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秦皇島發展規劃(河北秦皇島美麗港城)
發布時間:2024-09-13閱讀(15)
“1949年的秦皇島城區也就‘巴掌大’,由運煤火車道分割,道南是船員往來的商埠區,道北有魚市、柴火市,滿眼是土路、土房子。而今天,建成區面積達180平方公里,三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市,高速鐵路橫貫東西,奧體中心、文化廣場等重大建設項目拔地而起。”近日,從秦皇島港口退休、今年已經82歲的王慶普先生感慨秦皇島的巨變。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秦皇島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一座獨具魅力的海濱旅游名城。
近年來,秦皇島深入實施生態立市、產業強市、開放興市、文明鑄市發展戰略,加快沿海強市、美麗港城和國際化城市建設。目前,已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經貿往來,57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秦皇島投資置業。
建設京津冀生態標兵城市
“秦皇島是國際知名的旅游名城,優美的環境和良好的生態每年吸引著數千萬國內外游客前來休閑度假。”秦皇島市委書記孟祥偉說。2016年,秦皇島市提出“建設京津冀城市群生態標兵城市”的全新目標,以“生態立市”為引領,標本兼治實施“藍天”“碧水”“凈土”行動。
讓藍天白云成為常態。僅今年以來,就持續開展“零點行動”“利劍斬污”等專項行動,通過交叉執法、夜間執法、點穴式執法等方式,共立案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490件,集中整治“散亂污”工業企業1294家,完成23家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和87家揮發性有機物企業治理,12個重點行業68家企業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近3年來,秦皇島市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完成植樹造林152.2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4%,實現“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優美城市風貌。
2015年10月,秦皇島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四級“河長制”,將全市17條入海河流分片分段管理,建立起“日巡查、周報告、月調度、季點評”等制度,設立河長公示牌。之后又推出“灣長制”“湖長制”,納入河長體系統一管理。海水水質實現根本性好轉,很多年沒有見到的斑海豹,今年又出現在渤海灣近海區域。
實施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的“凈土行動”。目前,全市畜禽規模養殖場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利用設施1294個,設施配建比例高達93.23%。
環保部門監測結果顯示,2018年,秦皇島監測有效天數361天,達標天數285天,達標率為78.9%。PM2.5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13.6%。飲用水水源地和近岸海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均達100%,北戴河海水浴場水質一類標準比例近100%。
經濟發展生機盎然
大田也能刨出金子來。盧龍縣四季青合作社崔素梅拿土地入股,既是股東,又是產業工人,每年工資性收入就達3萬多元。近年來,秦皇島市緊緊抓住土地流轉政策,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拉長農業產業鏈條,讓農村資源變“資本”、農民變“股民”、產品變“商品”,實現以地生財、以地生金。
裝備制造業形成規模。通過多年努力,秦皇島成為全球汽車輪轂制造基地、全國最大的鋁制品生產加工基地、全國重型裝備出海口基地、百萬噸造船基地。2018年,全市共有以中信戴卡、中鐵山橋等為龍頭的裝備制造業企業12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9億元。目前,圍繞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運輸設備制造、電力裝備等重點板塊,加快產業鏈配套產品項目的引進建設,力爭到2020年,秦皇島市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達到1000億元以上。
加工業迅速壯大。食品加工產業是秦皇島工業產品種類最為齊全的行業。以糧油食品和干紅葡萄酒為主導,培育了金海糧油、正大食品等一批知名企業,2018年規模以上糧油食品加工企業55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0億元。目前,依托港口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益海嘉里千億級糧油食品加工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的臨港糧油食品加工基地、北方最大的肉類加工集散地以及東方酒谷和國際葡萄酒城。力爭到2020年,農副產品深加工率達到65%以上,糧油食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億元。
“旅游 ”奏響融合交響曲。近年來,秦皇島市瞄準國際化標準,不斷提升旅游品質,在“可知、可達、可享、可再”上下功夫,構建全域、全季、全業態的旅游新格局。實施“旅游 康養”,重點打造金士紅酒養療莊園、國際康養旅游中心等精品旅游項目,發展“藥、醫、養、健、游”一體化高端康養產業集群;推進“旅游 農業”,全市有90個村開展鄉村旅游,開辦民宿(農家樂)2800余家;推進“旅游 購物”,叫響“秦皇島禮物”旅游商品品牌,全市形成“北緯四十度”山珍土特產、“大美秦皇島”文創產品等6大系列、129個品牌、1200余種特色旅游商品(單品);推進“旅游 工業”,打造昌黎華夏莊園、山海關正大食品等一批高質量的工業旅游示范基地。2018年,秦皇島市旅游接待游客突破62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825億元,榮登“2018旅游業最美中國榜”。
樂山樂水樂康養。2016年,國務院同意設立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2017年對接各類生命健康領域企業及團隊150余家,累計簽約項目32個;2018年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8個,其中6個中心竣工并投入運營;2019年健康城分包重點項目7個,總投資61.05億元。秦皇島創新思維,先行先試,高端醫療、休閑養生、生物制藥等產業項目紛至沓來,一幅“醫藥康養游”大健康產業壯麗新畫卷正徐徐展開。“要想身體好,多來秦皇島。”這是秦皇島市市長張瑞書的“口頭禪”,也是秦皇島發展康養產業的金色名牌。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聚焦產業“靶向”招商。走進秦皇島維石住工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里,機器轟鳴,一派繁忙景象。“對自身資源進行細致梳理并明確自身特色后,必然會吸引更多有協作需求企業前來投資,由此帶來產業集群。”負責此項目的盧龍縣投資促進中心曹坤說。
秦皇島堅持引進優質資源與提升本地資源統籌推進,瞄準重點地域,以商招商、專業化招商、小團組拜訪與產業鏈招商等方式多管齊下,主動出擊、定向攻關,一批好項目、大項目盡快簽約落地。近年來,僅承接醫療、教育、文體、金融等非首都功能轉移,與京津合作項目達162個……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秦皇島首鋼賽車谷,過去的工業園區通過改造,如今上演著“速度”與“激情”交織的炫酷表演。首秦以汽車運動為引擎、聚焦高性能汽車全產業鏈、打造東北亞汽車運動文化中心,是秦皇島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縮影。
始終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關小促大、保優壓劣,為高質量發展騰出更好資源環境和更多市場空間;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加快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竣工一批的項目建設梯次銜接新格局,夯實發展基礎;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抓住產業轉型這個新舊動能轉換的重中之重,秦皇島市著力加快建設更加科學合理的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建設南部濱海藍色產業區、中部淺山金色產業區、北部山區綠色產業區等三大產業片區,培育依托沿海高速、京沈高速、承秦高速向南、中、北方向拓展的三條產業發展軸,打造一個以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的產業園區支撐點,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拓展開放融通之路。7月9日零時,隨著列車笛聲長鳴,裝載著102個標準箱韓國進口過境貨物的海鐵聯運列車從秦皇島港徐徐開出,經二連浩特出境發往蒙古國。樹立開放思維,精準布局國際化,秦皇島市“一帶一路”上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市場競爭,秦皇島市積極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城市發展融入更多“國際化”元素,形成強大的發展動力和獨特優勢。目前,已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往來關系,美國鋁業、德國威樂等57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秦皇島投資置業。
潛心“繡”出宜居城
潛心“繡”出宜居城。2016年,全面啟動“走遍秦皇島”活動,實現每一米道路、每一棟樓宇、每一個點位都有人管;每一件事情、每一項工作、每一個任務都有人抓;每一個問題、每一項要求、每一點疑惑都有人解決。活動開展以來,三級以上路長累計徒步踏查11萬多公里,發現各類問題109752個。社會反響強烈、市民長期關注的一些如背街小巷保潔標準低、廁所和游園數量不足等問題,在廣大干部盯住不放、一竿子插到底的努力下都得到了徹底解決。

