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嫘祖故里景區(嫘祖故里探新村)
發布時間:2024-09-16閱讀(15)
湖北日報記者汪蕾 江治沖 通訊員王丹 李雙駿 史迎利
航拍鏡頭下的遠安,似上天打翻在人間的調色板。嫘祖故里“畫”遠安,淡妝濃抹總相宜,繁花似錦,青山如黛,綠水如煙……2020年底,遠安榮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嫘祖故里 詩畫遠安”品牌擦得更亮了。
阡陌稻田,茶園滿山,菇棚成片……遠安的四季,一頭牽著游子的鄉愁,一頭載著家鄉的豐收。“回來了,就再也不走了!”越來越多的游子返鄉創業,他們所看重的,是家鄉誠意滿滿的期盼、綠意蔥蔥的環境、生機勃勃的產業。在茅坪場鎮白云村的大山中,80后青年周家龍返鄉種植獼猴桃,帶頭發展綠色產業,曾經的“煤礦村”現如今吃上了“生態飯”。在洋坪鎮三板橋村的田園里,菜籽壓彎枝頭,村民喜上眉梢:“油菜收割后,這里又將種上暢銷的‘瓦倉米’!”瓦倉米、鹿苑茶、食用菌……一批優質產業根植在希望的田野。
好山好水孕育好產好業。作為湖北省綠化達標第一縣,遠安生態本底優良,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動搖,奮力打造“湖北安吉”,全域旅游、特色農業等綠色產業遍地“開花”。在遠安鄉村,“綠水青山”正轉化為“金山銀山”,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優美畫卷在沮河兩岸徐徐展開。

三板橋村油菜花海(記者夏曉君 攝)

瓦倉米種植基地(通訊員何磊 攝)
茶旅融合出的“美麗經濟”
“鹿來了!鹿來了!”舊縣鎮鹿苑村鹿苑康養小鎮里,游客發出陣陣歡呼。相傳這里因古時常能聽到呦呦鹿鳴而得名“鹿苑”。如今,村里在旅游公司的創意帶動下,建起了“鹿園”,讓鹿苑名副其實。一只只可愛的梅花鹿,成為游客的“新寵兒”。“在古代,鹿苑是皇家狩獵休閑之地,鹿寓意祥瑞,鹿苑黃茶古時是皇帝貢茶,鹿和黃茶兩種尊貴祥瑞之物,融合構成了鹿苑村的特色文化IP,我們將進一步發揮鹿苑村的生態資源優勢,向游客講好鹿苑村的美麗動人故事。”湖北鹿溪河康養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道出了“引鹿回村”的初衷。

鹿苑村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

鹿苑村里的生態黃茶園
在村民們的眼里,鹿苑村里的新鮮事兒一件接著一件!
水幕電影、鄉村小火車、沖浪池、河畔燒烤……白天絡繹不絕的車輛送來一撥又一撥的游客,晚上鹿苑河畔樂隊熱鬧的表演“點燃”寂靜的鄉村,幾年前,村民們做夢也沒有想到村里會發生這些“城里樣”的變化。
吸引游客紛至沓來的,不僅有獨特的丹霞風光,還有醇厚的黃茶茶香。
丹山碧水育好茶。沿著鹿苑河畔的美麗鄉村公路,也是遠安田野馬拉松賽道,進入鹿苑村口,未見其村容,先聞其茶香。遠安縣擁有獨具一格的丹霞地貌群,丹霞紅巖夾清溪,鹿苑寺的丹霞風光尤為引人入勝。丹霞群山環抱之中,一塊塊生態黃茶園,吐露新芽。鹿苑黃茶迄今已有750余年歷史,該地出產的“遠安黃茶”是中國四大黃茶之一,早在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記載,乾隆年間被選為御用“貢茶”。
滿村盡產“黃金芽”。在鹿苑村黃茶廣場,循著茶香,記者來到村民汪孝順家里,他正在自家的黃茶加工作坊里抓緊手工炒制新茶。今年52歲的汪孝順,從18歲起開始炒茶,是經驗豐富的制茶師傅,憑借一手黃茶制作技藝,成為宜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承人。“近年來,家里每年手工炒制黃茶近400斤,產值達到60萬元左右,利潤近20萬元。”汪孝順介紹說,黃茶市場行情看好,品質優異、市場競爭優勢明顯,價格較高,是名副其實的“黃金芽”。
鹿苑村里流行著這樣一句諺語:“房前屋后一片坡,家家戶戶一口鍋,天天晚上用手搓,第二天上街去吆喝。”如今,村里市級以上黃茶制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就有5位,像汪孝順家一樣的黃茶加工作坊遍布村里,村里道路兩邊,漂亮別致、古色古香的民房,戶戶飄出茶香。很多村民家門口,經常停著外來車輛,品茶買茶,供不應求。“晚上連夜制作的一鍋黃茶,前些天就被外地客商訂購了!品質好的黃茶,一斤可以賣到近4000元。”“中茶杯”第十一屆國際鼎承茶王賽金獎獲得者,正忙著收茶農鮮葉的遠安縣芳姐貢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方小琴高興地說。

