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9-10閱讀(34)
作者:zbond
1、引言
2、使用歷史回顧
3、選購歷程
4、開箱介紹
5、Display-X簡單測試
6、屏攝及功能簡介
7、總結及選購心得
隨著信息化和網(wǎng)絡化時代的全面降臨,不管承認與否,顯示設備都已經(jīng)成為了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上班敲代碼碼格子要面對電腦屏幕,吃飯通勤排隊要滑滑手機屏幕,回家看電影、打游戲、瀏覽網(wǎng)頁更是離不開液晶電視和顯示器,城市上班族一天眼睛盯著屏幕的時間可能要超過10個小時,乃至于超過了陪伴自己伴侶的時間。作為最重要的人機交互設備,越來越引起玩家甚至普通消費者的重視。與此同時,顯示器也在不斷進行著自身的演進:一方面,高端市場不斷細化,更大更細膩更艷麗成為了發(fā)展趨勢,各種廣色域、高分辨率、高刷新率、曲面屏產(chǎn)品紛紛涌現(xiàn),考驗的是人們錢包的厚度;另一方面,入門市場TN屏除了競技領域外已瀕于淘汰,廣視角顯示器已經(jīng)獨挑大梁,LG的IPS和友達的MVA各占半壁江山,三星PLS和京東方ADS等同IPS技術也在摩拳擦掌,不閃屏防藍光逐漸成為入門級顯示器新的賣點。目前,占據(jù)顯示器主流市場約有十多家品牌(其中一多半歸AOC),每個品牌又分別根據(jù)面板尺寸、面板類型以及接口類型分成不同系列和型號,顯示器產(chǎn)品市場的極大豐富,各種指標、賣點充斥其中,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特別在競爭最激烈的千元機市場,23、24、25、27等不同尺寸、不同結構和規(guī)格的顯示器充斥其中,使得消費者在選購時更加迷茫。此文謹在通過自己的選購心得和體會,與大家探討如何選擇真正適合自己需求的產(chǎn)品,這也是我寫這篇開箱的目的。

之前從大學時代開始,我一共用過三臺顯示器:

世紀之交,顯示器正處于CRT的巔峰時代,從球面館到柱面管再到純平管,在短短的幾年,CRT顯示器經(jīng)歷了一次快速飛越。尤其是采用三菱三槍三色陰柵管技術的鉆石瓏顯示器大量普及,使得原本高高在上的瓏管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一時間幾乎有幾十個品牌紛紛推出了鉆石瓏顯示器,像美格、夢想家這樣當年耳熟能詳?shù)钠放平裉煲呀?jīng)銷聲匿跡在歷史的海洋。索尼特麗瓏因為采用單槍三色技術,不但顯像管成本更高,而且對于電路設計和工藝要求更高,所以僅限于自家以及一個來歷不明的NESO(new sony?)品牌使用。我當時被百腦匯推(hu)薦(you)買了這臺愛國者798HD,冠捷代工,大概1500左右入,從此愛國者一生黑。此顯示器屏蔽罩大幅度縮水,大概一年后電路板脫焊,維修后再過一年出現(xiàn)陰柵抖動的毛病,最后只得600元出二手。
03年之后液晶顯示器開始大量普及,瓏管絕佳的色彩和可視角度敵不過液晶顯示器的輕薄和低功耗,好不容易建立的市場瞬間崩塌。正好那段時間計劃搬家,沉重的瓏管顯示器成為累贅,遂花費2400大洋購入這臺優(yōu)派VX724。優(yōu)派的logo叫做胡錦鳥,號稱北美市場最大的顯示器品牌,當時的優(yōu)派如日中天,是高端和專業(yè)的代名詞,江湖地位類似于今天的戴爾。當初選購的這臺優(yōu)派VX724號稱反應最快的液晶顯示器之一,灰階延遲僅有3ms,而它的大哥VX924則達到看2ms。這臺顯示器外形設計在當年非常新潮,鏤空底座,支架隱藏集線器,面板和下框的階梯設計,顯示出了工業(yè)設計的功力。這臺顯示器足足陪伴我6年時間,,換過一塊電路板,終于不堪重負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懶得多說了,渣到家一塊由LG提供的1366*768分辨率14寸TN屏。
在飽受14寸帶魚屏折磨后,終于痛定思痛希望換一臺顯示器犒勞自己。而且根據(jù)往年經(jīng)驗,一般開學之后某東都會推出PC類的開學促銷活動,也正式購買顯示器的絕佳時期。之前一直中意的是戴爾的U2414H,但是這貨價格真的很堅挺,幾年前什么價現(xiàn)在還是什么價,而且24寸在如今看來已然不算太大。于是,重新將目光放在1080P的27寸IPS顯示器,價位最好不超過1500元,必須帶HDMI接口,最好帶不閃和防藍光,支持VESA掛架。經(jīng)過一番對比,最終將目標選定在LG 27MP35VQ、AOC LV273HIP以及華碩 MX279H.

