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13閱讀(5)
鞋子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個物品,絕大部分人每天都需要穿鞋十幾個小時!正因為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太常見了,所以很多人就忽略了鞋子的重要性 ,在選擇鞋子的時候,更多的是憑借外觀或者僅僅只看尺碼進行挑選,殊不知,這樣挑選鞋子,你可能買到的只是合腳的鞋子,而不是合適的健康的鞋子!

鞋子是穿在腳上的,而腳的結構是很復雜的,有足弓、腳趾、足跟、腳踝等結構,還有反射區、穴位以及各種韌帶肌肉等。如果把身體比作一棟大樓,那么腳就是我們人體這棟大樓的基座,如果我們只以尺碼為標準,沒有為我們的腳挑選到一雙合適的鞋,健康的鞋,導致腳部出現了問題,那么最后就很可能會影響到我們人體的整體健康。因此,我們在挑選鞋子的時候,不能僅僅只關注尺碼、做工、用料、款式,我們還需要多考慮一條健康標準,那就是鞋子的足生物力學。

足生物力學一般是應用在保健康復領域的,是很多運動損傷康復中心和形體矯正中心的常用學科,但是運動損傷康復和形體矯正很多時候做的是問題產生之后的調整和矯正,如果我們買的鞋子合適,符合足生物力學的話,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穿鞋降低一些足部問題產生的概率。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樣的鞋子才算是符合足生物力學標準,符合健康標準的呢?
1要有足弓支撐足弓是由足的跗骨,跖骨借韌帶、肌腱共同組成的一個凸向上方的弓形結構。足弓可分為前后方向的縱弓和內外方向的橫弓。縱弓又可分為內側縱弓和外側縱弓。內側縱弓(下圖A-C)較高,有較大的彈性,故又稱彈性足弓,起緩沖震蕩的作用。外側縱弓(下圖B-C)較低,彈性較差,主要與維持身體直立姿勢有關,故又稱支持弓。橫弓(下圖A-B)由三塊楔骨、骰骨及跖骨的后部構成。足弓呈弓形結構,使足具有堅固、輕巧和彈性,可承受較大的壓力和緩沖行走、跑、跳時對身體所產生的震動,同時還可保護足底的血管和神經等免受壓迫。

足弓是人體重要的減震支撐結構,起著穩定人體的作用,是需要使用一輩子的,所以我們要省著點用,要保護好!如果一個人的足弓尤其是單側足弓塌陷了,那么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很大,塌陷掉的足弓,會讓腳失去對人體的減震和穩定支撐作用,無論是行走還是站立,都會更容易感到疲勞。并且,如果足弓塌陷掉,人體不平衡不穩定,那么上層的膝蓋關節、脊柱、頸椎等,都會受到附帶影響,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如脊柱彎曲、膝蓋的異常磨損、骨盆錯位、高低肩以及各種關節疼痛等。

足弓支撐有多重要呢?很多NBA球星,因為常年進行劇烈的運動,足弓承受的壓力很大,為了能夠獲得一雙貼合腳型能給足弓提供支撐的鞋墊,需要花費數萬人民幣去定制!下面這個案例,是一位足弓塌陷的小孩,因為足弓塌陷,導致出現膝蓋疼痛、高低肩以及脊柱彎曲的問題,無論是外在形象還是內在健康,都因為足弓塌陷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在挑選鞋子的時候,是否有足弓的保護和支撐非常的重要。

我們如何判斷一雙鞋子是否有足弓支撐呢?那就要看它的鞋墊了,一般帶有足弓支撐的鞋子,在鞋墊足弓部位會有突起的拱形設計,這樣才能為足弓提供支撐,保護足弓從而保持人體的整體穩定平衡。

2能穩定足后跟
人的足跟是由跟骨和周圍的肌肉、韌帶、關節等組成的一個結構,相比足弓,足跟這個結構要簡單一些。正常情況下,足跟骨與地面呈現垂直狀態,是人體的重心支點和主要受力點,但是如果我們有一些不好的行走習慣或者穿了鞋后跟太軟的鞋子的話,就有可能導致足后跟得不到足夠的穩固而慢慢歪斜。足跟和足弓有密切關系,如果足跟出現了歪斜,那么足弓也很容易跟著出問題。如下圖所示,足跟往外傾斜,往往伴隨著扁平足,如果足跟往內傾斜,那么就多伴隨著高弓足。

我們來看下面的這個案例,這個孩子就是因為穿了缺少后跟穩固的鞋子,時間久了之后,這個孩子的足跟慢慢的就朝內歪斜掉了,而足跟歪斜掉了之后,這個孩子就出現高弓足,同時伴隨著膝蓋疼痛和脊椎不正的問題!所以我們在挑選鞋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免選到那些鞋后幫沒有足跟穩固的鞋子。


