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9-03閱讀(14)

皆為彼緣。
如人食其地中百谷,
足不離地。
——《楞嚴經》
【宣化上人開示】
若諸比丘:假設有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服”,就是穿服飾、穿衣服。不穿東方什么呢?蠶吐的絲所做的“絲綿”和“絹帛”;總而言之,這些東西都是由生命造成的,可是普通的棉花不算的。
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和這片土地所產的產品——“靴”就是皮靴,“履”就是皮鞋,“裘”就是皮袍,“毳”就是鳥獸的細毛,“乳”就是牛奶,“酪”和“醍醐”是由牛奶造出來的。
?【妙祥法師開示】
不殺生戒,凡是一切和殺有關的因緣都不要有,包括什么呢?穿些皮的衣服了,這都不能穿,都和殺生有因緣。
這個緣結了,將來肯定和你有一定緣分,就會牽涉到你,因為你欠它的,是不是?
所以毛線咱們一般不穿,佛在世的時候也講,毛線得黑的,得有雜的,也就是說不能穿純羊毛的。實在要穿,就盡量穿那些布的;實在沒有,就穿毛的也得穿雜的,也不允許追求好的。
追求好的必然殺生就多——一個是貪,一個是殺生過多,這都不行,傷慈悲。(摘自溯源佛教網《吉祥經講記》)
編者注:因羊毛與羽絨不同,不屬于殺生而取,故不完全禁止。而皮鞋、皮衣、羽絨服等,多為殺生而取,故禁止。
八關齋戒——比如說穿皮鞋、扎皮腰帶這都不行;抹雪花膏、用香皂這不行;用帶有香味的牙膏也不行;戴金戒指、手表都不行;還有看電視,故往觀聽這都不行;搞算命這些都不行。
所以必須在寺院里受持,這樣的話嚴格管理,受持圓滿以后,他對今后的行為會有一個標準。受八關齋戒主要的目的,是使你對以后的行為有一個標準,你知道怎么修了,是不是?這才行。(摘自《二〇〇五年行腳途中開示》)
過去有個典故:在五臺山,有個人去拜文殊菩薩,他想上第一支香,但連續(xù)幾天去的很早都上不到。
后來和別人說,別人說:“因為你穿著皮鞋,所以菩薩不讓你上第一支香?!?/p>
于是第二天他將皮鞋脫了,換了一雙普通的鞋,早起去寺院,終于上到了第一支香。
上香以后,發(fā)現這里有皮鼓,于是他就說:“我穿著皮鞋就不讓上第一支香,那這里為什么還使用皮鼓呢?”
就這一句話,這個寺院的皮鼓從山上滾下來,爆裂了。(摘自溯源佛教網《放生護生》)
編者注:妙祥僧團在二〇〇〇年進駐大悲寺不久,就將皮鼓的鼓面換成了人造革面,但因聲音不理想,于是不斷地尋找革面。在二〇〇四年由廣西一居士發(fā)心,從臺灣運來人造革,終在北京做成兩面均同于牛皮聲音的大鼓。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9788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