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運動鞋服品牌占有率(運動鞋服行業之On)
發布時間:2024-09-10閱讀(11)
(報告出品方/作者:長江證券)
On Running:科技為核的又一運動黑馬On Running(On/昂跑)是一個以瑞士工藝和前沿科技、可持續發展為基礎,致力于為 世界帶來革新性跑步體驗的高端運動品牌,由瑞士職業運動員、三屆世界冠軍兼六屆鐵 人三項冠軍 Olivier Bernhard 與兩位好友兼跑步愛好者 Caspar Coppetti 和 David Allemann 于 2010 年 1 月在瑞士蘇黎世一起創立,并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中國和 巴西設有分公司。緩震著陸、強力回彈、輕盈質感的設計理念始終是 On 的研發核心, 其旗下所有鞋款的鞋底均搭載自有專利科技 CloudTec。2021 年 9 月 15 日在紐交所上 市,股票代碼 ONON。截至 2021H1,On 在全球 60 多個國家擁有 8100 家零售店,其 中自營店包括一家紐約旗艦店和四家中國零售店,截至目前中國已開 9 家自營店。
歷年收入增長迅速,2021 年受益于疫情改善恢復較快。2020 年公司營收達 4.25 億瑞 士法郎(CHF)(折合人民幣約 29.7 億),2010-2020 年 10 年 CAGR 達 85%;2021 前 三季度營收/調整后 EBITDA 分別達 5.3 億/0.85 億 CHF,同比 77.2%/121%,凈利潤 扭虧 0.42 億至 0.17 億 CHF,疫情改善下恢復較快。

毛利率和去除股權激勵費用后的 SG&A 費用率提升明顯。2021 前三季度毛利率、調整 后 EBITDA 利潤率分別為 59.7%/16.0%,分別同比 4.3pct/3.2pct。2021 年毛利率增長 主要是由于 DTC 銷售的持續高份額(2020H1 公司在建立其內部采購組織,同時支付費 用給前外部采購機構導致 2020 年毛利率較低),此外,越南和歐盟之間 2020Q3 新自由貿易協定生效而降低關稅費用也有一定貢獻。SG&A 費用率同比提升 3.4pct 主因廣告 用投入增加及渠道擴張招聘新員工費用、IPO 費用及新冠疫情隔離下的差旅費用提升。
分產品:公司產品主要為鞋類,自 2016 年推出功能性運動服裝,其占比逐步提升, 目前公司產品種類包括運動鞋、服和配件,2021H1 鞋:服:配件=94.6%:4.7%: 0.7%。公司產品全部外包給第三方制造商生產。品牌定位高端,鞋類及服裝產品 定價較高且無折扣,其中服裝產品受發展初期 SKU 有限影響而價格帶較窄。

分渠道:公司渠道分為批發和 DTC 渠道(主要為電商),2020 年疫情下線上轉移 反應靈活,DTC 渠道占比大幅提升 12.8pct 至 37.7%,DTC 與批發渠道營收同比 分別 141%、32%,2021 年前三季度批發:DTC 收入占比為 64%:36%。
分地區:On 如今在全球多個國際市場上的業務快速增長,包括德國、美國、日本、 中國和巴西。目前主要收入來源為美國和歐洲市場,2021 前三季度分地區收入占 比來看,美國:歐洲:亞太:其他=51.8%:40.5%:6.0%:1.7%。
高級管理層由頂級運動員和商業管理精英組成,致力于打造專業運動知名品牌。公司聯 合創始人 David Allemann 和 Caspar Coppetti 具備豐富的戰略、咨詢、管理、營銷等商 業經驗,Olivier Bernhard 則因其專業運動員背景(曾獲得多次世界級比賽冠軍)可較 好把握專業運動的痛點和需求。此外,聯席 CEO Martin Hoffmann 和 Marc Maurer 也 具備豐富的管理咨詢、戰略和業務執行經驗。