那么,我們該如何判斷一雙鞋的鞋后幫是否缺乏足跟穩固呢?我們可以通過手的按壓進行簡單的測試,在正常使力的情況下,如果一雙鞋的后幫可以輕易被壓塌變形,那么我們就可以判斷這雙鞋的鞋后幫不具備足跟穩固性。(下圖為反面示范)

3鞋子彎折點要符合腳部結構我們在行走的時候,腳掌的彎曲部位是處于三分之一的位置,也就是腳趾根部的位置。一雙好的鞋子,在行走時其彎曲部分應該是要與腳的彎曲部位一致的。如果鞋子的彎折點和腳部行走時的彎折點不能對應,長時間穿著這樣的鞋子行走,既不舒適,也容易對腳部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下圖為正確彎折點示范)

如何判斷一雙鞋子的彎折點是否正確呢?那就是在挑選鞋子的時候,可以一手按著鞋頭一手按住鞋后幫,然后向上發力彎折,看下鞋子是從哪個位置開始彎曲,如果是從鞋頭開始三分之一處就是合格的。(下圖為錯誤彎折點示范)

4鞋子不可以擠腳
穿小鞋,是很多人都會踩的嚴重穿鞋誤區,所謂的穿小鞋,就是鞋子前掌部分比腳還小,腳在鞋子里是一種被擠壓的狀態,而很多人穿小鞋的原因,一個是覺得鞋子小點更好看,另外一個就是不會判斷鞋子是否合腳。穿小鞋的危害其實很嚴重,首先,穿小鞋會讓腳趾和腳掌受到擠壓,血液流通不暢,很多拇指外翻者,都是因為常年穿小鞋導致的,甚至說穿小鞋是現代裹腳都不為過!

鞋子擠腳有時候跟尺碼無關,即使是尺碼標準且和你腳尺寸對應的鞋子,也有可能因為一些特殊的設計而擠腳,比如尖頭設計。另外,人的腳趾,其實是具備一定的抓握能力的,很多剛出生的小孩子,腳趾頭都能夠進行大幅度的抓握動作,而很多現代成年人的腳趾,因為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加上長時間在硬水泥地面行走,大部分都已經失去了抓握能力。如果一雙鞋子的前部空間充足,就能讓我們腳趾頭的活動起來,腳趾頭的活動,可以帶動足弓肌腱和韌帶,有助于足部健康。

那么,如何判斷一雙鞋的鞋頭是否足夠寬不擠腳呢?首先自己試穿的時候要認真的感受,大腳趾外側和大腳趾根部以及小腳趾外側是否觸碰到了鞋子邊緣,腳趾能不能自由活動。再或者在試穿的時候將鞋子的鞋墊抽出來把腳踩上去,判斷標準是鞋墊不能比腳小。當然,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加寬鞋頭設計的鞋子,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下這類鞋子,這類加寬鞋頭設計的鞋子,比較少會出現擠腳的問題。(右圖為擠腳示意,左圖為寬敞示意)

5鞋底有足夠的支撐性抗扭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很多人對于鞋子的舒適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為了提高舒適性,很多鞋子在設計的時候,都把鞋底設計得很軟。但是大家其實沒有意識到的是,太軟的鞋底,其實并不利于我們腳部的安全和健康。一雙好的鞋子,鞋底不能單純只有軟,還需要有一定的支撐性,也需要有足夠的抗扭性,這樣才能降低崴腳的風險。(下圖為鞋底抗扭不足示范)

人是使用雙腳走路的,一旦因為沒穿對合適的鞋有一個腳崴了,那么兩個腳之間的受力狀態就會發生變化,人體的整體平衡就會被打破,時間長了之后,就會導致體態受到影響,危害到人體健康。

我們來看下面這個案例,這是一位在經歷過崴腳的孩子,在崴腳后,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他的走路姿態和身體形態都發生了改變,如果不及時進行矯正,崴腳的不良影響可能就會影響到他一輩子,而且這個不良影響會隨著時間越來越明顯。而這個孩子,崴腳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穿的鞋子,鞋底非常的軟,沒有足夠的抗扭性。

那么,如何挑選到一雙有穩定支撐,還具備抗扭性能的鞋子呢?我們可以參考下面這兩個動圖,在選鞋的時候進行一個測試,如果鞋子中底有緩震有支撐,并且輕易無法對鞋子盡行扭曲變形,這就是符合力學標準的鞋子。


腳是人體的一個重要部位,關注腳部健康,學會正確健康的選鞋穿鞋,是我們健康人生的一門重要課程,希望每個人,每個家長,都能在穿鞋上這件事情上重視起來,而不再只是簡單的用尺碼來衡量一雙鞋是否合適!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13098.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