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0-13閱讀(14)
小河清淺、魚蝦肥美、竹林菜地、畦分棋布。走進位于嘉定工業區的草庵村,雞鳴狗吠相伴于耳,籬笆小徑,阡陌交錯,一派獨具特色的江南水鄉風光。

當年,在城鎮化進程中,這座區域面積4平方公里的村莊曾被邊緣化和空心化:房屋老化、環境污染凸顯、基礎設施薄弱,加上村莊產業發展單一,勞動力流失嚴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日益加劇,村莊發展嚴重缺乏活力。這樣一個邊緣空心村是如何蛻變為生態宜居的產業潛力村的呢?

環境臟亂村向生態宜居村蛻變
因建房管理控制,草庵村農民住宅,近20余年未進行過住房更新,農民住宅普遍老舊破損。又因村域內沒有進行污水納管,工業企業、村民生產、生活產生的污水、垃圾普遍處于原始排放處置狀態,村域內河道淤塞、河水污臭、垃圾堆積等情況屢見不鮮,20個村民組,740戶人家不堪其擾。創建美麗鄉村之后,村里加大了基建投入,修復了26條主要道路,整治了13條河道,全面完成740戶污水納管、自來水管道改造,每家每戶裝上了水表,安裝路燈80多盞。路通了、燈亮了、水清了、綠化多了,昔日落后村莊換了模樣。“原本從村頭到村尾3公里路,一盞路燈都沒有,90年代修的水泥路坑坑洼洼的,走夜路很危險,現在柏油馬路平坦又干凈,裝了路燈一路都是亮堂堂的,回家的心情也好了幾分。”村民王先生說道。

“原來村里一個公廁都沒有,現在一共建成10座,方便了村民,也提升了環境。之后還會繼續新建,每個村民組至少要有1座。”村黨總支書記徐永良介紹,近年來開展的農村“五違四必”和無違村居創建等行動的落實,現在的草庵村正向著河清水綠、自然鄉土、干凈整潔,生態宜居的方向蛻變。

產業薄弱村向產業潛力村蛻變
草庵村是工業區北區經濟薄弱村,村集體經濟主要以一產和集體土地非農使用租金為主。隨著198工業用地減量化工作的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愈發單一。在美麗鄉村創建中,工業區把提振鄉村產業振興亦作為工作重心,成立了為村級經濟服務的平臺公司——上海昊遠物業管理公司,通過建設標準廠房、參股園區企業等方式積極參與園區產業發展。同時,借助村莊規劃方案,通過平移歸并梅山豬保種場周邊村莊,減少了保種場發展的環保阻力,助力梅山豬產業蓬勃發展。此外,鼓勵特色蔬菜種植,通過農超對接和產銷平臺,構建農產品產銷服務網絡。草庵村還對2700畝水稻田實施了高水平良田建設。對田間道路進行硬化,實施水泥明渠改造和灌溉泵站管道建設。“水稻是我們村最主要的農業產業。原本水稻田間都是泥巴路,現在卡車可以直接開到田頭收糧,實現了糧食不落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也為推行機械化規范化的現代農業打下基礎。”徐永良說。創建美麗鄉村的過程,讓昔日的產業薄弱村向經濟潛力發展蛻變。

談及未來,徐永良表示,草庵村計劃引進更多注冊型企業,規范農業生產,鼓勵農場化經營,繼續根據本村實際情況與需求,圍繞“村容整潔生態佳、舒適宜居生活美、創收增產生產優”的發展目標,努力打造以“梅山豬文化”為主題,以“田園生活”為基礎,以“種養游產業”為特色的“產城鄉融合型”村莊。

文字:趙一葦
供圖:夏常青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44364.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