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lox鞋測評(最全的loafer解析來了)
發布時間:2024-09-02閱讀(14)
Loafer,中文譯作樂福鞋,是我長年購買穿著的一種鞋型。我第一次購買接觸它時,還是大學時看到一雙Tods的penny loafer,一眼就被擊中,恨不得當眾宣布找到了夢中鞋款,得到之后如獲至寶,半夜起床上廁所都想好好摩挲一下那油亮的牛皮。我后來去了英國看得多了才
漸漸擺脫了對這種鞋型的癡迷,甚至有一段時間搞購物大整改,發誓要move on,狠狠地把囤積loafer的惡習改掉了。但是原來買的鞋是一雙都不肯丟的,不穿則已,一穿上腳還是陣陣窩心:鞋子,還是穿舊的好。

然后這兩年我發現鞋界也頗有些歪風邪氣,上到品牌下到搞時尚普及的都不是很講究,很多時候只要是一雙平底軟邊鞋,就對外宣傳這是loafer,導致loafer遍地開花。我看除了ballet flat還有自己的名號之外,其他的flat shoes都被歸結到loafer之列了。所以,今天我從歷史上講起,盤點一下一雙正經loafer應該有的樣子。

loafer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市面上流傳較廣的,是1930s時,美國Esquire刊登了一篇挪威奶農的報道,住在 New Hampshire的Spaulding家族仿照報道里奶農們穿著的slip-on shoes(淺口不系帶鞋)做出來的。又過了幾年,一家叫Bass的鞋廠在這基礎上,給loafer的鞋面上增添了一根橫跨腳背的鞋帶(取名叫做weejuns),這才使這款鞋徹底爆紅了起來。后來年輕人們很快就發現鞋帶上的半月形缺口正好可以塞的下一便士,一說是為了好運氣,一說是為了留錢打個應急電話。反正weejuns便以penny loafer的名號出道,一直到今時今日還是歐洲人腳一雙的鞋壇常青樹。

Penny loafer六十年代在美國的走紅與一票名流們的穿著息息相關。比較有名的是John F. Kennedy 和James Dean。在中國,人們第一次看到loafer八成與Michael Jackson有關。

John F. Kennedy

Penny loafer是Ivy style的標準配置,當然這兒也可以理解為時尚博主常提到的preppy look(預科生風格)。穿penny loafer時穿不穿短襪都行,可以搭配卡其褲,格呢夾克,整體看上去就是一受過良好教育的考究形象。


今時今日,購買一雙penny loafer或者它的改良版實在是太容易了。歐洲每一個鞋店,無論是高街還是精耕細作的bespoke,都在售賣。但是選到一雙合適的loafer其實并非易事,鞋墊的厚度、鞋楦的寬度、皮質和顏色有太多種排列組合了。要知道很多人踩上它就奔著和它過日子那種穿法去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真的得找一雙各方面都特滿意的。另一方面,如果只是想應付事,滿足一下自己這個時尚需求,那么我建議你舊選個牛皮蜜糖色或者棕紅擦色。鞋型各花入各眼,不過我堅決抵制買 Dr.martens出的那雙巨大的loafer,上腳比例失調,活潑的日本少女也許適用,但離你凹一個ivy look的初衷就相去甚遠了。

Bass weejuns £120 可購于Coggles.com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老字號啊,這鞋是人家發明的啊,價位又適中

Churchs £300 可購于monnierfreres.com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我微微地對畫蛇添足的裝飾翻了個白眼,但是這兩雙顏色和皮質都是別的牌子難找的,挽回了點分數。喜歡這個樣式的人可以考慮,反正已經偏離航線了,索性揚帆沖刺得遠點。

Carmina €460 可購于官網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這雙的形狀和皮質組合得無可挑剔,如果我想買一雙麂皮loafer,那肯定是這雙了。這個西班牙牌子還有其他的在后頭推薦,那雙比這雙要便宜100多歐元,我猜價格差在了底上。這雙的底采用的是固特異延條工藝(goodyear-welted),一種頂級鞋履制作技術,給原有的皮底加上了一層軟木底,走起路來會更舒服不過鞋底也會更重。

