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規劃圖(蘇州太湖生態島)
發布時間:2024-09-18閱讀(13)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暑熱褪去,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金庭鎮的明月灣古村落,即將迎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一棵冠幅達十余米的香樟樹靜靜守候在村口,相傳是唐朝詩人劉長卿訪友時所植村落里街道兩邊多是明清建筑,高低錯落,斑駁滄桑古樸,幽靜,是古往今來游客對這座古村落的贊美詩人白居易等都曾到此一游,留下了許多詩作,如皮日休所寫“試問最幽處,號為明月灣”,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規劃圖?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規劃圖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暑熱褪去,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金庭鎮的明月灣古村落,即將迎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一棵冠幅達十余米的香樟樹靜靜守候在村口,相傳是唐朝詩人劉長卿訪友時所植。村落里街道兩邊多是明清建筑,高低錯落,斑駁滄桑。古樸,幽靜,是古往今來游客對這座古村落的贊美。詩人白居易等都曾到此一游,留下了許多詩作,如皮日休所寫“試問最幽處,號為明月灣”。
茶農在炒制太湖洞庭碧螺春茶圖片由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提供
蘇州太湖生態島圖片由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提供
今日的洞庭西山,不僅有“古”的一面,還注入了“新”的氣息。在金庭鎮的環島公路上,游客時常能偶遇正在路測的無人駕駛車。圍繞全國首個“自動駕駛生態示范島”建設目標,這里正在打造“智能網聯 智慧文旅”場景。目前,全島已建成單向100公里智能網聯道路,這也是全國最長的單條智能網聯道路。有了這樣一個完整的應用場景,度假區已經吸引了十余家優質無人駕駛生態企業入駐。
變化源于2021年8月1日起施行的《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江蘇首例、蘇州首次為太湖島嶼專門立法?!稐l例》適用于金庭鎮區域范圍內的西山島等27個太湖島嶼和水域,并提出將太湖生態島建設成為低碳、美麗、富裕、文明、和諧的生態示范島,對資源保護、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作出了一系列明確規定。
“西山島是全國淡水湖泊中面積最大的島,是太湖健康生態系統維護的關鍵節點和生態屏障,也是長三角核心區重要生態服務功能的支撐地?!碧K州市吳中區委常委、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孫健告訴記者。吳中擁有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87%的國土面積處于生態紅線內,為全省同類縣區最高。建設“太湖生態島”,既為吳中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找到新突破口,也為推進生態敏感區域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車行至太湖生態島金庭鎮南部的消夏灣。它三面環山,南臨太湖,山上為經濟林,沿太湖邊為萬畝良田,周邊村莊密集。如何讓農業農村生產生活面源污染物盡可能減少對太湖的污染?
枇杷豐收圖片由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提供
紅嘴鷗在太湖之濱飛翔圖片由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提供
在消夏灣沿岸,有一處“神秘”的小房子。90后生態工程師馮桐正在小房子里盯著顯示屏,監控水質和“濕地設備工況信息”,并實時進行系統調整、提供解決方案。消夏灣生態安全緩沖區通過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性治理,每年可削減流入太湖的總氮8.7噸、總磷0.87噸。2021年4月,該項目被全國水污染防治部際協調小組列為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典型案例。
在太湖生態島上,像這樣深入肌理的保護與修復,隨處可見。驅車從太湖大橋三號橋堍向北行進至陰山島附近,這段長約6公里的環島公路外側,成片的灘涂已浮出水面。2021年底,生態島啟動一期濕地修復工程,目前已完成保護和恢復濕地面積31.8萬平方米,生態保育現狀濕地帶11.9萬平方米。2022年5月,全省首個綜合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落戶在島上,開啟替代性修復新嘗試。
“2022年,全鎮按照每畝300公斤的標準,向農戶免費發放有機肥,從源頭上引導,大大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苯鹜ユ傓r林服務站站長沈強說,力爭到2025年,全島商品有機肥替代率達到60%。
變化之中蘊含驚喜。前不久,有著3億年歷史的植物“活化石”松葉蕨在島上被發現,這也是全省首次發現該物種。緊接著,有著“國蝶”之稱的寬尾鳳蝶也被監測到。在江蘇環境科學研究院調查組專家看來,這正是太湖生態島生態持續向好的有力證明。
當地村民在采摘桂花圖片由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提供
蘇州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圖片由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提供
“太湖生態島主要職責是修復生態,施行以生態為導向的開發模式。如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我們創造性提出島內島外聯動發展,島內開發減量,島外增加以新經濟為導向的科創產業?!睂O健表示。
瞄準文旅之外的科創“新賽道”,在有風景的地方發展新經濟?!半S著百度無人駕駛項目進駐園區,我們圍繞這一龍頭項目,深入分析研究度假區和生態島產業圖譜,加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人才資源導入?!鼻蹇乜苿撻L三角品牌部負責人秦怡介紹,這也是清控圍繞科技園區“園區 景區”融合發展的示范案例。度假區積極打造科創新載體,7.5平方公里的太湖科技產業園內,京東太湖智能制造、安捷科技、視源科技紛紛落戶;毗鄰地鐵5號線的太湖灣總部經濟園,將用五到十年培育出10個超億元的總部經濟企業。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大環境的改變,讓太湖變得越來越美了!”2022年,隨著陰橫山連接線工程完成,太湖民俗節、太湖采摘節以及太湖女子馬拉松等活動的舉辦,在橫山島經營民宿的村民羅靜秋有了新期待。交通方便了,業態升級了,家門口成了觀賞太湖落日的熱門打卡地。在她看來,這就是生態價值提升的有力證明。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04日10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2570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