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03閱讀(11)
愛美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嗎?
你一定有這樣一雙鞋:它絕算不上舒適,甚至有些折磨人,卻是重要場合配你一身精致著裝的不二之選。它就是高跟鞋。

70年前,性感鼻祖瑪麗蓮·夢露曾感慨:“雖然我不知道是誰發明了高跟鞋, 但全世界的女人都要感謝他!”

高跟鞋為何讓人又愛又恨?它又是否為女人的專利?今天我們也想聊聊高跟鞋的前世今生。
01帝王專屬的“紅色高跟鞋”
自16、17世紀從波斯西傳后,高跟鞋便風靡整個歐洲宮廷,其中有個繞不開的名字:路易十四。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太陽王因為個矮而自卑,故加高鞋跟以維護自尊心。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路易十四的紅底高跟鞋/“高跟鞋”是波斯人為了腳能牢牢勾住馬鐙而發明的
實際上,路易十四身長1.65m,而1666-1694年間法國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卻只有1.61m,他穿高跟鞋純粹是為了更高人一等。倒是王弟奧爾良公爵,曾因為個頭不及哥哥所以找來鞋匠把鞋跟加高了2寸,路易十四知道后為了逗弄弟弟也把自己的鞋跟增高了,所以兩人高差維持原樣。

法劇《凡爾賽宮》中穿高跟鞋的王弟/當時歐洲貴族男士的高跟鞋多用拋光的麂皮或豬皮制作

閃著寶石光芒的鞋扣也是重要組成部分/18世紀的鞋扣,藏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為了更顯尊貴,路易十四命人在自己的鞋跟上包裹紅色摩洛哥山羊皮革或是涂上紅油漆,并下令只有貴族才可以穿紅底高跟鞋,以此顯示貴族特權的高不可攀。這便是紅底高跟鞋的由來。

當時歐洲色彩明亮的顏料十分昂貴,尤其是紅色/貴族少年高跟鞋,藏于美國Bata鞋履博物館
不過到了18世紀,貴族老爺們漸漸摒棄了穿高跟鞋以證身份的做法,鞋跟也越來越低。另一邊,女性異軍突起,將高跟鞋穿出了另一種氣質。
500年前的貴婦穿高跟鞋,也是“痛并快樂著”的嗎?
02法國貴婦的“專屬浪漫”
高跟鞋加持女性氣場的第一個名場面,便是1533年凱瑟琳·德美第奇與法國王儲亨利的婚禮。14歲的凱瑟琳出嫁前夕才知道自己的夫君與一位長得又高又美的伯爵夫人有染多年,為了能在婚禮上扳回一城,她特別定制了一雙10cm高的鞋子。油畫中她之所以身材如此頎長,便是腳踩了“恨天高”的緣故。

凱瑟琳從老家弗洛倫薩帶來的時髦高跟鞋,隨著她的權傾朝野也逐漸征服了法國王室
若要找一位貴婦作為“法式高跟鞋”的代言人,那一定非蓬巴杜夫人莫屬。洛可可畫家布歇筆下的蓬巴杜夫人是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畫中夫人腳踩一雙粉紅緞面穆勒鞋,鞋跟朝里彎曲,腳背高高隆起,掩映在層層疊疊的長裙之下,似有一種欲拒還迎的誘惑。

蓬巴杜夫人像/1756年/女士高跟鞋多用柔軟的錦緞、羊毛、天鵝絨等料子制作鞋面

后世被稱為“蓬巴杜高跟”的鞋子有著又窄又彎曲的鞋跟,不能長時間步行只能在閨房里穿,所以后來成為不少人玩味的對象
“穿上法式高跟鞋搖搖晃晃的,腦袋和腳一樣搖擺不定。”—18世紀的諷刺詩這樣寫道
這種露腳跟、高足弓的法式高跟鞋到了后來,挑逗意味愈發明顯,在弗拉戈納爾筆下簡直是赤裸裸地勾引。秋千上的女子哪里是正經脫鞋,分明是要砸在底下紳士的心坎上!

洛可可時代代表性畫作《秋千》/弗拉戈納爾/1766年

越來越多的人將高跟鞋與“色情”聯系起來,于是保守的女性開始在鞋上縫飾帶以減少腳面的暴露程度
,還有時尚小公主瑪麗·安托瓦內特,她曾有500雙高跟鞋,大多都出自御用服裝師Rose Bertin之手。根據規定,王后每日需換裝3次,所以瑪麗的鞋都與發型妝容服飾相配。
但她一定想不到,高跟鞋會在她這里遭受一場滅頂之災。

2012年,瑪麗王后的一雙尖頭高跟鞋以62,460歐元的價格在巴黎成交
1793年10月16日,瑪麗被推上斷頭臺。離開監獄時她不小心踩到了押解人員的腳,于是脫口而出一句“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成為她一句廣為流傳的遺言。后來她的一只高跟鞋在人潮中被擠掉,熱心市民撿到后上繳國家,如今保存在法國卡昂美術館里。