鹿苑丹霞美如畫
“全村現有黃茶基地1100畝,通過土地流轉、茶園務工、管理發包,有效帶動了158戶群眾穩定增收,戶均增收5700余元。”鹿苑村黨支部書記付煒煒告訴記者。生態美景引來滾滾客源,特色產業帶來不盡財源。2019年,鹿苑村引進外來旅游公司投資,成立湖北鹿溪河康養發展有限公司,黃茶體驗園、河畔燒烤園、天然樂水園等項目相繼完工,品鹿苑黃茶,賞丹霞美景,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來。村里以參股的形式,每年從旅游公司分得穩定的“生態紅利”,有力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地處大山深處的鹿苑村,成為“宜居、宜旅、宜業、宜商”的現代化新農村,先后被評為湖北省休閑農業示范點、湖北省綠色示范鄉村、湖北省美麗鄉村典型示范村,每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因茶而“香”,因旅而興,茶旅融合,相得益彰,鹿苑村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在付煒煒心中,鄉愁就是家鄉的碧水丹霞、詩畫田園,就是一杯怎么也放不下的黃茶,就是魂牽夢繞的淡淡茶香。家鄉的山水資源優勢,家鄉的日新月異變化,堅定了她回鄉的決心。在外工作多年,她辭去了穩定的工作,回到村里擔任村支書,帶領鄉親們圓“致富夢”“振興夢”。
網紅村里藏著長壽“秘密”
在遠安縣花林寺鎮的深山密林里,有一個“網紅村落”——龍鳳村。
近些年來,隨著遠安全域旅游的興起,昔日“養在深山人未識”的傳統古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每到周末,自駕來到龍鳳村的游客絡繹不絕。
青山環抱,古木參天,保存修葺完好的明清時期古建筑……坐落于村里半山腰的龐家灣拈花谷,風景秀麗,當地依托古民居打造的國家金宿級民宿,多次登上央視等各大媒體。
山清水秀人長壽。龍鳳村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村”,據當地村民介紹,這個常住人口只有幾百人的小山村,80歲以上的老人有68人,90歲以上的老人有11人,100歲以上的老人有3人,最高長壽記錄102歲。
在龍鳳村的山腳,有一處古樸的建筑——龍鳳長壽館,也是村里的一大“熱門景點”,吸引著前來探尋“長壽奧秘”的游客。在龍鳳長壽館里,圖文、聲像并茂,全面展現了當地居民自古以來日常生活、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等多方面詳情,生動展示了龍鳳村自然人文之美、龍鳳村人長壽和諧之因。
龍鳳村平均海拔700米,海拔高度落差近千米,山下、半山、高山往往是同季不同天,孕育了龍鳳村豐富多樣的生態自然資源,尤其是高山區,這里常年綠草堆翠、云蒸霧繞、風光旖旎。

龍鳳村里傳統古村落打造成“網紅”景區——龐家灣拈花谷精品民宿
在龍鳳村暢游一圈,在龐家灣拈花谷民宿住上一晚,走進當地人的生活,你就會探尋到“長壽村”的秘密——生活和諧安祥,生態綠色優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龍鳳村黨支部書記薛明華介紹,早在200多年前,龍鳳人就設立了“同議公禁”石碑,立下私自砍伐樹木者“罰錢一千”的村規民約,以此保護山清水秀的生態家園,龍鳳人愛護生態的優良鄉風傳承至今。一代又一代龍鳳人堅守對綠水青山的保護,村里林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到85%,銀杏、大葉樟、鐵堅杉、楨楠、三角楓等古、大、珍、稀樹種隨處可見。村里還保存有150余棟古民居、900余畝古梯田以及古井、古樹、古碑等歷史文化遺產。龍鳳村先后獲得湖北省“綠色幸福村”、“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在龍鳳村里,住著一個“網紅姑娘”——王金鳳。
“猴哥,快來吃飯啦!”連續4個月,一只野猴子幾乎每天都會來到龍鳳村村民王金鳳家“吃飯”,王金鳳將猴子到家吃東西的視頻發到抖音上,引得眾多粉絲關注。美麗淳樸的王金鳳,養成了每天用抖音記錄生活美好的習慣,辛苦勤勞而幸福的日常、家常制作的原生態美食……都是一些真實質樸的素材,得到數萬粉絲關注,累計點贊量達60多萬。