由于本人屬于糾結帝,幾款產(chǎn)品要么外觀出色、要么功能豐富、要么性價比突出,一時間也難以抉擇,只能看哪家促銷力度大就選哪款。未曾料到,元宵當日京東就推出了顯示器“滿100減10元”活動,再配合猜燈謎“滿500-40券”和“打白條滿1000-50券”,一款顯示器差不多可以優(yōu)惠250元,對于顯示器而言已經(jīng)是不小的促銷力度了。沒想到呢,順風順水地用了這么多年京東,居然在這次遇到了一些波折。
華碩(ASUS) MX279H 27英寸超窄邊 內(nèi)置音箱液晶顯示器...
京東 自營顯示器專場
怎么搭配用券什么的就不多說了,主要說兩個小教訓吧。
1、因為朋友建議顯示器買回來掛架,考慮到掛架成本,一開始下單了LG 27MP35VQ,2月23日凌晨下單,按照京東211速度,從上海倉出貨至滬寧線理應在當天下午送到。但是,上午10點半上海倉出庫了,物流跟蹤就杳無音訊了,24日全天依然如此,問客服也是一問三不知。就這樣焦急等待中,25日上午終于更新物流了,貨品居然在宿遷分揀中心出庫,目的地是南京分揀中心。我勒個去,上海倉發(fā)滬寧線弄到宿遷去干啥呢,而且還把顯示器送到了LG顯示器工廠所在地南京,第一反應就是返修機返廠了。果斷取消訂單,京東也果斷扣了我500個京豆,奶茶摳啊。正好華碩MX279H到貨了,滿減券已經(jīng)領不到了,就算長個教訓吧。狗血的是,最后這臺已經(jīng)取消訂單的顯示器,居然又從南京普通快遞到本地,送貨員又給我送上門了,只能拒收了。所以,大家以后在京東購物,如果發(fā)現(xiàn)物流不是常規(guī)路線的話,一定要長個心眼,切記。
2、買大物件不要湊單,有的時候買了一個大件,又需要一個不足79元的配件,往往會湊單免運費。但是一旦這樣下單,大件需要取消訂單或者退貨,那么京東就會認為你是拆單行為,券不再返還,甚至不讓你再領類似優(yōu)惠券。所以,多花5元運費,多花5元運費,多花5元運費,重要的事說三遍,給自己一個后悔的機會。
顯示器到家的時候,我還在單位上班,老爸收貨后在電話里反復問我,你確定買的不是電視機?
而且很快成為了小朋友的大玩具,一到家小朋友第一件事就是拉著我要開。


2、外包裝介紹
選用黑色作為包裝盒底色,正好將窄邊框的設計凸顯,外觀上給人以視覺沖擊力。華碩在宣傳方面還是比較老實本分的,在所有的宣傳圖上原原本本地保留了顯示器的內(nèi)側黑邊,不像某些三個字母的品牌硬是PS出一個無邊框,一開機就變成大黑邊。

背面是一個產(chǎn)品的俯視圖,突出的是屏幕的超薄設計和底座的日晷設計。

側視也在說明自己有多瘦。

1級能耗,LED背光還是省電的。另外,華碩這款MX279H是由蘇州樂軒科技代工,查了一下是LG和臺灣瑞軒集團的合資企業(yè),這家企業(yè)同時也代工小米電視。


