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時(shí)尚>小虎頭鞋(虎頭鞋記憶中愛的感覺)
發(fā)布時(shí)間:2024-09-13閱讀(14)
一個小小的生命,是一個家庭的愛與希望。
幾層棉布,千針密線,繡出一個栩栩如生的虎頭,更藏著一顆愛你的心。
誰家稚子蹣跚學(xué)步?誰家祖母夜里挑燈?
穿在腳上的不僅是一雙鞋,更多的是滿滿的愛。

作為一個90后,我是穿著奶奶做的虎頭鞋長大的。奶奶的針腳很好,刺繡也很美,做出來的虎頭鞋像是真的一樣,威武英氣。
媽媽說,小時(shí)候,我最喜歡奶奶做的虎頭鞋了。然而,我長大了,鞋小了,奶奶走了,我留下了一雙虎頭鞋,一雙奶奶做的虎頭鞋。



虎頭鞋是漢族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的童鞋,鞋前臉兒和鞋幫上繡制虎或虎頭圖案。在小孩一周歲的時(shí)候,家中長輩開始為其穿上虎頭鞋,既讓蹣跚學(xué)步的孩子可以穩(wěn)穩(wěn)地走路,也祝福孩子平安喜樂,還可以驅(qū)鬼辟邪,保護(hù)孩子沒病沒災(zāi),飽含了長輩對兒孫濃濃的舐犢之情。
虎頭鞋做工復(fù)雜,一雙好的虎頭鞋必須全部用手工縫制:需要打袼褙(gēbèi)、納鞋底、做鞋幫、繡虎臉、上鞋幫,最后還要扎上虎須,縫上帶子。有些富貴人家還會在虎頭上使用刺繡、撥花、打籽等多種針法。虎頭鞋面的顏色以紅、黃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處常采用粗線條勾勒,夸張地表現(xiàn)虎的威猛。




打袼褙
袼褙是做虎頭鞋必備的一種材料,鞋底和鞋幫都是用它做成的。首先在一個平面上鋪一層紙,再把一層層的碎布用面粉做的漿糊粘在一起,碎布要貼得平整,均勻,這樣孩子穿上才會舒服。然后再將貼好的碎布晾干,揭下來的一大張厚布就是袼褙。

納鞋底
首先用鞋底樣做模,剪下做鞋底要用的袼褙,一般一只鞋底用3-4層,做一雙虎頭鞋就要連續(xù)剪6-8片袼褙。然后分別把兩只鞋底的袼褙疊在一起,用粗麻繩簡單的縫一下,這就是鞋底的雛形了。
包邊、鋪底都是對鞋底的美化處理,包邊所用的布條寬度大約有 2厘米,顏色較淡,多為淺色的小方格布料。剪布條時(shí)要格外注意,不要順著布料的紋理剪,而是要與布紋成45度角,斜著剪,否則布條較窄,容易脫線。包邊時(shí)要順著鞋底的走向,均勻而平滑的將布條包在鞋底四周,兩側(cè)布條所留寬窄一致,才算是功夫到家了。

鋪底就是在做底的一面先鋪上兩層碎布,再鋪一層純色的軟布,這樣納出的鞋底飽滿有力、美觀大方。鋪的最后一層軟布,應(yīng)略大于鞋底,縫制時(shí)要將布邊向里折進(jìn)去,使它又略小于鞋底,然后再用細(xì)小而勻?qū)嵉尼樐_將其縫住。
做好了上述準(zhǔn)備工作之后,就開始納鞋底了。別看鞋底被踩在腳下,只有走路抬腳的那一瞬間,才能露一下臉,可這鞋底的線花卻大有講究。選線要選擇與鞋底顏色反差明顯,但還要搭配協(xié)調(diào)的彩線,彩線一般是由多股細(xì)線擰在一起的粗線。
由于鞋底比較厚,納鞋底時(shí)還時(shí)常會用到針錐,針錐扎孔、大針引線,拉線、緊繩一氣呵成。線花還可以納出各種形狀、有斜排列、十字花、菱形,以及能夠想象出的各種圖案。心思精巧的人,總會納出與眾不同、惹人羨慕的線花來。

