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古代點翠首飾是什么做的(點翠首飾華美貴氣)
發布時間:2024-09-16閱讀(14)

點翠是中國傳統的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完美結合,它是首飾制作中的一個輔助工種,先用金或鎦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背部靚麗的藍色綠色羽毛仔細鑲嵌在座上。
以此制成的首飾輕盈靈動,很有光澤,只要保存得當,長期使用依舊色彩奪目。就連京劇程派大青衣劉桂娟也曾花高價購買一副點翠首飾,并在微博上自豪曬過:
這一點翠頭面,十幾年前買的,花了12萬銀兩,今天即使是40多萬人民幣也買不到了,80只翠鳥翅膀下的一點點羽毛,經過點翠師傅的加工,變成有流動光澤的頭面,永不退色。每次演出,后臺總有化妝師或者同行愛好者,專注地看它,贊不絕口。”
《說文解字》中說,“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币虼?,翡翠并不是我們現代人誤以為的玉石,而是指漂亮的羽毛。
古時,自然界中的珍奇飛鳥比現在更多,有些鳥兒的羽毛絢麗多彩,光華閃耀,市井之中“捕鳥取羽”成了專門的生意,因為利用翡翠制成的首飾價值千金。

如果是在明清時代,無論是皇室妃嬪,還是名門貴婦,都以戴翡翠頭飾為風尚潮流。但是如果回到宋代,使用點翠飾品非但不是趕時髦,而是觸犯了官家禁忌,還會受到責罰。
我們都知道,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藝術科技高度繁榮的時代,統治者制定的許多民生政策也十分開明,能允許女子穿低胸服飾,哪怕半露酥胸也不可以接受,能允許瓦舍勾欄中,或高雅或俗氣的娛樂節目存在,為何卻在婦人首飾這樣的“小事”上,頗多限制呢?
在《生活在宋朝》一書中,作者吳鉤分享的點翠故事,或許可以幫我們找到宋朝政府明令禁止點翠的真正答案。

永慶公主嘗衣貼繡鋪翠襦入宮中。太祖謂曰:"汝當以此與我,自今勿復為此飾。"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幾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宮闈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價高,小民逐利,展轉販易,傷生浸廣,實汝之由。汝生長富貴,當念惜福,豈可造此惡業之端?"公主慚謝。
大概意思就是,宋太祖勸永慶公主以后不要再以點翠飾品為服飾,否則皇親國戚爭相效仿,那么需要的翠羽就多了,百姓們就會大量去捕捉翠鳥,取羽牟利。殺生害命,都是由這一件嵌有翡翠的衣服引起。公主生活富裕,應該心懷感激,知足常樂,不要造這樣的罪業。
很多人會覺得,宋太祖說這話是不是有點上綱上線了,不過是用了翠羽來裝飾了華服而已,怎么就扯到殺生害命,造惡業上去了呢?
但是,如果我們了解了點翠工藝的真實操作原理,也會同意宋太祖的說法。
在《珠翠光華》 書中發飾篇中寫道:
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鳥脖子周圍的羽毛,輕輕地用鑷子把羽毛排列在圖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鳥羽毛以翠藍色雪青色為上品,顏色鮮亮,永不退色。
點翠分為硬翠和軟翠。硬翠指翠鳥左右翅膀上各十根,尾部羽毛八根,共28根硬羽。軟翠指的是鳥兒身上比較細小的軟羽。
無論是奪其硬羽,還是抽其軟羽,過程都很殘忍,很多時候,取完羽毛,翠鳥就死了。即便勉強茍活,也要承受莫大的痛苦。

