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16閱讀(18)
文 | 王越
所謂每一次剪發都是一場豪賭,而往往十賭九輸。
“知道”(nz_zhidao)和你聊聊,為什么托尼老師總是剪不出你滿意的發型?

(資料圖/圖)
理發店,是遠離世俗的異次元,是令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深淵”。走近美發店,仿佛走近了時尚的風暴眼——托尼老師正在為顧客焗油,凱文總監正在為VIP燙卷。推開門,響徹云霄的歡迎光臨讓你虎軀一震,但在你走進去的一刻,“命運”便不在自己手中了。所謂每一次剪發都是一場豪賭,而往往十賭九輸。出門之時,兩小時前滿懷希望的愛美人士常不禁仰天長嘆:為什么托尼老師總是剪不出我滿意的發型!
心理學把理發之后常犯的“心絞痛”看作是一種屢見效應: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當一個普通的東西或人在我們眼前頻繁出現時便會逐漸喜歡上它。意思是并非是托尼剪得丑,不過是你沒看習慣而已,多照照鏡子就好了。還有的將其解釋為“心理落差”,我們在判斷一個發型的好壞往往以明星或者模特作為比照的對象,自然會接受不了自己的造型。翻譯過來便是:發型還得看臉。以這兩個理由搪塞未免令人委屈:大多數人未必是對自己的形象有過高的估計。而有的托尼剪出來的“藝術品”的確是24k純丑,越看越丑。這一切,都是什么造成的呢?
不想讀書,就去當個“理發師”吧曾經的理發師并非是現在穿著緊身褲和馬甲,名字很洋氣的美發師,而是剃頭“匠人”。他們穿著白大褂,在街頭擺好椅子,從小箱子中拿出牛皮包裹的各類小刀、推子,鋪在一旁的水泥臺子,為街邊排隊的街坊簡單理個發,收個幾元錢。他們的手藝大多是師徒傳承,講究童子功。不過那時還沒有審美的概念,發型以清爽干凈為主多,理發師具有手藝人的耐心細致。
1990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國外理發店的時尚風吹入,下海的商人瞄準商機,從一線城市到縣城,將新型發廊開遍了全國各地。初時發廊的技術要求尚不高,是勞動密集產業,理發師成為了十六七歲輟學少年的無奈選擇。沒有審美底蘊的發展模式為今后的理發業亂象埋下伏筆,這其中,甚至有些理發店掛羊頭賣狗肉,從事色情行業的勾當,以至于“洗頭妹”的稱謂在那個年代被大眾污名化。而理發師則被老一代看作是最沒文化與前途的專業。時至今日,“理發師”依然是一個會因為觀念偏見而導致難結婚的職業。行業傳統成為一種惡性循環,高素質人才不愿入行,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一直較難提高。
理發人才培養的需求太大,于是便有了美容美發專修學校。沒有任何基礎,只是想要學一門手藝的年輕人,只需要幾千上萬的學費,便可速成理發師。創意和審美除了長期的實踐觀察、對形象設計的熱情和愛,還需要美術基礎,教育積淀來培養,速成式教育卻難造就好審美人才。

(資料圖/圖)

曾經的剃頭匠和現在越來越“新潮”的美容美發店(資料圖/圖)
既然如此,按理說只要認真對待工作,關注時尚行業,積極鉆研摸索,不出幾年,一個好審美技藝高的理發師也就練成了呀,為什么還是好的理發師依舊像是珍稀動物般,尋尋覓覓而不可得呢?
當理發師成為“辦卡師”從1990年代發廊遍地開花開始,理發店便以利益最大化為導向,在最短時間內擴大店面數量,做大資產規模成了大多數理發店的唯一目標。于是,不少理發店開始用辦卡打折的方式吸引現金流,將理發師工資結構調整為以辦卡提成為主。各地理發師的工資結構并非單由手藝高低決定,他們主要的收入是靠拉攏顧客開卡、充值,并從其中抽取提成。據公開報道,行業內提成比例基本確定在8%—20%。營銷至上的風氣讓發師賣卡比好好剪發來的更快,專心提高技能不如能聊能侃會忽悠。
此外,理發師在店內的職位評級也與開卡的營銷收入緊密掛鉤。由于職位越高固定工資越多,因此為了保住級別不被降級,理發師必須得不停推薦高價服務和套餐給顧客。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介紹:你覺得不好看,染個色就可以;卷發比直發更適合你。發型設計已經不再以美觀為第一要義,能拉動更多消費的項目強行成為“最適合你的”。
消費者常常調侃:“我們比盲人按摩更需要的,是啞巴理發師。”這也是營銷壓力下的理發師不得已的選擇。每天清晨和午餐之后,理發師和洗頭小妹們還會集合在理發店門口,做早操和集體喊話。這樣的洗腦式行業管理模式和整個行業營銷至上的理念是分不開的。

