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美麗鄉村托起小康夢(美麗鄉村托起小康夢)
發布時間:2024-09-16閱讀(10)
柏油馬路寬闊平坦,山坪塘星羅棋布,成片的柑橘園里掛滿了果實,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與水光山色交相輝映……金秋時節,走進重慶忠縣拔山鎮楊柳村,仿佛置身于生態畫卷之中,令人心曠神怡,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美麗鄉村托起小康夢?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美麗鄉村托起小康夢
柏油馬路寬闊平坦,山坪塘星羅棋布,成片的柑橘園里掛滿了果實,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與水光山色交相輝映……金秋時節,走進重慶忠縣拔山鎮楊柳村,仿佛置身于生態畫卷之中,令人心曠神怡。
曾經“臟亂差”,而今美如畫。近年來,楊柳村先后獲得“全國生態文化村”“重慶市美麗鄉村”“重慶十大最美特色鄉村”等稱號。這個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的山區小村莊,緣何發生如此大的變化?經濟日報記者近日來到楊柳村一探究竟。
楊柳村全村1151戶3888人。“過去,村里環境差,垃圾亂扔、雜物亂堆,晴天出門一身土,雨天出門兩腳泥,晚上出去一抹黑。如今,路修好了,路燈亮了,原本雜草叢生的撂荒地上也種滿了柑橘樹,里里外外都變美了。”72歲的楊柳村4社村民劉光林沒想到,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小村莊能變成這般模樣。
鄉村要美,首先是人居環境要美。“一個垃圾遍地、水臟氣臭的鄉村,再富裕也稱不上美好。”拔山鎮黨委書記陳家文說,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當地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重要任務,除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外,還積極引導農村群眾樹立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讓農村綠起來、美起來。
記者采訪了解到,為改善人居環境,楊柳村近年來持續開展“村莊清潔日”行動,把每月20日定為“村莊清潔日”,黨員帶頭,組織人大代表、群眾志愿者開展村莊清潔大掃除。同時,通過召開“院壩會”形式,收集村民意見,建立問題臺賬,引導群眾自覺維護環境衛生,建立起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長效機制,實現了村莊由“亂”到“美”的改變。
楊柳村黨支部書記劉一武告訴記者,最近兩年,村里統一農居戶型標準,對200戶民居進行了改造提升,全村水泥硬化道路19公里,硬化人行便道30公里,村莊道路和入戶道路全部建成水泥路。同時,楊柳村全村綠化種植花草2.5公里,種植綠化樹1200株,建造花池25個,新建污水處理設施9個,設置垃圾收運點15個。
在楊柳村,變美的不只是環境,還有人的心靈。“楊柳村將德治、法治、自治相結合,促進鄉風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村民的精神和素養充滿正能量。”劉一武說,近年來,全村持續開展文明戶、書香戶等“五戶”評選活動,2019年度民主評選出了文明戶25戶、衛生戶30戶、書香戶28戶、園林戶13戶、和睦戶19戶,村民們的精神面貌和致富積極性顯著提升。
補齊人居環境的短板之后,鄉村產業發展如何破題?“楊柳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區,我們堅持宜山則山、宜水則水、宜林則林、宜景則景,培育發展符合本地特色的產業。”陳家文告訴記者,最近幾年,楊柳村立足自身山地資源優勢,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生態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
柑橘是楊柳村的特色主導產業。從山頂觀景平臺放眼望去,連片的柑橘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正在橘園里忙碌的楊柳村9社村民李璋告訴記者,2014年,自己將家里的5.5畝地流轉給了忠縣金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柑橘。“土地流轉的租金,加上果園的務工收入,一年能有3萬多元,日子越過越好了!”
柑橘產業帶動了鄉村旅游、特色民宿、農村電商、文化創意等新興業態的發展。在楊柳村的橘海中穿行你會發現,中韓文藝創作基地、釣魚場、星級農家樂、水上游樂場、鳳凰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金少穆陵園散布其間,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光體驗。
楊柳村的大變樣,吸引了不少外出勞動力回到家門口創業就業,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39歲的村民伯建紅在外打工多年,回到村子里開了一家名為“新塘灣”的農家樂。“這兩年,環境改善了,產業發展前景看好,許多游客來村里休閑旅游,農家樂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伯建紅說。
環境之美、鄉風之美、產業之美,在楊柳村串連出一幅大美圖景,托起了村民們的小康之夢。“2019年,村民人均純收入1.9萬元,今年將會更高。”楊柳村村委會主任李健信心滿滿地說,隨著楊柳村人居環境的優化和產業規模的擴大,鄉親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經濟日報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1734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