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達芙妮為何關店(達芙妮宣布徹底關閉實體店)
發(fā)布時間:2024-09-13閱讀(20)
01 達芙妮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

昨日,達芙妮于香港交易所發(fā)布2020年中期財報,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期內營業(yè)額同比減少85%至約2.12億港元,股東應占溢利同比增長63.77%,但仍虧損1.41億港元。

根據(jù)公司往年財報顯示,自2015年以來,公司營業(yè)額開始持續(xù)下降,且利潤連年虧損,而且虧損額度越來越大。

當前,公司總市值3.1億港元,股價0.187元,名副其實的仙股。
達芙妮在財報中宣布,接下來將繼續(xù)進行輕資產(chǎn)業(yè)務模式戰(zhàn)略轉型,將重點放在核心品牌業(yè)務,并徹底退出包括中國內地及臺灣市場的中高檔品牌實體零售業(yè)務,關閉旗下所有其他品牌銷售點。
達芙妮是怎么一步步從曾經(jīng)的女鞋之王走到今天瀕臨破產(chǎn)的呢?
02 頂峰時期的達芙妮:6881家門店
達芙妮國際創(chuàng)建于1990年,主要從事制造及銷售女鞋,曾是中國最成功的國內品牌之一。
達芙妮國際控股原名為永恩國際集團,后來公司預測到中國女鞋市場的龐大市場潛力,因此創(chuàng)建了“達芙妮”品牌。分別推出“D28”、“D18”系列,對應20-45歲和15-30歲兩個精準的女性消費群體。曾一度風靡國內,成為時尚的代名詞。
1995年,達芙妮國際上市。

2012年,達芙妮國際從巔峰時期的6881家門店,減少至如今的不到300家。
其中,僅2019年,達芙妮國際門店總數(shù)從2820家就收縮至425家,日均關店6家。
03 達芙妮的衰落
財報顯示,達芙妮的總部辦公地址位于上海,而注冊地則是仿照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做法,注冊在開曼群島的一家公司。這讓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一個外來的品牌。

2012年,達芙妮實體店達到了6881家的頂峰后,公司決定縮小加盟比例。為提升品牌形象,2015年還去掉了中文名稱“達芙妮”,將logo改為更加國際化的“DAPHNE”、進駐購物中心、更換門店視覺形象,并清理掉一些不符合標準或盈利較差的店鋪。
此后,達芙妮還曾和美國潮流品牌Opening Ceremony、周筆暢和迪士尼推出跨界產(chǎn)品,攜手韓國設計師品牌亮相首爾秋冬時裝周。

但自2015年以來,達芙妮的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且凈利潤由盈利轉虧損后,后面幾年就再也沒有盈利過,公司股價也跌跌不休,最終淪為市場仙股。
04 達芙妮還能重新崛起嗎?

達芙妮的發(fā)展歷史,實際上濃縮了中國品牌的發(fā)展歷程。
早些年,因為制造業(yè)水平低下,再加上市場上銷售產(chǎn)品魚龍混雜,人們對于國產(chǎn)品牌沒有太多信心。導致國產(chǎn)品牌在市場中處于競爭劣勢,連李寧這樣的國民品牌,也一度面臨困境。
這就導致了一些企業(yè)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將公司注冊在海外,并卻一個“洋名字”,讓大家誤以為是外國品牌。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做法是比較吃香的,比如一家叫做“星期六”的A股上市公司,其主要品牌名字是“ST&SAT”,而女裝行業(yè)更是重災區(qū),你在商場走一圈,可以說90%以上的品牌都是英文名字,其實其中大部分是國內的品牌。
但這種崇洋媚外的現(xiàn)狀在近幾年出現(xiàn)了反轉,隨著中國制造從中低端向高端升級,國內商品質量越來越好。人們終于意識到,國內的東西其實并不比國外的東西差,尤其是前幾年代購多次鬧出在國外買回眾多“MADE IN CHINA”的笑話之后,人們終于開始覺醒,接受國內優(yōu)質商品。
隨著如“李寧”、“回力“、“百雀羚”等一批深受年輕人喜愛的老牌國貨的強勢崛起,帶動了新的一波國貨浪潮。
而那些為了迎合上一代用戶而取了“洋文”的一些產(chǎn)品,衰落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不僅僅是取了“洋名字”的中國品牌衰落,一些曾經(jīng)高高在上的真“洋品牌”也在逐漸衰落。
說到底,這是民族自信的結果,生產(chǎn)力進步的結果。

而“達芙妮”們如果想要東山再起,木頭認為,除了需要植入更多的中國本土文化外,更重要的是,深耕品質,想辦法怎么獲得90、00一代年輕人的認同是當務之急應該做的事情。
但這并不容易,你覺得呢?
木頭不薦股,只是將20多年投資經(jīng)驗分享出來,如果對您有所幫助,請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內容,順手點個贊和分享給您身邊的朋友,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感謝您閱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1426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