“鋼鐵賽道”最高設計時速272公里。

地標建筑秦皇求仙入海處。

對老舊小區進行,讓市民樂享生活。

海港區太陽城街景。

海港區湯河風光。本版照片均由 曹建雄 攝

海港區太陽城街景。

棧道瑜伽悅身心。
文明再出發,創建衛生城。在相繼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桂冠后,2018年,秦皇島把全國文明城市的新高度變為新起點,發揚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精神,借鑒創城經驗,內外兼治、正本清源,全力以赴推進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并順利通過創衛省檢。
民之所盼政所向。秦皇島市持續加大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建設和就業再就業力度。今年以來,全市發放貸款同比增長348%,帶動就業2459人;新增城鎮就業2.226萬人。截至4月底,全市參加失業保險職工38.1萬人,新增參保職工1.4萬人,累計為7398人發放失業保險金2475.38萬元。一幅幅溫暖的民生圖景在眼前次第展開——教育越來越均等、社保越來越完善、住房越來越舒適、就業越來越穩定,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看得見、摸得到的幸福。
文化芬芳沁心田。流光溢彩的玻璃博物館記錄著城市發展的印記,底蘊厚重的山海關長城博物館講述著長城的傳奇故事,創意集聚的北戴河文化藝術產業園區流露出文化的無窮魅力……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秦皇島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記者 張寶林 通訊員 趙欣榮 肖貴奇
來源:河北經濟日報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15726.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