龍鳳長壽館和龍鳳村游客接待中心
“龍鳳村山好水好環境好,猴哥都光顧啦!我還專門給猴哥帶蘋果了!”去年底,王金鳳在村里偶遇一只下山來的猴子,就給猴子喂了一些吃的。王金鳳親切地稱它為“猴哥”,今年2月19日,她把去年第一次遇見“猴哥”的視頻發到抖音上,配文寫道:“猴哥餓了第一次來我家,以后就是餓了就來,吃飽了就跑,到今天是喂你食物的第40天,雖然是野的,也是一條生命對不對,只要你餓了,繼續來找我,希望猴哥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一直到現在,這只猴子幾乎每天都會準時來到王金鳳的家里,香蕉、蘋果、餅干……王金鳳把“猴哥”當成了家人,每天都會給它喂各種各樣好吃的。
她的善良,她對生活的熱愛,感染了很多人,關注她的網友,都稱贊她是龍鳳村的“金鳳”。這只山中的“金鳳凰”,始終不愿意飛出自己美麗的家鄉,如今和丈夫一起,在村里辦起了養豬場,一家老小快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在龍鳳村,還有一條“網紅公路”——石百路。連接著遠安縣花林寺鎮和百里荒景區的石百路,寬闊整潔的柏油馬路蜿蜒在海拔上千米的崇山峻嶺之中,春季兩邊山花怒放、秋季沿線五彩斑斕,沿途景觀變幻,秀麗無比,一通車就成了眾多自駕游、攝影愛好者打卡的必經之路,一組組自然景觀大片在網上“走紅”。
記者沿石百路驅車走到山頂,高山康養度假酒店、滑雪場等旅游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據花林寺鎮宣傳委員林沂威介紹,從山腳的龍鳳長壽館開始,龍鳳村探索打造出了龐家灣拈花谷民宿休閑區、店子埡農耕文化體驗區、高山康養度假區。下一步,龍鳳村將開發龍鳳大峽谷,通過大峽谷一線串珠,將多個景區連成整體,吸引更多游客前來休閑旅游。近年來,村里旅游業的發展也吸引了一些人回鄉創業,辦酒坊,開民宿………經營的風生水起。
水美鄉村里的詩意棲居
春末夏初,由遠安團縣委組織的一場青年聯誼交友活動在鳴鳳鎮九子溪特色農房小區舉行,來自該縣醫療衛生等系統的男女青年相聚在村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這里環境太美了,有城里小區的園林環境,又不失鄉村的純美!”大家紛紛拿出手機四處拍照。
站在寬闊筆直的快舟大道上,遠遠就能看見青山之腳、溪水之畔的一片“別墅群”。說是“別墅”,實際是當地村民的集中居住區。“真羨慕,好想擁有一棟這樣的房子!”很多來到村里的游客都會情不自禁發出這樣的感概。

遠眺九子溪特色農房小區(記者夏曉君 攝)

九子溪特色農房小區一角
九子溪特色農房小區占地5萬平方米,小區建設充分展現“依山就勢、逐水而居、錯臺組團、街巷里坊”的民房布局特點,融入“雙頂兩坡四出檐、脊翹梁挑本土色”的遠安農房特色,緊扣“文脈延續、功能現代、投資理性”的建設宗旨,己建成78棟農房,可供300人居住。小區公共配套設施完善,沿中央水塘布置村禮堂、村民活動中心、游客中心、休閑廣場等,營造一種“映日荷花別樣紅”的鄉村野趣。
住得好,留得下。目前村里已有15戶村民自愿參與村里三峽水鄉景區的共建共享,居家創業,打造民宿客棧,發展農家樂,增收致富。村里的“五十二號民宿”女主人王娟告訴記者,自家設計裝修打造的5間客房,吸引來自武漢、宜昌等地的眾多游客,節假日期間總是爆滿。村里在外的年輕人,有的也回到家里幫助父母一起經營民宿、農家飯館,或者到附近的三峽水鄉景區上班,“在家里住上了洋房,比在城里蝸居強!”村里一位年輕人打趣地說。
像九子溪這樣的“水美鄉村”,遠安還有很多。有人說,在這些村子里,看到了新農村的模樣,感受到了未來農村的希望。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20128.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