了關隘處,抬嫁妝的小伙們會用嫁妝攔住去路,或是要幺妹封紅包,或是要幺妹和男娃子對唱山歌,才肯放行。男娃子心疼幺妹,和抬嫁妝的小伙吵鬧的事時成趣聞。 嫁娶隊伍行進到男娃子家大門前時,必須抬柜子的上前,意思是早生貴子,接著是箱子,主人會高興的封上一個豐厚的紅包。“舅佬”(幺妹的哥弟)只扛兩根帳竿,此時是大家最關注的對象,也是大家奚落的對象。交帳竿時男娃子家要封一個最大的紅包,否則“舅佬”不會松手的。 坐席吃喜酒,幺妹家的送親客單獨設席,桌面貼上醒目的紅紙條。廚子們會有意作弄她們,席上的肉半生半熟,連成一大坨,沒法吃到嘴里,或者是只準備一只筷子,沒法順利用餐。幺妹家的送親客給廚子們封了紅包,才會為她們解難。吃喜宴的過程中,幺妹逐桌逐人奉上喜煙兩支,花生喜糖一捧,“離娘粑”兩個來道謝,也借機認識男娃子家的客人們。“離娘粑”只有牛眼睛大小,吃起來香甜脆粘,是孩子們的最愛。 幺妹新婚這天矜持的端坐新房,婦人們會拉上自己剛換牙齒的孩子,懇求幺妹輕輕摸一下未長全孩子的門齒縫。說是新姑娘摸了牙齒長得又快又好。 天擦黑時,“交親”儀式開始了。送親客和男娃兒家的各位長輩按輩分在堂屋坐定,幺妹一個個見禮:磕頭跪拜,奉送上親手做的繡花布鞋、插花鞋墊。長輩們一一“封證”(說祝福的話),遞上厚厚的紅包。要是紅包少了,幺妹會長跪不起的。 新婚之夜的鬧房氣氛熱烈,自由放曠。有“新婚三天無大小”的野趣說法。第二天早上,幺妹要起大早為公公婆婆打好洗臉水,并恭恭敬敬地遞上,公公婆婆會最后封上一個紅包。幺妹在男娃子家的生活就此正式開始了。要是在第二年幺妹生了個白白胖胖的小子,小兩口就會備上一只豬頭和一根細細小小的豬尾巴,來到媒人家道謝,叫“倒媒”。 怎么樣,咸豐幺妹出嫁名堂多、蘊義深刻吧?禮義傳家、恪守婦道一直是咸豐幺妹們的做人信條和為人本分。迎娶咸豐土家乖妹兒,你懂禮儀嗎?你敢來嗎?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94568.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