Lecrown £55-105 可購于Yoox.com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好多年前一個百無聊賴的下午,我在yoox上閑逛看到的,當時只覺得布面的loafer很新奇,沒想到拿到手之后好穿好配得讓我啼哭。名不見經傳的米蘭小廠出的,這家除了這款之外其余都丑到啼哭。至于yoox上也僅有幾雙存貨吧,我猜想買的人要發動一下當地的代購了,不過沖著這個價格麻煩點也值得啊。
另外這個算不得penny loafer,改良的程度和tods豆豆鞋有的一拼,既然談到豆豆鞋了,我倒不覺得它難走,也很奇怪為啥別人反映磨底嚴重而我感覺還好,莫非因為,我輕?豆豆鞋的弊端是離時尚比較遠,離北方黑社會夾包大哥比較近。

左:J.M Weston 右:Manolo Blahnik $745;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別問了,推薦少的那些星都扣在價格上了。Manolo Blahnik的loafer,沒有別的長處,襯得腳踝好看優雅是一絕。但是鞋型方面,J.M Weston也很乖巧可愛,生得可人疼。我不知道別人怎么樣,但我身體里兩個我,一個自以為都市型男,一個嚷嚷著要可愛要減齡,擺不平。只能有錢的時候一人一雙不要打架,沒錢的時候別過臉我什么都看不見,沒錢的時候99%。
Tassel loafer
那些穿penny loafer的男生畢業之后,就想尋求一雙同樣舒服但更能適應正式商業場合的鞋,于是他們將興趣逐漸轉向了tassel loafer。美國品牌Alden于1950年第一次發布了真正意義上的tassel loafer,不過嚴格追溯這鞋的發明,可能要歸根于美國演員Paul Lukas。他去歐洲買了幾雙系帶尾端鑲上小流蘇的牛津鞋,當時美國這種鞋很罕見,所以他去曼哈頓找了一位叫Farkas & Kovacs的鞋匠,想讓他把流蘇變成鞋本身的一部分。

Paul Lukas
怎么樣,看他一臉老實巴交,沒想到還是個時尚先鋒吧。然而曼哈頓那個鞋商做出來的鞋并沒讓他滿意,于是他又相繼找了曼哈頓另一家鞋匠Lefcourt和比弗利山莊的Morris Bootmakers。使人驚奇的巧合是,這些鞋匠通通找到了Alden shoe company,不過也許沒那么驚奇,畢竟Alden當時已經是屹立了半個世紀的高級鞋廠了。
Alden那時的當家人Arthur Tarlow看到Paul Lukas拿過來的鞋以后,認為自己能做出更好看的樣式。他大刀闊斧地把原本的oxford鞋樣改成了slip-on,保留了系帶和流蘇的部分,但嚴重改了兩者間的比例使它們成為鞋面上的一個裝飾。這鞋做出來之后Paul Lukas本人終于滿意了,而Alden也看到了商機,這個鞋不僅舒適、方便而且優雅,按今天的觀點來說就是effortless chic,所以批量生產果然大賣,紐約和洛杉磯的“熟男”紛紛競相購買,一時間風頭無量。

Tassel loafer的搭配方式很多,因為擺脫了penny loafer的稚拙圓頭,它在日常與晚宴之間找了一個的優雅的平衡點,可進可退,不高高在上也不低級趣味。我一個喜歡穿男裝的女朋友,看到這種鞋就把持不住,說太騷了。我理解她的意思,是騷得比較明顯,還不惹人討厭。


Tassel loafer也是上點檔次的鞋廠就必出的款式,可惜鼻祖Alden只做男鞋,無法滿足女性朋友們的追求(送男友可以,里子面子都有的好禮物)。

Carmina €285 可購于官網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我對這個西班牙牌子好感度比較高,這雙價格比同牌子的penny loafer實惠不少,原因上面說過了。

Crockett&Jones £365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喜歡這雙小牛皮的光澤感,讓人對它的舒適度增添了幾分信任。這雙對接縫那兒用了油邊,比較強調鞋面的存在感,而其實tassel本身已經夠吸引眼球了,所以這鞋子穿上就是全身焦點,搶鏡大王。

Santoni £340 可購于farfetch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這雙嚴格來說不是loafer,屬于slip-on,兩者的區別我后面再講。放在這兒是沾了流蘇的光,推薦的星也完全是沖著流蘇打的,這個層數少包裹得也緊,像在假裝一條tassel,有趣。
Gucci Horsebit Loafer
1960s,loafer走進美國的千家萬戶,越來越多的人穿著tassel loafer搭配套裝。這股風氣傳到了歐洲后,意大利人也很愛穿,但是歐洲其他國家的人(我猜一定是英國人吧)皺眉表示這鞋太休閑了,也就鄉間度假能穿,城市里沒有它的立足之地。然而,1968年, Gucci將一條以馬銜鐵形狀的黃銅環扣橫跨在鞋面上,使它正式到足以搭配套裝,也開啟了loafer的風靡世界之旅。Gucci憑借著這雙鞋,賺得盆滿缽滿,到了1970s,它已然成為華爾街工裝鞋。因為其在時裝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在1985年將它列為永久收藏品。