產品:結構緩震 時尚性實現差異化競爭
從行業變遷理解運動鞋的技術演變
中底材料技術變革是運動鞋歷史競爭的核心。2013 年 Adidas 推出 Boost,真正改變了 運動鞋長期以 EVA 和橡膠為主要中底材料的市場格局,并逐漸形成“熱塑性彈性體(TPE) 取代橡膠,以及 TPE 內部競爭”的主要趨勢。中底解決消費者的兩大痛點:吸收運動帶 來的沖擊力以及提供運動所需要的助推力,基于中底的研發是目前各個品牌技術升級所 核心著力的方向。目前,市場出現了三種最具代表性的發泡聚合物鞋材 EVA、TPU 和 PEBA,其中發泡 PEBA 材料具備回彈性能更高、密度更低、低溫耐受性更好等優異特 點,是目前物理性能最好、最先進的中底發泡材料;同時,較為小眾的有美國陶氏化學 (Dow)獨家生產的 OBC(烯烴嵌段共聚物),其回彈能力性能優于 TPU,柔軟程度與 TPU 相近且低溫下更穩定,具有硬度及柔軟性的較好平衡,處于較領先位置。
伴隨中底材料緩震技術的成熟,結構緩震逐步成為競爭的差異點。從全球運動品牌運動 鞋產品中底的更迭歷史來看,以“adidas 2013 年首次推出以發泡 TPU 為中底材料的 Boost”和“Nike 2017 年推出以發泡 PEBA 為中底材料的 Zoom X”為分界點,運動鞋 中底材料技術的發展基本可以按照主流尖端材料劃分為:2013 年之前(發泡 EVA)、 2013-2017 年(發泡 TPU)和 2017 年至今(發泡 PEBA 等)三個主要階段。

2013 年之前由于材料技術未實現較大突破,各品牌商主要在中底結構上尋求差異化。 而如今,主流發泡 TPU、發泡 PEBA 等高力學性能的運動鞋蓬勃發展,品牌間在中底 領域的競爭也趨于白熱化,如 PUMA 的 Ignite 中底與 adidas 的 Boost 直接競爭,外形都具有“爆米花”的樣式且性能上接近。消費者的舒適性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2020 年李寧推出結合“?”材料緩震科技和“弜”結構緩震科技的絕影,PUMA 也推出結合 材料和結構緩震的鞋款 XETIC,從性能和外觀上博得關注,成熟的尖端材料緩震支持下 的結構緩震逐步成為差異化競爭的重要因素。(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On 的結構緩震產品兼具功能性和時尚性
致力于改善跑步體驗,CloudTec 中底技術 Speedboard Helion? Superfoam 泡棉 材料構成公司產品核心特色。1)中底技術方面,2010 年 On 首次推出創新的結構緩震 專利技術 CloudTec,之后不斷改進衍生出 Double Clouds 等一系列技術。2)支撐/推進 板方面,早在 2010 年就率先在所有的鞋子上使用彈性板(flex plates)。2013 年,On 推出了自己設計的第一個注入液體的熱塑性聚合物板 Speedboard,位于中底和鞋面之 間,與 CloudTec 組合,能夠在緩沖著陸的同時蓄積能量、疾速爆發前進。2020 年,推 出了注入碳纖維的 Speedboard,為職業運動員提供動力。3)材料緩震方面,2014 年 推出 Zero-Gravity 泡棉,在保證鞋款輕盈的同時提供強大的耐磨性和抓地力;2019 年 On 推出了首款應用 Helion? Superfoam 泡棉技術(EVA 和 OBCs 混合發泡)的鞋款 Cloudswift,讓鞋款更為輕質、靈活,保證性能的同時提供更強的緩沖。4)外底方面, 2016 年開發了 On 的標志性戶外產品外底科技 Missiongrip,提供穩固的抓地力,將 On 引入比賽和戶外運動。5)服裝方面,2016 年公司推出首款以專業運動人體跑步工程學 為核心設計的多功能、超輕的高級面料跑步服。

