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18閱讀(13)
來源:中工網
李媛還記得小時候,從事地質工作的母親永遠是家中最忙的人。多年后,當李媛成為一名珠寶檢測專家,擔任上海豫園珠寶時尚集團有限公司檢測中心執行主任,也要天天和“石頭”打交道時,她更會想起母親專注工作的模樣,只是如今,最忙碌的人成了她。
從業16年,李媛始終堅守一線,年均檢驗寶石飾品12萬件,帶領上海珠寶企業中首家第一方實驗室團隊順利通過國家CNAS評審,更提煉形成了《鉆石篩查分級法》。去年,李媛獲評新一屆上海市勞模,而她初心如磐,繼續踐行“金剛鉆”般的工匠精神,守護瑰寶背后的那些真。

慧眼鑒定“夜明珠”為市民止損
熱心,是李媛最被大家熟識的一面。寶石有價,手藝無價。在實驗室里她是認真嚴謹的珠寶檢測專家,走出實驗室,李媛更是一位“美麗價值”的傳播者。
作為物價局專家組成員,李媛一有空便會投身各類公益科普活動。她告訴記者,隨著市民物質生活的提高,許多人都愛購買珠寶首飾佩戴或收藏,然而,對于珠寶鑒定,普通市民的認知卻是很少的。動輒成千上萬的價格一旦買到假珠寶,那便是極大的損失。“或許因此,才讓我們的科普鑒定有了存在的意義。”
李媛記得有一次在科普公益活動中,一位阿姨掏出8萬元收購來的“夜明珠”讓她掌眼,還說是自己“低價”買入的,李媛一眼便認出這哪里是什么“夜明珠”,其實就是塊普普通通的“人造硼鋁酸鍶”,根本不值8萬元。李媛趕緊向阿姨解釋,阿姨一開始還不信:“不是夜明珠怎么會發光?”李媛又耐心給她科普“磷光現象”,還拿起手邊的標本給阿姨看,終于說服了阿姨,并最終幫她退貨還追討回了損失。
近些年來,李媛累計協助警方和市消保委處理案件及消費投訴達百余起,為市民提供公益珠寶鑒定千余人次。為了避免再有人花8萬元買到“夜明珠”,李媛自主創辦了“豫鑒美石”微信科普公眾號,盡可能地將枯燥的專業珠寶知識,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表達,將珠寶的美麗價值真正傳遞給了每個熱愛的人。
編制超12萬字質量體系文件
沉穩,是李媛工作時最常見的樣子。這份沉穩在她帶領團隊攻堅“鉆石快速篩查”難關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1997年,國家注冊珠寶玉石質量檢驗師這個職業便已誕生,可直到今天,能通過考試取得職業資格的只有千余人,李媛便是其中之一。作為從業者,李媛敏銳察覺到近年來“合成鉆石”對珠寶市場的沖擊,盡管已有國家標準的《珠寶玉石鑒定》和《鉆石分級》在前,可細分領域,光有這些往往是“力有不逮”的,業內也幾乎沒人愿意真正沉下心來制定新標準,因為大家都明白這有多“磨人”。
這時,是李媛迎難而上,無數個白晝與黑夜,她和團隊面對的,只有最冰冷的實驗儀器與最有限的資源……反復實踐不斷試驗,樣品上最細小的氣泡、最輕微的生長紋,她都不容自己錯過。最終,李媛帶頭總結出了一套《鉆石篩查分級法》:放大檢查、光譜篩查、發光成像篩查等六大步驟,不僅加快了檢測速度,更使得鉆石篩查不再受場地約束,甚至在店鋪里也可以進行,天然鉆石與合成鉆石的差別一覽無遺……這套分級法一舉解決了市場難題,更樹立起了行業創新標準。五年間,李媛及其團隊運用該法對30余萬件鉆石飾品進行了篩選分級,該方法更獲得了上海市職工先進操作法優秀成果獎等榮譽。
然而,李媛探索的腳步卻未停歇,為了進一步提升檢測中心的珠寶玉石檢測能力,她又帶隊編制出了超過12萬字的質量體系文件,建立起一整套完備的實驗室管理體系。目前,檢測中心可有效檢測珠寶玉石、鉆石分級、貴金屬3大類17個項目,檢測結果更得到國際互認。
前輩的背影永遠是她前進的動力
感恩,是李媛身上最讓人動容的注腳。即便鑒定過無數珍寶,可李媛依舊將自己視為最普通的匠人:“最美麗的寶石,其本質也只是塊‘石頭’。”
正是這些“石頭”時常“難為”她,也時時成全她。在李媛的實驗室里,有幾張照片,是她偷偷拍下的業內專家、同濟大學教授亓利劍的背影。這些照片與珍貴的寶石標本擺放一起,尤為矚目。照片上,亓教授伏案工作,甚至沒露正臉,可卻成為李媛遭遇瓶頸時繼續前進的動力之源。
“還記得2018年我們要推進‘貴金屬檢測擴項’,每天都加班加點,可貴金屬不確定度的誤差范圍總是高于13‰,又不清楚計算方法,我們只能上百次地進行曲線校正和公式驗算。”李媛告訴記者:“說不疲累是不可能的,可只要抬頭看見亓教授的‘背影’,我仿佛又充滿了電。”最終,李媛琢磨透了貴金屬不確定度的難題,對其無損檢測也愈發嫻熟專業,真正實現了檢測中心貴金屬的擴項。
(據勞動報消息 勞動報記者 李佳敏)
責任編輯:姚怡夢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23553.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