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02閱讀(14)
化妝品富含大量水分和各類營養成分,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化妝品生產和使用 過程中難免會有微生物的侵入,這就使其極易腐敗 變質,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對使用者的健康構成威脅。

化妝品不需要無菌,但它不能被致病微生物污染,非致病微生物應該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化妝品在使用過程中也需要符合這個要求。
在化妝品中添加防腐劑是保護產品,使之免受微生物污染, 延長產品貨架壽命,確保產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嚴格的化妝品法規的出現以及媒體對防腐劑的負面報道等使得化妝品制造商選擇防腐劑時會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這一系列的變化帶來了防腐劑選用趨勢的變化。
化妝品中的微生物問題化妝品中常見的污染微生物包括細菌、霉菌和酵母菌,其中以細菌污染居多。較常見的污染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芽胞及梭狀芽胞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假單胞菌、沙門氏菌及弧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化妝品還常受到致病真菌如青霉、曲霉、根霉及毛霉等霉菌的污染。
微生物污染主要來源于幾個方面,首先是生產過程,包括空氣、生產用水、其他原材料、生產設備和 包裝材料等;其次是使用過程,例如終端消費者。
防腐劑的選擇隨著逐漸增多的政府機構法令的頒布、越來越嚴格的化妝品法規、消費者安全意識的提高以及對防腐劑理解的誤區使得化妝品生產商在選擇防腐劑時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防腐劑主要是對產品起預防保護作用,預防微生物生長帶來的各種危害,消費者有時并不能直觀感受或理解防腐劑的重要性,甚至認為可以不添加防腐劑。這一系列問題使化妝品生產商在選擇 防腐劑時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化妝品中的常用防腐劑在近幾年來也發生了較大 的變化。使用頻率最高的尼泊金酯類防腐劑正在面臨 安全挑戰,在新產品中的選用頻率大幅降低。而像苯氧乙醇類的醇類防腐劑由于低致敏性等特點使用頻率大幅上升。下面就常用防腐劑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做些介紹。
苯氧乙醇苯氧乙醇,成分是 2 - 苯氧乙醇。作為醇醚家族中的一員,苯氧乙醇是環氧乙烷和苯酚的反應產物。它是自由流動的無色液體,帶有淡芳香氣味。苯氧乙醇自 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用于化妝品防腐劑,有很長的安全使用歷史。

近年來,由于苯氧乙醇的低致敏性和全球范圍內的化妝品法規許可使用,苯氧乙醇的使用呈擴大趨勢。美國是最早統計化妝品防腐劑使用動向的國家,從 1977 年開始,每隔幾年,美國藥物和食品管理局都發表防腐劑使用頻度的報告。
根據 FDA 在 2007 年和 2010 年發表的使用頻率調查可以發現苯氧乙醇的使用頻率從 2007 年的 18.48%上升 到 2010 年的 24.12%。全球知名市場調查公司 Mintel 在 2012 年也曾經做過調查,苯氧乙醇在 35%的化妝品新品中被選擇作為防腐劑,是在化妝品新品中使用頻度最高的防腐劑。
苯氧乙醇具有廣譜的抑菌作用,對細菌、霉菌和酵母菌均有效。其中對細菌,尤其是對革蘭氏陰性菌如假單胞菌等殺菌效果更好,和其他的防腐劑或防腐增效劑有良好的配方相容性。
苯氧乙醇的殺菌機理是作用于細胞膜,提高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 抑制細胞生長需要的酶活性(如蘋果酸 脫氫酶)。苯氧乙醇很少單獨使用,常與其他防腐劑或防腐增效劑共同使用,增大抗菌譜,降低使用量。
