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張愛玲晚年為什么頻繁搬家(張愛玲去世前飽受)
發布時間:2024-09-03閱讀(16)
毫無疑問,張愛玲是個大才女,作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張愛玲寫出了無數流傳后世的佳作,為中國文學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另外她的家世不俗,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是遺少型的少爺,母親是新式女性,在這樣新舊交雜家庭中長大的張愛玲成為了當時文風迥然的女作家,尤其對女性的生活有著深刻的理解。
許多人知道張愛玲晚年孤寂凄涼,她在美國一個人過著幽居的生活,死后一個星期才被發現,享年75歲。

張愛玲是個“早慧”之人,18歲時她寫了一篇《我的天才夢》的文章,最后一句話是:“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長袍,上面爬滿了虱子”,這句話被收錄到“張愛玲經典語錄里”,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只是她18歲時的一篇作文。天才張愛玲,即使在大家懵懂無知的年紀,就已經以老辣而洞悉世事的才華,寫出不俗的作品和文字,登上世界文學榜單。
但她無論如何沒想到,一語成讖,晚年的張愛玲一直獨居,但她并沒有過上平靜的生活,而是一直受到“蚤子”的困擾,她曾在《天才夢》中寫道“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難道年輕的張愛玲在當時已經預見了她的晚年生活嗎?
1985年,臺灣作家水晶在《張愛玲病了》文中講了關于張愛玲搬家殺蟲子的事情,其中還引述了宋淇的信件內容:
“關于張愛玲,她自去年(1984)起搬家,即染上跳蚤。為了省錢,買了一只二手貨冰箱,跳蚤即從箱底繁殖,弄得她走投無路,連頭發也剃了,每日要洗頭,后來只得穿 plastic 衣服,再脫扔掉, 狼狽不堪, 茶飯無心,也無定時。三天換一個 motel (汽車旅館)。
以她的身體如何吃得消?去看醫生,說她是心理作怪,然而每天晚上兩足會咬得紅腫。我于四個月前即去信給她,把你的地址給她,讓她如有任何為難時,立即找你。夏志清也有信來,說她可能是精神病,并囑她與你接洽。”
這段話的前半部分似乎是在說張愛玲正被蚤子搞得不堪其擾,后半部分卻是認為張愛玲有精神病,蚤子侵擾是心理作用。此時已經65歲的張愛玲經歷了什么,會讓她因為“蚤子”而變得魔怔?

1955年,張愛玲去往美國,當時她在國內已經是赫赫有名的女作家了,發表了許多作品,卻也經歷了只有兩年的婚姻。然而赴美后的經歷才是真正壓倒了張愛玲,此后她的半生都消磨在了國外。
張愛玲想在美國打響自己的名號,1956年,她與美國劇作家賴雅結婚,賴雅在文學圈中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但幸運沒有一直眷顧賴雅,沒有寫出太好的作品,之后還摔斷了腿,數度中風,只能領著每個月52美元的社會福利金。

在這樣的婚姻中,張愛玲仍舊一直堅持著,因為賴雅對她確實很好,可她在美國文學圈的發展并不順利,只能依靠著為國內公司寫劇本賺錢。到最后就連國內的那家公司也倒閉了,兩人生活更是拮據,甚至搬到了黑人社區的廉價住房。
1967年賴雅去世,這段不幸的婚姻結束了,沒有了男人的拖累后,張愛玲的作家生涯又重現光彩,發表作品,寫劇本,學術研究和經典作品翻譯……

在這短短幾年時間內,張愛玲在國外的生活恢復了穩定,但此時的她似乎出現了心理問題。牙齒,和皮膚病從1983年開始,同年,她給臺灣友人莊信正的信中首次說到了跳蚤和搬家的問題,她在住了十年的公寓中發現了跳蚤和蟲子,選擇搬家。然而這并沒有解決問題,此后她開了十年的搬家生涯,甚至一天住一個汽車旅館。
這樣頻繁的搬家,讓她變得非常焦慮,對蟲子的敏感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莊信正找了同在洛杉磯的朋友林式同幫忙照顧張愛玲,但并沒有起太大的作用。除了頻繁搬家,她也在一直找醫生看病,找到過病因,也擦了醫生開出的藥膏。

然而在之后張愛玲與友人的信中,似乎病狀一直沒有真正消失過,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年,皮膚病再次發作,且侵入了耳朵,連衣服也不能穿,每天要照13小時的日光,給宋琪夫婦的信中還寫著“頭發長了更成了窠巢,直下額、鼻,一個毛孔里一個膿包,外加長條血痕。照射了才好些。當然烤干了皮膚也只有更壞,不過是救急”。
這些恐怖的癥狀在林式同看來只是張愛玲的心理作用,或許她之前真的被咬過,但十幾年間一直被咬就說不過去了。或許真的是張愛玲出現了心理問題,年輕的她就已經看透了人生百態,晚年的她想逃避世俗,然而現實總是讓她不能順心如意,所以她將與人的打交道想成了蚤子在叮咬她。死后她的骨灰按照她的遺囑被撒在了太平洋,應該不會再有蚤子叮咬她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9853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