因此,那些看起來光彩奪目,色彩鮮麗的翡翠首飾,背后其實沾滿了無數只翠鳥的血跡。而以公主的身份佩戴這樣的飾品,必然會引領一股風潮,一旦需求多起來,以取羽為業的人,的確能發家致富,但遭殃的卻是山林中無數只無辜的翠鳥。
宋朝開始明文禁止生產和使用點翠首飾,因為該行為違背“仁政”理念宋太祖于開寶五年(972)六月,下詔“禁鋪翠”。大觀元年(1107),宋徽宗重申“禁鋪翠”的禁令:“今后中外并罷翡翠裝飾?!?/p>
宋徽宗說:“先王之政,仁及草木禽獸,皆在所治。今取其羽毛,用于不急,傷生害性,非先王惠養萬物之意??闪钣兴玖⒎勛?/strong>?!?/p> 其實古人殺翠鳥取其羽毛,和當今社會走私犯非法捕獵各種珍稀動物的行為沒什么兩樣,都是因為有利可圖。 這跟人們宰羊殺雞興致不一樣,人們吃肉是為了維持生命。但是點翠是奢侈的消費行為,并非生存必須之事。 因此在宋朝統治者看來,點翠這種工藝顯然與推行的“仁政”理念不符,是必須舉國上下廢棄,禁用點翠。 當然,宋朝統治者下旨“禁鋪翠”,不單單是基于保護動物的人道主義理念,還有經濟和民風方面的考慮。 宋朝建立之初,君王均崇尚節約儉省的治國理念,并且能夠以身作則,日常衣食住行,一切從簡,就是為了能夠從上而下,樹立典范,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 靖康之恥后,北宋滅亡,南宋時代開啟。然而也是自從南宋初年開始,民間奢華之風高漲,許多有錢人甚至用胎鹿皮制成女帽,還被視為“高大上”。 為了打擊這種奢侈成癮的審美風氣,宋高宗立了“銷金為服罪”,也就是說,任何人以黃金來裝飾衣服是犯法的行為。并且,采捕翡翠并販賣,也以同罪論處。 到后來,政府為了能將這條法令更深入地執行下去,甚至要求“廣南,福建禁采捕者”。并且,后來高宗還采取了一個更為嚴苛的建議:士大夫貴胄之家,3天內毀掉已有點翠服飾。如若不然,就要坐牢2年。 不僅如此,為了向百姓展示“禁鋪翠”的決心,宋高宗還叫人將外國進貢的600多尾翠羽拉到市場,當眾銷毀。 而且當年皇后過生日時,按照慣例,需要用到“翠毛浮動羅花五十枝,系鋪翠鏤金,真金紙制造”?,F在因為禁用鋪翠、銷金,高宗批準用“藥玉假翠葉、漆金紙充代”,類似于用琉璃仿制替代點翠制品,金紙替代真金葉。 美國東方藝術研究學者Jackon女生曾在《中國藝術》中說過:“從點綴藝術所體現的文化價值來看,再沒有比中國人對于羽飾的認識與駕馭有更高成就的藝術創造”。 在影視劇《甄嬛傳》中,甄嬛和華妃頭上戴的也是點翠首飾,也代表著她們在后宮中的至高地位。而在《雍正十二美人圖》中,則可以看出,點翠已在宮廷女眷中成為一種時尚。 到了清末,點翠在民間又風行起來,稍微富裕的人家,在給女兒置辦的嫁妝中都會加入一些點翠首飾,以期”富貴“之意。 至此,宋朝歷代君王曾堅持的節儉風尚,以及愛護珍禽,不為“不急”之事殘害生靈的“仁政”理念也再未得到延續。 1933年, 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家點翠工廠關閉,此后,點翠工藝為燒藍工藝取代,所用材料也由鳥羽變為其他替代品。 一個國家的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別遼闊,不是戰場殺敵如麻,不是耀兵異域揚我國威,不是萬邦來朝。更應該體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和諧,人對任何其他生命抱有敬畏與善意。 從宋朝歷代統治者對于點翠首飾的態度來看,我們能深切體會到:萬物有靈,生命高于藝術,即使是人類,也不能因為滿足一己私欲,隨意剝奪大自然中其他生命生存的權利。 值得注意的是,從北宋至南宋,宋朝立國300余年,二度傾覆,皆由外患引起,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覆亡于內患的王朝。 可見,宋朝清明的政治,開明的文化,以及對人與動物一視同仁的人道主義觀念,對于鞏固國家內部的穩定和繁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2056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