《化妝品衛生規范》(2007 年版) 規定苯氧乙醇可以用于駐留型和洗去型的化妝品中,最高使用限量為 1%。
尼泊金酯類尼泊金酯(化學名為對羥基苯甲酸酯)類防腐劑,是目前在化妝品中使用頻率最高的防腐劑,也是近年來倍受爭議的防腐劑。
它包括尼泊金甲酯、乙酯、丙酯、丁酯、異丙酯和異丁酯等。尼泊金酯類防腐劑自從 20 世紀 20 年代開始使用,近幾十年來一直是使用頻度最高的防腐劑,其中尼泊金甲酯和丙酯一 直在美國 FDA 發表的防腐劑使用頻度報告中名列前2 名。
近年來隨著行業內和消費者對尼泊金酯類物質安全性的擔憂,它的使用頻度一直呈下降趨勢。尼泊金酯類防腐劑對真菌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在配方中一般會與殺細菌劑協同使用達到廣譜殺菌的效果。
它的殺菌機理是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使細胞內蛋白質變性,并抑制細胞的呼吸酶系和電子傳遞酶系。
尼泊金酯類防腐劑水溶性較差,水溶性隨著酯鏈長度的增加而下降。同時在應用時尼泊金酯類防腐劑對配方 pH 值有一定要求,適合應用在pH 為 3.5 ~ 6.5 的酸性配方中,在堿性條件下會分解成對羥基苯甲酸和醇而失去防腐效果。
甲醛釋放體防腐劑甲醛釋放體類防腐劑在化妝品中有幾十年的應用 歷史。目前在化妝品中常用的甲醛釋放體有 1,3- 二 羥 甲 基 -5,5 二 甲 基 海 因 (DMDMH)、 咪 唑 烷 基 脲、重氮咪唑烷基脲、季銨鹽 -15 (DOW ICILTM 200) 和羥甲基甘氨酸鈉。
甲醛釋放體的化學結構包含甲醛 供體,隨著時間以已知釋放速度緩慢釋放甲醛。在含甲醛釋放體的化妝品配方中,釋放出來的甲醛主要以水合甲醛(間甲二醇)的形式存在,和水中的極少量的游離甲醛保持平衡,達到平衡時,水合甲醛是游離甲醛的10 000 倍。
甲醛釋放體類防腐劑主要是通過在化妝品體系中緩慢釋放少量的游離甲醛起到殺滅微生物的作用,而不是在短時間內快速釋放甲醛。
這類防腐劑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均有效,對真菌的效果有限,可以和殺真菌劑合并使用達到廣譜殺菌作用。
甲醛釋放體防腐效果優秀,但因為釋放甲醛引起 消費者的擔憂,使得化妝品生產商在選擇此類防腐劑 時表現謹慎。
美國 CIR 和歐洲,SCCS 對甲醛釋放體的安全評估報告均明確表示在目前的研究數據的支持下,甲醛釋放體在法規允許使用的限量下是安全無毒、不致癌、不致畸。
異噻唑啉酮異噻唑啉酮俗稱卡松,系國際上公認的安全、高效、廣譜性防腐劑,不含任何重金屬,能有效的抑制和滅除菌類和各種微生物,防腐下過顯著在150ppm濃度下可完全抑制細菌生長,在125ppm濃度下,可完全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生長。
廣譜、長效的殺滅多種細菌、真菌和酵母菌, 用量低。卡松適用的pH范圍廣泛,兼顧殺菌和抑菌雙重效果。與水混溶,可以在任何工序加入,容易操作。
卡松防腐劑毒性低,使用濃度完全無害。排放無殘留,不會對環境造成累積污染。卡松不燃燒,易于運輸,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與各種乳化劑、表面活性劑及蛋白質成份配伍性好。卡松對假單胞菌有特效,得到了全世界認同。
用途:廣泛應用于洗發護發香波、浴液和各種潤膚、護膚霜、膏、乳、唇膏等高級營養化妝品及洗手液、洗滌靈、餐具洗潔精、染發劑、皮衣上光劑、柔軟劑、膠水、外用藥膏。農藥等產品中。試驗證明在使用濃度下完全抑制霉菌、真菌生長,達到防腐效果。
甲基異噻唑啉酮 (MIT)甲基異噻唑啉酮(簡稱MIT)是目前商品化的異噻 唑啉酮衍生物家族中刺激性最低、安全系數最高的防 腐劑活性分子。
近幾年來在化妝品中的使用呈現上升趨勢。MIT對細菌有很好的殺滅效果,常與其他防腐 劑協同使用以擴大抗菌譜,降低防腐劑用量。
例如, MIT和苯氧乙醇配伍使用表現出顯著的殺菌協同作用,可以大幅提高防腐劑對細菌和真菌的殺滅效果,顯著降低MIT的用量。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9583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