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五十年前媽陪嫁的襪子(鞋拔子那時姑娘們的陪嫁品)
發布時間:2024-09-03閱讀(17)

資料圖
宿遷網訊(記者 仲文路)最早時鞋拔子又叫“鞋拔”、“鞋溜子”等,把它放入鞋后跟,輕輕踩一下,就可以輕易快速地穿好鞋子,避免雙手直接接觸鞋子,衛生、方便。如今,舊時的鞋拔子已成了頗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近日,在沭陽市民楊鶴高家,記者就見到了兩只古時的鞋拔子,楊鶴高給我們講述了這兩只鞋拔子的故事。
“瞧,這個黃銅做的小物件兒就是古代的鞋拔子了,你看它上窄下寬,上部為手把,頂端有眼可穿繩懸掛,下部為仿鞋跟形,向內稍凹有弧度。”在楊鶴高家,他拿著兩只長約15厘米的鞋拔子向記者介紹道。
記者觀察到,這兩只鞋拔子的表面都很光滑,形狀像牛舌一般,表明有圖形和文字。一只畫著植物圖形的鞋拔子上刻著“蘇省俞永興造”;另一只畫著翩翩起舞美女的鞋拔子上刻著“蘇省胡萬順”的字樣,雖然不知道是哪一年出產的,但滿身的銅銹已經能看出這兩只鞋拔子年代的久遠了。
“我母親是1896年出生的,如果還在世的話,應該有120歲了,這兩只分別是我母親和長嫂用的,都是她們的陪嫁品,之前是誰用過就不曉得了。”楊鶴高說,他的母親和長嫂都是“三寸金蓮”,她們三四歲的時候就用白布裹腳,裹到十幾歲骨頭都變型了,五只腳趾只有大腳趾在上面,其余的全部壓在了腳底下。因為腳面變高,所以穿鞋的時候摩擦力增大,鞋子非常緊特別不好穿,但有了鞋拔子穿鞋就變得很容易了。
據了解,古代民間都穿布鞋、繡花鞋,差不多家家戶戶都要用到鞋拔,同時還是姑娘出嫁不可缺少的陪嫁品。時至今日,隨著鞋業的發展,已經很難見到老鞋拔的蹤影,商店里能見到的也都是不銹鋼和塑料壓制的鞋拔子,偶爾有老鞋拔出現在古玩市場上,也都是滿身銅銹、黑色包漿的皮殼,讓人不識它的真面目。
“古時候的鞋拔子一般按著人的腳后跟形狀設計制造,增大了受力面積,腳受到的壓力也就變小,穿鞋時也就感覺舒適一些。”楊鶴高說,如今的鞋拔子一般都是長柄的,穿鞋時先把腳伸入鞋中,再用鞋拔緊貼著腳后跟豎直插入鞋中,然后腳后跟用力蹬入后,將鞋拔抽出就成,相較以前的鞋拔多了一份干脆利落,少了一份雅致趣味。
“我們家的這兩只鞋拔子工藝比較簡單,當時很多鞋拔子工藝復雜,現成都變身成了古董,工藝品了。”楊鶴高說,有的鞋拔子頂處雕刻成鹿首、佛首或是孔雀形狀,寓意著吉祥如意;除了金屬的,還有象牙的、玉的、牛角的、獸骨的等貴重材料的鞋拔子,大多數雕刻、鑲嵌的造型都十分精美,是各類藝術品種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楊鶴高說,追溯民俗來說,“鞋”音諧“和諧”的“諧”,也有“邪惡”的“邪”之意,就“鞋拔子”自身發音來說,可以理解為“拔除邪惡”。民間作為“避邪”象征物件兒的“虎頭鞋”,取意以“虎”驅邪、鎮邪,連同縫制在那“虎頭鞋”后跟上狀如鞋拔子的“鞋靶兒”,就構成了以“虎”驅邪、鎮邪的完整寓意。
民間俗語還用“鞋拔子臉”來形容一種造型不受看的臉型。但“鞋拔子”本身卻并不難看,還是一種實用性的藝術品。楊鶴高說,鞋拔子本是一個普通的提鞋物件,一個實用小工具,但是經過工匠們的精心打造,又承載了百姓寄托的“和諧”、“邪拔”、“提攜”等多重寓意,已然成為一種妙趣橫生的獨特的民俗工藝品。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99210.html
下一篇:在北方冬天怎樣儲存胡蘿卜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