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老舊圩鎮存在問題(美麗圩鎮東莞故事⑤)
發布時間:2024-09-10閱讀(18)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雷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嶄新的民居沿著柏油路整齊排列,清澈見底的河涌魚翔淺底,榕樹下孩子們嬉戲玩耍,涼棚邊老人們或下象棋、或彈奏古箏,麻二公園里居民們三五成群伴著音樂跳起了舞……金秋九月,走進東莞市麻涌鎮麻二社區,嶺南水鄉村落的安靜祥和與精致優雅迎面襲來。讓人不免感嘆:這就是大家魂牽夢縈的畫里鄉村。

畫里鄉村長卷的繪就離不開美麗圩鎮示范點的創建。近年來,麻二社區以“美麗圩鎮”為主題,動員廣大居民群眾,推動全域環境衛生整治提升,實行“三清、三拆、三整治”,著手“微改造,小提升”,著力解決社區環境“臟亂差”問題,實現社區內垃圾不亂堆亂放,房前屋后干凈有序,村莊環境整潔宜居,村容村貌提升明顯。
以問題為導向促社區面貌大變樣

麻二社區位于麻涌鎮中心區,東臨麻涌河,是麻涌鎮面積較小、人口較多的社區,也是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點社區。
和如今看到的道路暢通、綠意盎然、小河交錯、設施齊備不同,過去的麻二社區交通不便,文化康樂設施陳舊,村巷苔蘚斑駁,雨天臟水橫流。
“問題出在哪里,我們就要解決哪里。”麻涌城管分局駐麻二社區城管片長趙中原告訴記者,針對臟亂差,麻二社區始終以問題為導向,逐個擊破。僅今年,就已累計清理屋前屋后亂堆放300宗、衛生死角120處,拆除亂搭雨棚和危屋各2宗,整治“三線”( 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14處。
趙中原還告訴記者,提升村容村貌,并不是“一錘子買賣”,更需久久為功,建立常態長效的環衛保潔與管護機制至關重要。
在這一原則指導下,麻二大部分道路完成了治污管網治理;建設和完善一批環衛設施,每天處理轉運社區垃圾,還有專人上門收集大件垃圾,給社區環境衛生提供了硬件保障;以房前屋后河塘溝渠、排水溝等為重點,定期清理水域漂浮物。有條件的地方實施清淤疏浚,采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逐步消除黑臭水體;完善“門前三包”責任制及路長制、巷長制、所長制、河長制,各個巷道、公廁、河道都有專人定期巡視,確保社區環境從變美到一直美。
微改造,讓美麗社區更添精致

家鄉的美麗蝶變,社區居民看在眼里,更樂在心里。記者走訪當天,正在沿河東街與鄰居拉家常的董阿姨迫不及待地和記者攀談起來。董阿姨告訴記者,現如今,社區不僅顏值變高了,精致的小景更給他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記者了解到,董阿姨口中的精致小景正是近年來,麻二社區在市、鎮大力支持下,立足現有水鄉自然環境、村容村貌和文化特色,在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等方面進行微改造所取得的成果。
麻二社區黨委委員雷建朋告訴記者,在景觀建筑方面,社區對麻二公園景觀建筑,包括軍城城樓、休憩廊亭、河涌兩岸涼棚、體育健身設施等進行建設或升級改造,使得社區的嶺南水鄉特色風貌更加彰顯,歷史文化內涵更加豐富。
此外,社區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通過新增節點和美化原有基礎節點的方式,對各片區街心小公園進行升級改造,增設或更新一系列文化景觀小品。“利用雕塑、石刻、對聯等形式,將歷史典故和民俗風情進行多層次、全方位、形象化展示,不僅蘊含樸素的生活哲理,還對廣大居民有很好的啟發作用,成為了社區一道亮麗風景線。”雷建朋說。
同時,麻二還對居民房屋外立面進行修繕美化,有針對性地清除無保護價值的殘垣斷壁,并結合現有古梅香韻,繪制彩繪,確保住房外立面在基本統一的同時,呈現濃郁的莞邑風采。
微改造,小提升,實現了大效果。“以前沒有的現在有了,以前有的現在更完善了。居住在社區里,真的像居住在景區里。”董阿姨笑著說。
以美麗圩鎮創建帶動美麗風貌帶建設

“太治愈了!”九月的最后一個周末,市民黃小麗帶著自己6歲的女兒來到麻二社區香蕉文化園游玩。看著扎著馬尾辮的孩子在彩色瀝青路上張開雙臂暢快奔跑,臉上的童真笑容與身后的縱深美景相互襯托,讓黃小麗覺得空氣都是甜的。
“我一有空就帶孩子來這邊走走逛逛,這里遠離塵囂,花團錦簇,植被茂密,水質也很干凈,讓我全身心都能得到放松。”黃小麗告訴記者,香蕉文化園是他們家短途戶外游玩的首選地。
據了解,2011年,為創建東莞名村,香蕉文化園作為麻二社區的文化工程而設立。
美麗永無止境。2021年,麻二社區又以美麗圩鎮建設為抓手,繼續結合社區原有的古梅鄉韻文化、蕉林、嶺南水鄉特色,升級了香蕉文化園周邊配套,并圍繞香蕉文化園建設了長度約3.3公里的萬里碧道,打造了一個集自然觀光、農旅體驗、文化感悟于一體的鄉村旅游風貌帶。
“蕉苗識別辯不休,惟認紅線掛肩頭。身軀結實蟲害少,四時蕉果綠油油。”作為麻二香蕉文化特色的展示平臺,現如今,香蕉文化園在道路兩旁各設立了14個對稱的石雕作為展示主體,每個石雕都以圖片和通俗易懂的打油詩的形式,鮮活生動地將28個不同季節成熟的香蕉品種的特征、種植特點等知識呈現給游客。
“香蕉文化園優化了生態、生產、生活空間格局,加深了人們對香蕉的認知,更成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雷建朋說,隨著周邊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這里不僅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也是社區風土人情的宣傳推介窗口,一個綠色、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圩鎮從構想變成了現實。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鍇躍
校對 | 謝志忠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11790.html
下一篇:神舟十三號到空間站要多久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