我看大家對這雙鞋應該也很熟悉了, Gucci在換設計師之前長期暗無天日,哪怕是以此發家的loafer都丑到讓人掩面。然而,上一季它們被改良成毛拖鞋,新一季使用了鰻魚皮這種奇葩皮,便迅速上位為朋友圈代購最喜愛的撩人爆款,時尚博主們最喜歡的loafer搭配示范寶典。



價格從£405到£535不等
最近Gucci風潮吹得緊,時尚中人為這雙鞋動得腦筋很多,因為人有我有,不穿出位沒有攝影師盯著我。但我比較喜歡簡單的classy點的穿法。

Veronika Heilbrunner這張簡直是Jane Birkin模仿大賽冠軍

這身睡衣配這雙鞋配得很不錯,試想如果配的是slip-on或者tassel loafer,都會徹底變成奢華睡衣套系展示。
Belgian Loafer
1954年,美國高檔百貨Henri Bendel的創始人賣掉了商店,去比利時買了一個鞋廠,他發明了一種新的loafer,取名belgian loafer。它有以下幾個特征:
鞋面上有個容易被識別的小蝴蝶結
柔軟的鞋底構造,從里到位縫合技術
特殊皮質和顏色搭配
這鞋的迅速走紅,拯救了比利時的制鞋工業。因為他的特殊貢獻,Henri Bendel還被授予了一枚利奧波德騎士勛章。盡管這雙鞋現在賣得哪兒都是,但是唯一的零售店的地址如下:110 East 55th Street, NYC。


另一種購買方式就是Belgian shoes官網,價格我都截圖在下面。推薦指數四星吧,主要是它在現在的loafer譜系中,資格雖老但是罕見,適合想要獨領風騷的你。

不是loafer:slip-on
Slip-on,就是俗稱的一腳蹬,懶人鞋。沒有系帶的都能算slip-on,現在好多牌子都管自己做的鞋叫loafer,連帶電商也是混淆概念。我們現來看一組拼圖,下面的牌子有Alexander Mcqueen, Dolce&Gabbana, Charlotte Olympia等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臭不要臉,想管自己叫loafer,你鞋面上有縫么?

這種slip-on發明出來就是給商務人士上飛機穿的便鞋,和眼罩耳塞什么的還能配個套系,它和loafer最大的區別是它沒有一個moccasin seam(莫卡辛鞋縫)
另外,loafer與moccasin也是頗有區別,這個值得單獨拎出來再開一個專題,主要的區別有四個。
所有的loafer都有自己獨立的鞋底但是 moccasin則不然
loafer有鞋跟而moccasin則沒有
loafer的鞋面上也沒有刺繡,頂珠等其他裝飾
發源地不同



像以上幾張街拍圖都是乍一看跟loafer相似,實際上各有各的派別與分類。當我們說到狹義上的loafer時,它是一種男女通用,而且在男士著裝那兒的重要性要遠勝女士的鞋款。
但是時裝本身就是一條流動的河流,各個分支都在經歷自己的發展后又在下一個交匯處兼并包容,博采眾長。所以廣義上來說,你愿意怎么說它的名字的都行,反正都是鞋。只是如果細究下來,你會發現它們在發源之初各有各承擔的功能,無論是社會演變還是經濟的高低起伏都會在這些服飾上刻上歷史的面貌。這篇文章,就是幫大家把之前模糊的對loafer之中如何劃分smart-casual,casual,formal等著裝要求清晰起來,方便日后穿戴購買時的對癥下藥。
素材來源網絡,如果喜歡復古風的歡迎留言交流。
在這里推薦一家淘寶店“KKO阿美咔嘰"一家復古買手店,復古風格竟然復古中帶點年輕,也有國潮,最重要的是復古不再是老男人的專利,這可能就是復古再次流行的原因吧,
最后還是老規矩,喜歡的話記得關注 收藏 點贊 轉發 評論哦,謝謝。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9629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