放平鋪開,準備開箱

內(nèi)包裝采用三明治結構,兩層塑料泡沫包裹并隔離顯示器

由于是超薄顯示器,所以選擇電源變壓器外置,電源方形類似小米盒子,跟其他品牌清一色的方長條形成差異。

其它配件是電源線一根,VGA線一根,音頻線一根,HDMI轉(zhuǎn)DVI線一根,這樣雖然顯示器只有2個HDMI接口和1個VGA接口,但是通過連接線的轉(zhuǎn)接,基本上無論你主機使用哪種接口,顯示器都可以接駁,獨獨沒有考慮HDMI線。缺少DP接口也算是小小的遺憾。

底座是華碩引以為豪的設計亮點,據(jù)稱靈感來自于古代的日晷(讀鬼)設計,至于像不像,見仁見智吧。

底座材質(zhì)為全金屬,圓形的底座造型能夠合理分攤面板重量,整塊鑄鐵材質(zhì)的使用也使得底座承重更加穩(wěn)定。制作工藝比較精湛,外圈經(jīng)過了磨砂工藝處理,內(nèi)圈鍍鉻形成亮圈,質(zhì)感非常突出。


底部非常貼心的配有防滑腳墊圈,既增加防滑阻力也防磨損桌面。


顯示器支架是和顯示器面板是一體設計,無法拆卸,安裝非常簡單,直接把支架插口插到底座里面,然后旋緊底座底部的螺絲即可,螺絲是免工具設計,增加了安裝的易用性,體現(xiàn)了華碩的人性化設計理念。


顯示器設計風格類家電風,寬度622mm,下邊框的金屬邊框設計類似于前幾年的日系彩電風格,摸上去冷冰冰的,不同于AOC的塑料仿金屬工藝。



邊框上注明臺灣設計

邊框左下標有部分認證logo

邊框右下是電容觸摸按鍵,金屬邊框上只是標識,觸摸鍵在下方,操作比較靈敏但是需要適應。按鍵分別是排版快捷鍵、退出/模式切換、音量快捷鍵/向下選擇、主菜單及確認、亮度快捷鍵/向上選擇、輸入切換鍵、開關鍵,工作狀態(tài)為白色指示燈、待機狀態(tài)為黃色指示燈,非常柔和,不像某些品牌用藍色led亮瞎狗眼。

雖然是窄邊框設計,還是有內(nèi)黑邊,外框 內(nèi)邊厚度約1cm,在現(xiàn)在滿世界的窄邊框設計面前算不了什么,但是在2012年發(fā)布的時候是相當驚艷的。
但是鄭重提示:面板上的膜不能撕,面板上的膜不能撕,面板上的膜不能撕,重要的話說三遍,因為那是面板的偏光板,不是面板保護膜。