做鞋幫
鞋幫同樣是用袼褙做成的。用鞋幫樣兒做模在袼褙上剪出鞋幫的大概形狀,一只鞋幫是由這樣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兩塊袼褙縫制而成的,所以我們要剪四塊做鞋幫的袼褙。剪下后簡單地與樣子縫到一起,再進(jìn)行仔細(xì)的裁剪,去掉多余部分。注意鞋幫的后部和前部要多留一些,大約寬于樣子0.5厘米,以便最后縫合。
鞋幫面兒多為綢緞,或紅或綠,顏色鮮艷;鞋幫里子則選擇棉布,柔軟舒適,顏色淡雅。將剪好的面兒和里子用漿糊粘到袼褙上,位置要對準(zhǔn),粘得要平整,鞋幫面可以只裁剪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可以不貼,因?yàn)檫@部分將來要上虎臉。貼好晾干后將整個鞋幫裁剪整齊。

繡虎臉

虎臉的制作才是真正的藝術(shù)活,由祖輩傳下來的經(jīng)驗(yàn),加以生活小情趣,心靈手巧的女人信手拈來就是一個生動的造型。女人們將剪好的樣子放在用來銹制虎臉的黑布上,用筆描出花型,然后便開始手工刺繡。繡虎臉先從虎的五官開始繡,再繡一個大大的王字,最后再用金色絲線勾邊,這樣這個虎臉的氣勢就出來了。最后再扎上胡須,真是一個威風(fēng)凜凜的百獸之王。
剪下繡好的虎臉,剪成與鞋幫前半部分相同的形狀,爾后結(jié)合包邊把虎臉上到鞋幫上。包虎臉?biāo)玫牟紬l與包鞋底的要求基本相同,可再窄一些。將虎臉放于鞋幫前部即上虎臉處,而后把包邊布條放于虎臉的上方,對齊邊沿,將三者縫在一起??p制時(shí)沿著虎臉的走向,順序?qū)⑵淇p起,包括兩只虎耳朵。然后將布條翻下去,再縫一次,這次針不要扎在布條上,而是細(xì)小的扎在繡虎臉的黑布上,這樣從正面看上去是看不到針腳的,這虎頭鞋也才算做得精致、地道。
上好虎臉后還有一道工序就是掩鞋口。掩鞋口其實(shí)就是把鞋幫上留作鞋口的地方,也用同樣的方法進(jìn)行包邊處理,使鞋看起來整潔、美觀、大方。這樣整個鞋幫部分就算是準(zhǔn)備好了。


上鞋幫
待鞋底和鞋幫全都準(zhǔn)備齊全之后,就要把它們縫到一起了,也就是上鞋幫。先把鞋幫前端虎臉處對折,縫合。再把留作虎臉的部分緊帖著縫到鞋幫的前端。
上鞋幫時(shí),先從前端虎臉處開始,針腳扎得要勻,線繩拽得要緊。還可以將鞋幫的底邊向里折一小溜,以方便扎孔。上鞋幫需要針錐、麻繩和大針相互配合,針錐扎孔、大針引線,拉線、緊繩一氣呵成。在兩側(cè)都上到中間時(shí),將鞋幫后部比量合適后縫起來,再繼續(xù)上完鞋幫。

扎虎須
虎須是用彩色毛線做成的。首先選擇與虎頭鞋顏色協(xié)調(diào)的毛線,取大約有六七根的一小綹,在手指上繞幾圈,剪斷后扎在虎嘴的兩側(cè),并修整成絨球狀。剎時(shí),這虎頭鞋就又多了些靈氣。待孩子穿上這虎頭鞋,走起路來,這兩個絨球做的虎須上下顫動,十分惹人喜愛。


時(shí)光流轉(zhuǎn),虎頭鞋的臉部造型變得豐富多彩,有母子虎、麒麟虎、王字虎、雀虎雙喜等等,還在虎臉上加了許多其他的小動物,如蝴蝶、蜻蜓、喜鵲等等,花樣繁多。
虎頭鞋講究送雙不送單,六雙、八雙十二雙,多多易善,寓意孩子福祿雙全。每一雙虎頭鞋都是一份祝福。幾縷彩色的絲線來來回回間就變成了一張栩栩如生的虎臉,雪白的壽桃鼻,黑漆漆的老虎眼,粉嘟嘟的蓮花臉,都是最樸實(shí)而又真摯的愛。
虎頭鞋始于民間生活,變成了民間藝術(shù),繼而變成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然而,它本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是每一對祖孫、每一對母子共同的回憶。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1335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