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10閱讀(12)


對跑步裝備有持續關注的同學會發現近兩年跑鞋的設計趨勢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前幾年以Vibram FiveFingers為代表的赤足系無緩震/弱緩震跑鞋讓消費者趨之若鶩,而近一段時間潮流的接力棒則交到了Hoka One One的手中,該品牌的特點則恰恰相反是強緩震。VFF類產品的弱緩震特點追求的是回歸原始的赤足感,強化腳和腿部肌肉,步態更加自由。而HOO類產品的強緩震特點則是追求全腳掌的緩沖保護,提供舒適的腳感。前者雖然宣傳的是健康的理念,但無緩震不是每個人都能hold得住的。后者雖然更厚重但適應性也更廣,這類產品還有大家熟知的Adidas Ultra Boost、PUMA Ignite、NewBalance FreshFoam等等。
在我之前寫的《論品牌的自我修養-連載三(Asics跑鞋篇)》中,對Asics的主要型號都有過介紹,這個以GEL緩震膠作為看家科技的品牌在高端跑鞋上也是大量使用GEL,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后跟放置大量GEL的Kinsei金星了。現在Asics史無前例的推出了一款用GEL更豪放的Quantum 360,那晶瑩剔透的GEL中底看著就想咬一口……
我也在正式發售不久拿到了Quantum 360這雙鞋,下面就來看看它的表現如何吧。


圖1:Quantum 360采用了FluidFit雙層網眼鞋面,外層藍色,里層熒光綠,雖然我個人更偏愛傳統的三明治網布鞋面,但是不得不承認雙層網眼鞋面搭配出來的效果確實也挺好看,上腳后比單看更耐看些。
圖2、3:內外側為對稱設計,虎爪Logo是直接印在鞋面上的,并不是作為鞋面硬支撐存在的,而鞋面支撐則是依靠其他設計實現,后面在鞋面部分會有展示。最拉風的就是中底那一圈果凍般的GEL了~
圖4:鞋頭上翹幅度屬于正常高度,橡膠包裹面積不小。
圖5:腳踝部分有透明硬支撐框,強度較高,保護性不錯。后跟的GEL高度超過了50px,但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腳不是真的踩在這2厘米的緩震膠上,這一點會在后面的中底特寫中解釋。

圖1:鞋頭可以看到有一小塊熱帖膜,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起到強化作用。
圖2:雙層鞋面的特寫,外層比較薄,有許多透氣大網眼;內層略厚,比較致密。兩層都算是無縫設計,不容易出現摩擦和壓迫問題。
圖3:鞋舌配有鞋帶固定孔,頂端凸起的logo和印花頗有設計感。
圖4、5、6:分別是鞋頭內側、鞋身內側和鞋身外側的支撐設計,和傳統的皮革縫制以及當下流行的熱帖補強不同,Quantum 360采用的是在關鍵部位將兩層鞋面壓在一起的方式實現鞋面支撐,這個短線狀壓痕有一定的硬度,而且縱向排布不會影響運動時鞋面彎折。

圖1、2:Quantum 360最大的亮點就是中底了,大量離散式GEL被360°分布在中底外側,光線打上去很是亮騷。前掌高度12mm,后跟高度22mm,HTD為10mm。
圖3、4:從這兩張圖可以看到中底的結構,首先GEL并不是全掌一大片,而是呈離散狀分布在外側,承托著Solyte中底泡棉材料,GEL再往下是硬支撐托盤,最底下就是橡膠大底了,整個結構略顯復雜,這樣反倒更加期待腳感到底如何。

圖1:大底的前后掌沒有明顯分段,前掌和后跟處各有一個橫向凹槽用來提高邁出和落地時的靈活性,前掌和后掌的橡膠花紋也有所不同,前掌花紋更窄且橡膠覆蓋面積更大。從這個角度還可以看到GEL和大底橡膠之間的硬支撐片,以及中間露出的Solyte泡棉。
圖2:足中段使用了TRUSSTIC穩定片,并且采用立體菱形鏤空,減輕重量提升強度。
圖3:大底橡膠均為AHAR 。

圖1:這張圖中可以看到大底橡膠、Solyte泡棉、硬支撐板的拼接方式。
圖2:足跟處中心也有Solyte泡棉。
圖3、4:前掌中心部分橡膠凸起了不小的高度,對抓地力會有提升。橡膠下面則是Solyte泡棉,可見中間部位都用了柔軟泡棉來提升緩沖性。