兩邊底部各有一個裝飾氣孔,真正的音箱口在下邊框底部,兩個3w發(fā)聲單元。

看看接口,2*HDMI,1*VGA,音頻口。



左右下角存在一定漏光,對于這款顯示器似乎是通病,沒有什么好糾結的。

作為一款非廣色域顯示器,色彩表現(xiàn)也就這樣了,所幸無亮點和暗點。







100%的對比度下黃藍過渡存在分界,78%就過渡表現(xiàn)平滑。

亮色過渡平滑,暗色存在色塊分界。

灰階表現(xiàn)不錯,除了左上角三個暗色塊分界不明顯外,其它色塊都可以輕松分離。














2015年后生產(chǎn)的MX279H升級了防藍光模式,至于是硬件防藍光還是軟件防藍光不得而知。

華碩 MX279H雖然是一款已經(jīng)上市三年多的老款顯示器,作為ps4吧的標配,也驗證了一句話經(jīng)典不會被時間所湮沒。MX279H延續(xù)了華碩一貫高專精的產(chǎn)品風格,無論是日晷創(chuàng)意的底座設計,金屬前面板的畫龍點睛,還是豐富齊全的接口配件,B&O認證的自帶音響和中規(guī)中矩的色彩表現(xiàn),一切都體現(xiàn)著華碩的獨具匠心。即便在問世后的三年后,依然有其值得稱道之處,尤其對于外貌控、顏值黨而言依然算得上最佳選擇之一。當然由于華碩的產(chǎn)品定位,對于這樣一臺家用顯示器依然有所保留,也留下了不少遺憾。瑕不掩瑜,如果你只有1500左右預算,需要一臺27寸的大面積廣視角顯示器,那么MX279H依然是值得你考慮的選項之一。但是對于華碩而言,今天的市場與三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再經(jīng)典的產(chǎn)品也需要不斷升級來傳承和延續(xù),也才能更加符合消費者的期待和需求。
1、造型美觀,用料扎實,做工精致
2、色彩表現(xiàn)良好,符合AH-IPS的正常水準
3、接口豐富,并且通過轉(zhuǎn)接線進一步拓展,覆蓋常用接口
4、品牌有信仰加成,品控較為出色
1、未提供高端顯示器所配備的DP接口
2、沒有配備VESA掛架口,屬于華碩硬性區(qū)分家用和專業(yè)市場的閹割行為。
3、成本所限,未提供真8bit面板和高分辨率
4、依然采用PWM調(diào)光,也就是俗稱閃屏
5、存在一定邊角漏光
這段就以自問自答形式來寫吧。
(1)27寸和24寸顯示器如何選擇?
更大的顯示器呈現(xiàn)的是更大的視野,提供更寬廣的視覺感受,就跟電視機尺寸和手機屏幕越來越大一樣,用了大的就再也回不去了,我的建議是有條件上更大的顯示器。當然,同價位的24寸顯示器會提供更多附加值,比如買支架送屏幕。
(2)27寸1080p是否存在大果粒?
大果粒是顆粒感的俗稱,27寸1080P的點距達到0.311mm,看似很大很可怕,但是由于更大的尺寸會增加使用距離,在60cm距離上沒有什么顆粒感,這點不影響日常使用。
(3)是否有必要上2k、4k屏?
更高的分辨率當然可以帶來更精細的畫面表現(xiàn),如果錢包充足那就買買買吧,但是請注意分辨率提升不僅僅是顯示器的事,整個系統(tǒng)的性能特別圖形性能要與之匹配,所連帶的是整個平臺的換代升級。
(4)AAA品牌顯示器就是BBB品牌的工廠代工的,是否買BBB品牌的也一樣?
誠然,現(xiàn)在代工形式非常普遍,也有利于降低產(chǎn)品成本,提高產(chǎn)品市場競爭力。但是代工分為OEM和ODM兩種,如戴爾、華碩一類的品牌代工形式為OEM,自主設計產(chǎn)品、設計電路、提供部件和編寫驅(qū)動等,代工廠只是代為組裝,最多幫助制造產(chǎn)品外殼,且產(chǎn)品質(zhì)檢標準也較為嚴格。另外,一些如飛利浦等品牌的顯示器業(yè)務已經(jīng)為AOC等代工廠所收購,最終產(chǎn)品只是AOC將自有產(chǎn)品重新貼牌而已,提高產(chǎn)品的豐富度,增加產(chǎn)品附加值,所以你如果看中某款飛利浦顯示器,那么應該不難在AOC產(chǎn)品線中找到孿生產(chǎn)品。
(5)市面上多數(shù)IPS面板都是LG提供的,是否LG的顯示器就是最好的?
從我逛電腦城的經(jīng)歷看,十年前電腦城處處都是LG顯示器,而如今LG已難尋覓,鋪天蓋地的是AOC。LG在這幾年已經(jīng)進行了轉(zhuǎn)型,將重點從終端產(chǎn)品轉(zhuǎn)向上游面板供應,既然通吃上游面板又何必跟自己的客戶搶終端市場呢?所以,LG的產(chǎn)品線是相對較短的,它的高端型號承擔新研發(fā)面板的試水和展示任務,低端型號則更多是消化面板庫存。畢竟,一旦某個批次面板被某些挑剔的客戶退回,HKC這些山寨廠又無法全部吃進,自己就得想辦法把面板消化掉,所以LG的低端顯示器價格可以做到非常低。
好了,就先說這么多了,如果對這個話題有興趣可以在討論中一起探討,愿大家都能買到自己心儀的顯示器。
下一篇,我將提供一個化腐朽為神奇小竅門,大家拭目以待。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1028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