CloudTec 中底技術將結構緩震與材料緩震結合,實現結構差異化和舒適性的平衡。結 構緩震的優勢在于性能穩定、回彈較強和衰減較慢,缺點在于重量問題、較硬材料帶來 的腳感問題以及由于重心過高帶來的穩定性問題。過去巨頭均嘗試過,例如 Nike2000 年的 SHOX、阿迪 2007 年的 Megabounce 和阿迪的 Springblade(刀鋒戰士)系列, 但由于 SHOX 的高重心問題導致球星卡特扭傷,該鞋款也隨之隕落;adidas 的刀鋒系 列也因鞋底彈片易斷裂的穩定性問題、穿著場景有限而淡出視線。而材料緩震的缺點在 于軟有余而支撐不足,因此結合結構緩震和材料緩震的跑鞋能夠綜合性解決上述痛點, 也是運動鞋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如前所述,而 On 在做到結構緩震的同時應用較為先 進的發泡 OBC 材料使其產品腳感舒適、重量較輕,并結合 Speedboard 做到較強回彈, 解決了上述痛點。同時其結構緩震產品重心相對較低,疊加簡約時尚的外觀,進一步拓 寬了穿著場景和穿著群體。
CloudTec 中底結構緩震技術持續迭代,構成公司核心護城河。On 旗下所有鞋款均搭載 CloudTec 結構緩震專利科技,分布在鞋底的 Cloud 模塊在足部觸地時通過水平和垂直 雙重作用力帶來輕盈觸地的突破性緩震體驗,同時牢牢鎖住著陸時產生的壓力,并迅速 將其轉化為蹬腳推進時的疾速爆發。在 CloudTec 基礎上衍生出了 Double Clouds 等技 術,應用于多個鞋款。

產品技術經科學驗證,多次獲得國際大獎。On 在其成立一個月后就獲得了 ISPO(唯一 面向全球運動行業產品的權威評選)新品牌獎。2011 年,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發 布研究結果表明,穿著 On 的跑者在測試中的脈搏率和血乳酸水平明顯較低。2014 年, On 入選《跑者世界》在美國、英國及德國 20 大最重要跑鞋榜單,2015 年 2 月 On Cloud 榮獲 2015/2016ISPO 全球設計大賽最佳運動表現金獎。
產品設計由聯合創始人直接負責,內外部研發團隊合作支持創新。On 的產品設計與功 能創新同步,由 On 的聯合創始人直接負責。內部研發團隊由體育科學家、工程師、材 料專家和設計師組成,還與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和弗勞恩霍弗學院等大學合作,與創新型 供應商合作開發新技術并將其推向市場。產品設計由瑞士蘇黎世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團隊 進行,產品風格簡約時尚。
產品無性別刻板印象,拓寬消費群體。根據天貓旗艦店銷量數據,On 的運動鞋總銷量 男女性別無差異,同時最熱銷的產品 CloudX 女鞋的銷量遠超男鞋,證明女性更在意產 品時尚度。運動巨頭 Nike 由于其過去球星文化下打造的男性品牌形象更受男性喜愛, 在 2016 年推出女子計劃后其產品性別結構卻未發生較大變化,女子產品占比維持在 23% 左右。典型運動服品牌 lululemon 則由于其起步瑜伽褲品類專注女性市場而在拓展男性 產品線上也受到一定制約,男性產品占比維持在 21%左右。

品牌關注可持續性發展,創新性推出首款付費訂閱產品。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問題升級, 全球對環保愈加重視,環保也同樣是 On 的核心理念之一。On 的鞋盒、襪子和鞋帶包 裝及服裝包裝的 99.9%以上由 100%回收材料制成。此外,On 正在采用經 FSC 認證 的 100%可回收紙板包裝鞋類,100%可回收 HDPE 塑料包裝服裝,以進一步減少不可 降解的垃圾。目前,On 正朝著到 2024 年之前使用 100%可回收聚酯、100%可回收聚 酰胺和 100%有機認證天然材料的目標持續推進。
最具特色的是,2020 年 9 月 On 首次推出全球首款基于付費訂閱服務的 100%可回收 Cyclon 跑鞋,由蓖麻子生物基材料制成,單只重量不到 200 克,能量反饋及緩震性能 領先 On 同類產品。中底采用超臨界發泡技術,搖椅圓弧輪廓鞋底搭載內置 Speedboard, 為跑步訓練和比賽而打造。用戶需要每月付費 250 港元,達到使用壽命后將其交還給 On 以換取新的,寄回的舊鞋將被完整分解并制成新的材料以再造新的 Cyclon 跑鞋。從 生產到回收,Cyclon 跑鞋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減少 50%、能源消耗降低 70%,并可減 少 90%的垃圾。通過其開創性的設計和訂閱模式,Cyclon 獲得了 2021 年 ISPO 年度產 品獎和可持續性成就獎。

