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形形色色的意思可以形容人嗎(巧言令色中的令)
發布時間:2024-09-05閱讀(13)
《論語·學而篇》中有一句: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同樣的一句話又在《論語·陽貨篇》里出現。這里的“令”字是什么意思?傳統答案是“美麗、美好”的意思,即用花言巧語及美色去討好別人的人,是很少有仁愛之心的。
“巧言令色”后來作為一個成語形容“用花言巧語來迷惑、取悅他人。”最早的出處是來自于《尚書·皋陶謨》——禹和皋陶談論治理國家時說了句:“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這句話里的“孔壬”是“堯”時期的大佞臣。佞臣,就是奸邪諂媚的臣子。那么“巧言令色”里的“令”,真的是美好的意思嗎?
“令”在漢字里最初并沒有“美麗、美好”的意思。在這句話里之所以會被解釋為“美麗”,無非是從詞的結構上與語句的邏輯上分析得來的。“巧言”一詞既然用“巧”來形容“言”,那么“令色”的“令”必定是形容“色”的,美色與花言巧語豈不是都能迷惑人嗎?雖然“巧言”解釋為“花言巧語”成了貶義詞,但“巧言善辯”卻是褒義詞,所以“巧言”一詞本身是褒義的。“令色”若是解釋為“美色”或“和顏悅色”更是個褒義詞了,何故并到一起反成了貶義呢?
實際上“令”這個字在古文字里,上面是個集合符號,下面是個跪坐著的人 ,本義即把人集中起來聽令。

令
原本的“命”字就只是比“令”字多了個“口” ,

命
如果你觀察夠仔細,還會發現最早的“命”字里面的人其實是一個半蹲坐姿的人,即“尸”的古文字 。

尸
“尸”的本義當然不是尸體(簡化前寫作“屍”)的意思,而是一個處于坐姿狀態的人,古代只有“神”或君主、大臣等地位崇高者才能以這種姿態坐著。有個成語“尸位素餐”,最早就是罵朝廷大臣空占著職位、只吃飯而不做事。所以“命”最早就是一個人把其他人集中起來發號施令的意思。“命”字側重下令者,“令”字偏重聽令者,之后“命令”二字趨同。我們后來敬稱對方的父母及兒女為“令尊、令堂、令郎、令愛”等,不就是謙虛地把自己放在了一個下級的位置上嗎?
巧言令色里的“令”即聽令者,“令色”就是聽令者面對發令者時所表現出的“臉色”,這種臉色當然是“諂媚”的。為了區分發令者與聽令者,后來造了“伶”字代表“聽令者”,所謂“伶俐”就是指能干凈利落執行命令的人,從而引申出機靈聰明之意。

《說文》等字源書把“伶”解釋為“弄臣”,即逗弄皇帝開心之人,猶指古代的樂師,原因是相傳黃帝時期的樂官名叫伶倫。 傳說伶倫是中國古代發明律呂、據以制樂的始祖,所以“伶”就代表了樂師。這種說法是否成立呢?
《呂氏春秋·古樂》有“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的一段記載,說伶倫模擬自然界的鳳鳥鳴聲,選擇內腔和腔壁生長勻稱的竹管,制作了十二律。從中可以看出“伶倫”發明的樂器就是類似排簫、笙、竽之類的竹管樂器。
神話傳說基本都是后人編的,普遍取名也是根據其貢獻而造的:比如黃帝又名軒轅(馬車上的兩個部件),因造車之故;其妻發明蠶絲織布故名嫘祖(嫘=女性 絲團,祖=祖先)等等。

伶倫
那么“伶倫”呢?“倫”字去掉單人旁為“侖”,古文字的“侖” ,上半部分同“令”,仍是一個集合符號,下面是“冊”字,即把竹子用繩子捆在一起的意思,既可指記載文字的竹簡卷冊,又可指綁縛在一起吹奏的竹管樂器。

侖
作為書籍卷冊要按一定的順序排列,作為吹奏樂器也要按照韻律高低排序,從而引申出“倫理”、“人倫”的概念。
“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出自《尚書·舜典》,其中的倫(倫)、和(龢)這兩個字的古文字都含有“侖”,與竹制樂器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句話的意思是:
用“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材質制成的樂器所奏出的音樂要和諧,不互相干擾、擾亂整體秩序。讓天上的神與地上的人聽后能和平共處。
因此“伶倫”的“伶”就是聽令的一群人,“倫”就是吹竹管樂器的人。如果你還有疑惑,那么與記載黃帝樂官“伶倫”的《呂氏春秋》同出于戰國末期的《韓非子·內儲說上》一書中“濫竽充數”的故事總該聽過吧?南郭先生之所以能混在人堆里假吹,不就是因為以前流行許多樂師集合在一起吹奏竹管樂器“竽”嗎?

濫竽充數
可見“伶倫”就是根據當時“流行音樂”的演奏模式杜撰出來的名字,即便黃帝時期真有那么個竹管樂器創始人,真名恐怕也不叫“伶倫”。
故“伶”最早只是“聽令之人”,之后引申為“逗主人開心之人”(對帝王而言就是弄臣)。一開始娛樂活動少,只有聽音樂,所以伶最先代表“樂師”;之后項目增多,表演歌舞的、戲曲演員等等也被稱為“伶人”。古裝劇經常有這樣的橋段:每每在帝王將相花天酒地、欣賞歌舞表演之時,總有人上來報告壞消息。這時的帝王將相要么臉色一變,要么將手一揮,那些舞女樂師就立即收起笑臉,惶惶然如喪家之犬般退去......可見“伶人”是最要揣摩主人意思的人。
“巧言令色、鮮矣仁”里的“令”就是“伶”的意思,伶人的職責不就是取悅自己的主人嗎?說著阿諛奉承的話、擺出一副奴顏婢膝的臉色,這樣的人自然不會有真正的“仁愛”之心。
那么“令”字到底有沒有“美好”的意思呢?有的!“令辰、令名、令聞令望”這些詞里的“令”從各方面分析都是“好”的意思。怎么引申過去的呢?先是有“時令、節令”這兩個詞。在農耕社會,古人認為按照不同的時節需要頒布不同的政令,以順應時節的變化。那么能順應變化的“時令”自然是好的:時令蔬菜、時令水果、時令佳肴等等都是指“當季的新鮮美味”。由此,“令”才引申出“美好”的意思。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0478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