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風起霓裳演完后演什么劇(風起霓裳中演員的發型)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19)
有一說一,《風起霓裳》的演員發型真的很不錯,總算不“散發”了。
除了睡覺的時候,平日里女性角色都是束發。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是各種各樣的發髻。就算是小演員,也都把頭發梳成了發髻,沒有散著。
這一點,在一眾“散發”的古裝劇中,算是很不錯了,用了心。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古裝劇中年輕女子的造型,很多都以披散頭發為主。
頭頂個發冠,大部分頭發散落在身后,就算完事了。有些劇中,嫁人之后,才會挽成發髻。更有甚者,嫁與未嫁時期,都是披散著頭發的造型。
散著頭發的造型,修飾了臉型。發冠發飾閃閃亮亮的,顯得人整體看起來很漂亮。但這些“散發”的發型,其實背后的含義,都不太好呀!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當中,有一場戲,是齊衡府里的丫環,垂著一縷頭發,最后被齊衡母親,以不是正經人給打發了。
這場戲,是值得考究的。古代正經姑娘,是不會散著頭發的,一縷也不行。服服帖帖地梳整齊了,才是規矩。
散著頭發,真沒有什么好的含義。每個朝代,對于散著頭發的含義都不同,但總歸,不會好到哪里去就是了。否則,披頭散發這個詞,怎么流傳至今的呢?

有人或許會問,年輕姑娘不散著頭發,那怎么區分未嫁跟已嫁,《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就給了答案。
未出嫁的姑娘,是青蔥朦朧的簡單樣式。已嫁的婦人,發型就繁復了許多。


至于小孩,頭發少,發型該怎么做?《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也有答案,小明蘭的造型,兩個小苞,就挺講究的。

《羋月傳》中,小羋月的造型,也還行。一丁點大的小孩,頭發只要有,就得梳起來,而不是散著。

總而言之,再小的孩子,平日里的造型,也都是梳整齊的。梳不整齊,就是不講規矩。

小羋姝跟小羋月,一個是講規矩的嫡出公主,一個是沒有那么多規矩的庶出公主,從發型上就能看出區別,一個整齊一個散亂。
當然,這些年很多的劇,都是由小說改編而成的。架空朝代,發型隨意發揮,披頭散發,也算說得過去吧。
但很多劇情大背景,是我國古代歷史背景中某個朝代的古裝劇,劇中年輕女性角色,也散著頭發,這就有點一言難盡了,敷衍了事。
關鍵是,這些敷衍了事的古裝劇,風格還特別一致。厚厚的頭發披散在肩頭,頭上再弄些發冠戴上,或者是在頭頂上,簡單梳個形狀,就成了一個造型。

《錦繡未央》原著雖然是小說,但電視劇背景掛在我國北魏時期。
可看看劇中的年輕未嫁女孩,無一不是散著頭發,只在頭頂做些變動。沒有哪個年輕姑娘,把頭發全部梳上去。



還有《獨孤天下》這部劇,背景在我國歷史上的北周到隋朝時期。講述的是這段時期,圍繞在獨孤氏三姐妹身邊發生的種種故事。
可劇中獨孤三姐妹,年輕時候,也是集體披散著頭發,只頭頂弄個了些花樣,戴個發冠。



《武神趙子龍》里面,看劇名就知道了,講述的是趙子龍的故事。三國背景下的女主角,女配角,花式披散著頭發。



相對來說,《風起霓裳》算是很有誠意了。雖然別的地方沒怎么做好,但在發型這一塊相對來說挺講究。
小琉璃一個小孩,頭發也給編成兩股,綁得嚴嚴實實,沒有多余的發絲散下來。紅色的發帶,跟衣服互相呼應,俏皮可愛又喜慶。

小武才人未進宮時的發型,也不是那種直愣愣的一團杵在那,曲折有致,可見是用心盤出來的。發飾也不多,只有兩枚,錯落分布。清爽干凈,適合青春靚麗的小姑娘。


一扭頭,武才人進宮,就開始盤成復雜的婦人發型了。大且夸張,跟小姑娘的發型,有著明顯的區別。
這些年出的古裝劇造型敷衍這一點,其實已經說膩了。一部劇劇情重要,造型也不能敷衍,這樣觀眾才不會出戲。歸結到一點,其實就是劇組不用心。
我國歷史悠久,但凡用心,光是女子發型這塊,就可以玩出很多花樣來。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特色。壓根用不上粘貼復制一樣的發冠,“散發”。
希望以后,能多一些如《風起霓裳》中這樣稍微講究一點的發型吧,真別再“散發”了!

用點心,只簡單一兩枚小發飾,簡單的發帶,都能裝點出美感與古韻來。一味追求快速,弄一些“披頭散發”的造型,沒有古韻。看多了,還容易膩。
而且,雖然是電視,但背靠我國古代歷史,還是稍微講究點好,這樣才不至于帶偏觀眾。“散發”確實,意義不怎么好。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47958.html
下一篇:馨蕊名字的寓意是什么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