看好未來中底技術提升和品類擴張前景
環保鞋產品開始應用發泡 PEBA 材料,未來中底技術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宣布將于 2022 年夏季推出新款完全可回收的高性能跑鞋 Cloudneo,其重量不到 260g,底部單 元由 Pebax 材料制成,經測試其回彈率超 65%,與同樣使用 Pebax 的領先產品 ZoomX (Nike,回彈率 85%)和絕影(李寧,回彈率 80%)相比差距較大,但或可證明其已開 始與新的材料供應商合作,未來隨著營收規模的擴大有望獲得更優質的發泡材料以提升 產品性能。
On 將發力拓展服裝配飾等品類,可行性及前景較好。歷史來看,由于運動鞋相對于運 動服裝研發的高技術壁壘,各運動品牌從運動鞋往運動服品類方向發展較為容易,而從 服裝發展到運動鞋較困難。例如 UA,其服裝類別營收自 2017 年開始陷入停滯,主要由 其鞋類較快增長貢獻營收增速,但鞋類營收額最高僅 11 億美元,鞋類產品營收占比增 長較為緩慢,維持在 20%~21%水平。再如 lululemon,其自 2017 年與 APL 合作售賣 僅帶有 APL logo 的運動鞋,直到 2021 年 lululemon 才公布了第一款運動鞋外觀設計專 利。而從 Nike、Adidas 等品牌服裝產品的收入規模和增速來看,從運動鞋拓展向運動 服較易。在鞋類產品的強技術實力保證下,我們看好 On 未來拓展服裝等品類的前景。

渠道:全球多渠道分銷,擴張步入快車道
多渠道分銷網絡因地制宜,三種分銷模式服務不同的市場。三種內部分銷模式深化與零 售商的關系,通過制定產品分類、店內展示和推新的策略提高滲透率,并提供新產品。
直接運營模式:公司自有團隊負責所有的本地運營和管理批發客戶,也包括 DTC 電商平臺。目前的直營市場有:瑞士、德國、美國、中國、澳大利亞和巴西等 15 個國家。
分銷商經營模式:將本地業務外包給管理所有運營和第三方帳戶的分銷商,并通過 位于瑞士蘇黎世的總部或區域性公司直接管理 DTC 電商。目前主要的分銷商市場 包括意大利、西班牙、韓國等 7 個國家。
電商模式:針對還未建立本地業務的市場,通過 DTC 電子商務為這些市場提供服 務。過去三年公司開始通過將挪威、巴西和澳大利亞等關鍵市場轉變為直接市場模 式來加強其營銷網絡。
批發渠道從戶外和時尚零售商切入,以核心目標群體為抓手推廣品牌。On 的店鋪分為 自營店、專營店和綜合店三種,其中專營和自營店由其精選的符合品牌精神和優質定位 的從事戶外、時尚和生活方式的優質零售合作伙伴和分銷商負責。以 On 目前在中國的 代表性批發店的戶外零售商來看,主要為三夫戶外、Intersports、悅野戶外等專業性較 強且入駐品牌較為高端的零售店,精準獲取核心專業運動客流,以品牌定位的核心人群 為切入點,再通過口碑營銷傳播品牌。時尚和生活方式零售商主要入駐高線城市核心商 圈的購物中心,精準觸達目標群體。大多數批發合作伙伴均經營不到 5 家零售店的優質 專賣店,有利于保證 On 在各個社區的服務質量和品牌建設。