離開監獄的瑪麗。無論何時,她都是優雅得體的王后/William Hamilton/1794年

傳聞中丟失的那只鞋如今藏在卡昂美術博物館/瑪麗36碼半的高跟鞋,就這樣被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
因為法國大革命后推行“人人平等”的政策,高跟鞋作為“特權”的象征自然沒有了生存的余地。從凱瑟琳·德·美第奇穿著恨天高成為太子妃,到瑪麗王后帶著高跟鞋與法國王室一同殉葬,高跟鞋在法蘭西貴婦這里畫下了一個句號。王朝的輝煌已成為過去,平民的狂歡正悄然拉開帷幕
03十九世紀:平民的狂歡
大革命的滌蕩讓高跟鞋在歐洲宮廷銷聲匿跡了很長一段時間,1852年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建立才讓它復興。這一次,高跟鞋不再是貴族小姐的專屬,它還出現在了鄉紳女兒的鞋柜里。保險起見,淑媛們白天還是會選擇緊包腳踝的低筒皮鞋。

《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日間就穿著一雙短靴/隨著縫紉機的廣泛使用,略有些資產的平民也能消費的起高跟鞋

1795-1800年間的女士的裙裝,鞋子很容易從自然落下的裙裾里露出來

為了使鞋更貼合腳型,鞋面上會有一排扣子或者橡膠松緊口
但到了夜間有宴飲舞會的場合,就輪到淺口高跟皮鞋閃亮登場了。尤其是在19世紀末“前收后翹”的長裙流行之際,一雙玲瓏精巧的高跟鞋就更有用武之地了。


Charles Frederic Worth出品的19世紀末高定長裙

1875-1885年間流行的晚會鞋

沒有電氣的時代,為了能在朦朧的夜色中脫穎而出,女士們會在鞋面上鑲嵌寶石、珍珠等配飾
可發展著發展著就變了味,平民化后的高跟鞋竟漂洋過海,成了物化女性的標志。
高跟鞋如何一步步被拉下神壇?
04高跟鞋=賣弄風情?
閨房里趿拉著的穆勒鞋在馬奈的畫里變成了妓女接客的裝扮,曾經欲說還休的輕佻如今直接被打上了“情色”的烙印。傳到美國后,老鴇們甚至發現穿高跟鞋的女孩子更受青睞,于是個中情色意味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1863年馬奈的這幅《奧林匹亞》一經展出就引起了軒然大波,畫中女子全裸卻獨獨穿了一雙高跟鞋,讓人聯想到她在閨房內都是裸身行走的

在19世紀末的人們看來,穿穆勒鞋的女孩基本就是煙花女子了
最典型的是各大品牌廣告上的畫報女郎。20世紀初美國著名插畫家Gil Elvgren筆下的少女新婦,活色生香又嬌俏誘惑,她們有一個共同特點:穿高跟鞋。





二戰期間的美軍飛行員還把他的畫搬到了飛機頭上,讓全世界都認識了這些“肉彈美人”。這一行為直到1993年才被明令禁止,一個個穿著清涼腳踩高跟的“索命佳人”終于退休。


美軍飛機上的Gil Elvgren女郎
難道穿高跟鞋的女性只能活在男人的意淫里嗎?20世紀的高級定制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從“悅人”到“悅己”,女人穿好高跟鞋有多難?
05二十世紀以來的“高級定制”
1954年,3000多位粉絲和媒體在《七年止癢》劇組外苦等了好幾個小時,午夜時分,姍姍來遲的夢露終于現身紐約街頭。走過地鐵出風口,一陣大風揚起,夢露的裙下風光一覽無余。這張20世紀標志之一的照片,還得益于夢露腳下的一雙4英寸的高跟鞋——來自Ferragamo。

照片中的高跟鞋系意大利名匠Salvador Ferragamo出品
40年代的《Vogue》還在教育愛美的女性“在大街上穿著露腳后跟的鞋子太過露骨”,10年后高跟涼鞋就風靡全球,這中間只隔了一個瑪麗蓮·夢露。多一分自信,少一分輕佻,踩在Ferragamo高跟鞋上的夢露,名揚全世界。

40多雙菲拉格慕高跟鞋是夢露引以為豪的收藏
再少一分討好,多一分貴氣,法國設計師Roger Vivier50-60年代的設計作品,重拾古典的繁復華麗。

1953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加冕時穿著的高跟鞋正是出自Roger Vivier之手



1958年Roger Vivier的作品



Roger Vivier為Dior設計的晚裝鞋/繁復又華麗,Roger Vivier真不愧有“鞋匠中的法貝熱”之稱
而最能定義當代女性的“獨立”與“性感”的,恐怕要數Dita von Teese了。擠壓肋骨的束胸衣也好,磨腳的Christian Louboutin紅底鞋也好,對于Dita來說,無他,唯“悅己”爾。
“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領悟,我獲得最多掌聲的時候,是因為我享受當下,而不是心里不斷想著到底怎么做才最性感。”—Dita Von Teese

Dita洛杉磯的家中有一個房間的紅底鞋

穿上高跟鞋的Dita昂首闊步,從心底里相信自己的美
從男性的專屬尊貴,到女性的魅力加持,高跟鞋伴隨人類的愛美歷史走過了幾個世紀。如今,有人為了時刻保持優雅24小時腳踩高跟,也有人只在重要場合換上“戰靴”增強自信,更有《暮光之城》女主Kristen Stewart,穿著紅底鞋走紅毯走到一半改變了主意。

2018年戛納電影節上克里斯汀在紅毯上脫掉了她的高跟鞋
讓當代女性又愛又恨的高跟鞋,還能玩出什么花樣?或許有一天男人們也會腳踏恨天高,誰知道呢?反正時尚是個圈,20年一輪回。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9839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