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海水里有什么海馬(南海中的深海綠洲)
發布時間:2024-09-13閱讀(16)
編者按:南海,浩淼遼闊,島礁星羅,資源豐富,美麗而富饒。為更好地了解南海、認知南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聯合開設“美麗南海 ”專欄,解讀南海“季風”與日常生活的關系,揭密南海“巖石圈”資源形成的萬年印記,打開南海“生物多樣性”相互作用的神奇之門,在知識的海洋快樂遨游。
深海及其底棲生物群落
國際上一般將1000m及大于1000m水深的區域定義為深海。海洋占地球表面積70%以上,其中約3/4是深度大于1000m 的深海。深海具有理化環境獨特的極端條件—黑暗、高壓、低氧,常富重金屬等物質,長期被認為不適合生物生存,也長期被稱為“生命的禁區”,直到1977年“阿爾文”號在東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海域2500m熱液噴口周圍發現了大量的蠕蟲、蛤類及貽貝等底棲生物群落。
隨后,科學家又發現了深海冷泉生態系統。深海熱液、冷泉及其生物群落的發現成為20 世紀后期最令人矚目的科學發現之一,這重新定義了生命的邊際。因受地質構造、水文動力、復雜地形和特殊理化環境的影響,深海環境與光照區的淺海海域有著截然不同的生物群落組成且孕育著特有的生物群落,例如,與淺海依賴光合作用產生的初級生產力相比,深海的化能微生物可以在黑暗的環境氧化甲烷、硫化氫等還原性物質釋放能量合成有機物,并為深海貽貝、蛤類等提供食物來源,也被稱為“黑色食物鏈”。因此,深海生物群落也是研究生命起源與適應性進化的重要場所。


圖1 南海冷泉生態系統中的貽貝床
海馬冷泉
冷泉是指分布于深海活動和被動的大陸邊緣斜坡,主要包含水、甲烷為主的碳氫化合物、硫化氫等物質,在特定的溫度和壓力下,海底儲存的天然氣水合物和天然氣會達到一種平衡狀態,使得天然氣從海底深處沿著一定的通道向海底表面擴散的過程。
海馬冷泉是2015年廣州海洋海地質調查局在中國南海瓊東南海域首次發現的大型活動冷泉,并命名為“海馬冷泉”。海馬冷泉區面積約為618km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1487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