一如既往的Ortholite抗菌鞋墊,厚度適中,足弓部分有拱形輔助支撐,鞋墊證明的印花和鞋舌、后跟以及大底硬支撐板的底紋風格相一致。

圖1:鞋面內部觸感和做工都相當不錯,左上方可以看到之前提到過的鞋面支撐方式。
圖2、3:后跟和鞋床的縫線還是相當整齊扎實的。

圖1:腳踝外側的支撐框用暗紋凹刻了“GEL-QUANTUM 360”的標示,雖然低調,但是仔細看會覺得更騷。
圖2:后跟的硬支撐部分還做了半磨砂處理。
圖3、4:可以清楚的看到GEL膠從外側承托著Solyte泡棉,中間并不是都連在一起,更不是一整塊GEL膠鋪滿了整個中底。
終于到了大家期待的體驗部分了,這里先拋出幾個大家(或者說我吧)最關心的問題:
--Quantum 360是什么定位
--會不會很重
--是不是穿上以后有踩屎感,穩定性差
好,帶著這幾個問題往下看~
Quantum 360單只重量352克(US 8.5),在頂級款里也算較重的了,而且這是全鞋多處在重量控制上做了不少工作的基礎上實現的,可見如此大量應用GEL對重量還是影響不小。
整體做工滿意,內部走線整齊,外部只有微小的溢膠和上色不均,品控不錯。
一體鞋面手感挺好,中底部分的Solyte和GEL都比較柔軟有彈性。
我覺得上腳效果比單看要好看,雙層鞋面內層透出來的熒光綠加上中底那一圈果凍膠亮騷得很。

1)舒適度
我平時穿US9的鞋,這雙US8.5穿起來倒是也沒覺得有多緊,前掌空間預留的不少。鞋舌和鞋面縫合處雖然沒有造成不適,但還是做成一體式的比較好。鞋頭用力彎折沒有出現擠壓腳面的現象。足弓處沒感到有明顯支撐,畢竟定位于緩震系。
2)緩震性
之前想象的踩屎感完全沒有體會到,其實如果走路的話并不會覺得踩的是Asics全掌GEL跑鞋,只有當跑起來的時候GEL那種腳感才反饋到腳底。具體是什么感覺我來簡單描述下,EVA中底一般是在緩震上有明顯效果,如果密度低則是直接壓下去,密度較高的話會感覺緩震有一種韌性,雖有抗力但并不硬。而GEL不只是緩震有韌性,回彈也同樣勁道,尤其是腳跟觸地時先緩震再回彈的感受十分明顯,不會有EVA那種泄力感。
對Quantum 360來說,這種感受在后跟先著地時最為明顯,全掌次之,前掌跑法則不太能感受到,而且這個高度的HTD也不太好實現前掌跑法。不過雖說后跟跑法感受明顯,但我還是覺得我體重壓不動它,我嘗試抱著20公斤的飲用水桶走了幾步,后跟的緩震效果更強,而確實加上這20公斤我就到了可以穿頂級緩震的級別了,所以我個人更建議大體重的同學買Quantum 360。
3)穩定性
不管是走路還是跑步,Quantum 360的穩定性都不錯,哪怕是刻意用內側先著地也沒有加重向內傾斜的趨勢,說明這種GEL四周承托泡棉的結構并不會造成輕易的受力塌陷。但這里說的穩定性好并不是說它是穩定系跑鞋,因為在足弓內側沒有配置支撐科技,所以它還是屬于緩震系。
4)透氣性
前面提到過它的雙層網眼鞋面的內層稍厚且致密,在跑步過程中也發現透氣性一般,短距離還好,長距離的話腳部溫度會較高。
5)抓地力&耐磨性
Quantum 360的抓地性相當不錯,超出了我的預料,而且正如之前所分析的,前掌橡膠的凸起為抓地力貢獻不少。而且經過十來天的蹂躪大底橡膠的也沒見明顯磨損,說明AHAR 的耐磨性還不錯。
盡管美津濃早已有全掌無限Wave的Prophecy,耐克也有全掌氣墊的Air Max 360,但在看到這波強緩震潮流襲來的時候我仍然沒有料到Asics會出類似的產品,一是Asics的跑鞋矩陣中從緩震、支撐、全控到赤足、輕量和馬鞋,每一類都有多個型號對應,覆蓋的已經很全面了。二是強緩震跑鞋雖然腳感舒適,但在穩定性方面還是有所欠缺。所以看到這個中底一圈“果凍”的Quantum 360即將上市的消息后期待的心情仿佛面對的是Kayano Trainer元年復刻版一樣~
在實際體驗中發現Quantum 360從設計和品控上都比較用心,包括鞋舌、鞋墊和大底等部位的花紋風格也一致。雖然前后掌沒有明顯段落,但中底和大底的拼接方式復雜,GEL、Solyte、AHAR 、硬支撐板和TRUSSTIC穩定片搭配的也合理,保護性做的到位。如此來看沒有采用一整塊GEL鋪滿中底也是比較正確的。實際腳感也延續了GEL優秀的緩震回彈特性,雖然大量使用GEL但沒有過軟,穩定性相當不錯,只是對我來說GEL的量有點多,如果后續能推出針對正常體重的次頂級版甚至輕量版就好了。
Quantum 360的定位屬于頂級緩震系,雖然沒有I.G.S但定價比Kayano還高,僅次于Kinsei,
352克的重量也顯得沉了些,所以個人建議正常足弓或高足弓的大體重的同學拿這雙鞋當做慢跑訓練鞋或日常穿也是相當不錯的。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09618.html
下一篇:一江春水向東流指哪里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