理發店營銷套路多(視覺中國/圖)
剪一個好發型有多難那么,適合自己的發型只能靠碰運氣嗎?當然不是,只不過掌握這個普遍規律,并不簡單。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啞巴理發師,高超的剪發技巧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掌握人體的頭骨形狀。好的發型追求頭臉比的勻稱,使得正面看起來是頭骨正好包住臉部。很多女性會覺得頭發貼頭皮難看,男生會不敢嘗試板寸,就是因為亞洲人頭發生長部分的顱骨大多比臉最寬的部分窄,將顱骨部分留長留高和蓬松,會修飾臉型使之流暢。不當的發型處理會使得臉大頭小的缺陷被放大。顱頂高(發際線到頭頂的垂直高度)也是被考慮的因素。顱頂高度高會顯得身高高,發量多,頭臉部線條舒展。顱頂低的人要是理發師依然統一為其做流行發型或者一概剪短將不會起到修飾缺陷的作用。
此外,理發師還需要依據臉型來設計發型。理發師往往會建議:圓臉最好拉直,可以讓臉變得更長,長臉燙卷會讓臉型柔和。但落實到實際大多數時候是“假裝為你設計一下”的噱頭。臉型真正需要發型修飾的一是流暢度,和風格問題。比如圓臉加上可愛的五官往往會有甜美氣質,一味拉直反而會弱化本身的感覺。太陽穴凹陷、顴骨突出都有相應的發型解決方式。
這還不算完,理發師還需要對三庭五眼的細致分析。“三庭五眼”是人的臉長與臉寬的一般標準比例,不符合此比例,就會與理想的臉型產生距離。三庭五眼協調會讓人覺得標致,不協調時便可以用發型調節:用露額頭挑高頭頂的方式增長上庭,用側面頭發遮臉的方式來縮短下庭寬度等。這些都需要職業與審美偏好等等的綜合判斷,以及對五官風格,身高和整體氣質的把控。

發型只有和頭型、臉型以及個人風格相配時,才能煥發光彩。(資料圖/圖)
好的發型的設計難度不亞于醫美,對理發師的審美能力不低于整形專家。但我們常常碰到的理發師卻總是自詡為藝術家,以標榜藝術的方式否定美的標準,用照片、美顏和話語造夢讓顧客忘乎所以,用以掩飾自己專業上的缺陷。
90年代發廊剛開始發展時市場尚有信息不對稱,理發行業從業者擁有權威話語。但在互聯網時代,信息不對稱逐漸消失,消費者的審美可能增長的比理發師還要迅速,理發師再自稱“你覺得不好看是因為你欣賞不了”“你不懂審美”可能會招致反感。
很多愛美的女性千里迢迢去日韓理發,日韓的好發型是怎樣誕生的?日本的理發師不叫托尼、凱文或是艾倫,而是一個受人尊重的職業。他們的行業培訓兩年起步,光是學費便有300多萬日元,在艱苦的學習培訓之后還有難度較大的國家準入考試。通過考試才能進入實習期。其專業程度可見一斑。
而在中國,托尼老師的專業往往體現在,你完全無需事先和托尼強調溝通發型設計,因為在你坐在椅子上的那一刻,他就已經設計好了一個讓你想死的發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2190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