DTC 線下新零售自營店樹立品牌形象,線上渠道收入增長迅速。DTC 渠道增長最快且 毛利率高于批發渠道,包括電商平臺和線下自營店,其中線下自營店數量較少,收入主 要由電商平臺貢獻。線下:旗艦店和自營店主要起梳理品牌形象和培育消費者品牌認知 的作用,選址位于核心商圈且店鋪形象簡約,并以新零售體驗向消費者傳遞品牌的科技 概念,如紐約旗艦店的“魔法墻”實時掃描購物者的跑步風格,以幫助他們找到適合其 跑步風格和需求的鞋款。線上:收入以美國和歐洲為主,2021H1 美國與歐洲線上銷售 收入占 DTC 渠道的 95%/89%。疫情催化 DTC 收入占比由 2019 年的 24.9%大幅提升 至 2020 年的 37.7%,2021 年疫情恢復下 DTC 渠道占比微弱回落,其中美國地區 DTC 渠道持續貢獻增量收入較多。
未來將重點發力亞太地區市場。作為一家國內市場較小的瑞士公司,On 從一開始就選 擇在全球擴張,如今在多個國際市場上的業務快速增長,包括德國(2011 年首次進入)、 美國(2013)、日本(2013)、中國(2018)和巴西(2018)。2020 和 2021H1,On 亞 太地區的收入占比分別為 5%和 6%,而根據歐睿數據,2021 年全球運動鞋服市場中亞 太地區占比達 27.1%,且其近五年的 CAGR 最高,是最景氣最具潛力的市場,也是公司將重點發力的地區。2021 年前三季度,除其他地區(巴西等)2020 年疫情封鎖解封 因素影響外,亞太地區營收同比增速最高,達 112%。

營銷:數字社區營銷口碑佳,明星背書加速品牌出圈
體育賽事及明星資源的稀缺決定了運動品牌的高壁壘。運動產品功能性和體驗感的輸出 需要營銷投放,以世界杯、NBA、NFL、馬拉松等為代表的成熟職業競技體育賽事具有 巨大的推廣效應,賽事中誕生的一系列體育明星對于體育運動參與者和愛好者具有強引 導效應;優質的體育賽事及體育明星頭部效應明顯,加之其合作通常具有排他性,致使 優質營銷資源稀缺性強。因此綁定眾多影響力較高的體育賽事和體育明星是體現產品力 與品牌背書的最佳路徑,稀缺的營銷資源和專業化的產品共同造就了運動品牌的高壁壘。
職業運動員獲得獎項提升品牌專業形象。跑步賽事中最為著名的是馬拉松賽事,頂尖全 球馬拉松賽事均掌握在 Nike 等巨頭手中,On 則簽約相對較為小眾的鐵人三項賽事職業 運動員。2014 年 On 的簽約運動員 Frederik Van Lierde 穿著新款 Cloudracer 在夏威 夷科納舉行的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中獲得冠軍。2016 年 Nicola Spirig 在里約奧運會女 子鐵人三項中穿著 On 運動裝備獲得銀牌。Javier Gomez Noya 獲得 2019 年鐵人三項 世界長跑冠軍。此外,2020 年 8 月 On 集合全球的精英跑者,成立了其第一支田徑隊 On Athletics Club,旨在支持運動員成為冠軍,運動員的需求也反向促進了產品的創新。

數字媒體內容營銷:進行消費者教育,獲得口碑推薦以獲取市場。On 通過快速增長的 數字渠道、社交網絡媒體和公關系講故事,通過雇傭 100 多名有才華的創意團隊成員, 并與運動員、工程師和產品設計師密切合作,將產品的性能和體驗帶到生活中,以此創 造鼓舞人心的故事、沉浸式事件系列、長篇獲獎影片、教育零售體驗和周到的用戶界面, 建立客戶對品牌的信賴和高度忠誠度。其品牌故事視頻曾在《紐約時報》體育頭版刊登, 數字廣播時有超過 50 萬鞋迷收聽,奠定粉絲數量基礎。數字媒體內容營銷成本相對于 傳統的廣告營銷成本較低。
草根營銷,建設跑步社區生態圈。2019 年 On 在全球共舉辦了 132 場活動,通過創建 全球活動來持續擴大社區,如 5000 人的跑步團隊進行“Squad Races”或每年的“Run Your Local Mountain”活動。On 目前已邀請了數千名活躍的跑步者來參與“試用 On” 的活動,收到后發布其試穿體驗,以此擴大品牌影響力。從中國的跑步活動來看,On 設 置了馬拉松訓練營、跑步分享社區以及圍繞門店進行的社區活動,逐步圍繞跑步建立跑 步社區生態圈。
社區營銷與數字化營銷下品牌力得以提升。On 43%的客戶擁有一雙以上的 On 鞋,粉 絲也通過社交媒體高度參與,3.5%的 Instagram 用戶發布關于 On 的帖子。截至 2020 年底和 2021 年 6 月 30 日,On 的會員數從超過 120 萬 增長至 170 萬。根據招股說明 書,On 的凈推廣分(“NPS”)為 66 分,在所有面向消費者的品牌中最高,超過 75%的 客戶會向其朋友推薦 On。

明星運動員入股及代言為品牌背書,品牌知名度加速提升。2019 年瑞士職業網球運動 明星羅杰·費德勒(Roger Federer)作為投資人兼合作伙伴加入 On 品牌(此前曾在 1994-2018 年簽約為 Nike 代言人,Nike 還為其設計了專屬的個人 logo“RF”),以其獨特的經驗幫助 On 將產品開發、營銷和粉絲體驗更佳,合作設計并以其名字命名了全天 候運動休閑系列產品“The Roger”。
供應鏈:產品生產全部外包,受益于越南稅收紅利
On 的產品全部外包生產,與選定的獨立的第三方制造承包商簽訂合同,生產鞋類、服 裝和配件,此外還聘請了獨立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來管理整個供應鏈,以便專注于創新、 設計和營銷優質運動產品。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On 共有 17 家供應商,CR5 為 85%,其中鞋類均由越南 10 家不同生產地點的供應商生產,服裝和配件來自中國、越 南、葡萄牙和德國的 7 家不同的供應商,約 56%的服裝來自中國供應商,鞋類、服裝和 配飾 CR1 均不超過 27%。對于關鍵的鞋型生產,使用至少兩個供應商來降低供應風險, 并根據成本和質量促進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巨頭環伺下,小眾高端運動品牌緣何興起?運動鞋服巨大的市場及較高的增速為新興運動品牌提供發展條件。根據歐睿數據,2021 全球運動鞋服市場規模達 3638 億美元,2016-2021 年 CAGR 達 5.2%,遠超過全球非 運動鞋服市場 0.05%的 CAGR,預計 2021-2026 年全球運動鞋服市場規模將以 7.5%的 CAGR 增長。

消費升級趨勢下,消費者追求小眾以滿足其精神需求和展示個性。追求小眾一方面表現 在細分運動類型蓬勃發展,另一方面表現在消費者對品牌的選擇逐步傾向于小眾品牌。
細分運動類型蓬勃發展。以運動鞋服市場規模第二且增速最高的中國為例:1)馬 拉松賽事和參與人數持續擴容。近年來中國馬拉松賽事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2016 年以后迎來發展提速期。中國田協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舉辦馬拉松認證和規 模賽事分別達到 1828 和 357 場,中國馬拉松參賽人次也達到了 713 萬人次, 同比增長 22.2%,增長提速。2)瑜伽細分賽道正加速崛起。2021 年我國一線城 市瑜伽館數量相比 2018 年超過翻倍增長。3)滑雪等小眾運動也在加速崛起。2010- 2019 年我國滑雪場次/滑雪人次增速達 14%/17%,2019 年滑雪人數達 2090 萬。

伴隨運動產品技術的成熟,部分消費者開始傾向于選擇小眾、高端、具備先進技術 和設計的運動品牌。盡管運動巨頭技術積累深厚,但其產品有時表現為在同一款式 上更改配色再次發售(如 Nike Air Max 97 等,同一款略改配色已迭代多年,阿迪 達斯的 Ultra Boost 也已迭代了 7 年),部分消費者開始轉向對小眾、品質、高端品 牌的青睞。例如女性會選擇更小眾、更偏向于為女性服務的專業運動服裝品牌 lululemon,運動鞋品牌 Allbirds 以其產品的簡單設計、舒適性與材料可持續性獲 得關注,又如 On 以其強研發高技術支持下的差異化產品、可持續性發展理念的貫 徹以及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極致跑步體驗的專業品牌形象獲得消費者好感。
新興高端品牌從產品、渠道、營銷等方面全方位精煉內功,樹立品牌形象。以 On 為例, 強研發打造核心科技,生產差異化產品,構筑其核心護城河,再通過線上電商渠道與線 下多渠道分銷網絡的打通,在體育營銷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使用契合品牌理念、產品品質 及的營銷方式(例如社區營銷)將其推廣,并進行靈活改革使供應鏈端實現及時響應, 實現效益與效率的最大化,持續增強品牌力,吸引消費者購買。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07473.html
上一篇:rm男鞋(推專屬品牌運動鞋)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