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潮汕哪里最多好吃的 潮汕沒什么可玩的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16)



? SOUPERCHEF ANNA

2 月,陳曉卿的《風味原產地 · 潮汕》被 Netflix 看中,
買斷了全球的版權,同步在 190 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
這并不是潮汕第一次出現在世界面前,
卻是一種更廣闊又更微觀的視角。

作家蔡瀾從小在南洋出生長大,祖籍卻是大海另一頭的潮州,每當人問起,他從不以潮州或潮汕含糊作答,反而說是潮安府城,府城是舊時叫法,按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現潮州市的中心城區。潮州人很有意思,從不稱自己為潮州人,他們叫“府城人”,有點傲嬌在里面。

蔡瀾,籍貫廣東潮州,留學日本,之后移居香港作多方面發展,曾任電影制片人、作家,主持多個飲食節目,是香港著名美食家。
蔡先生曾經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就叫府城,“老家府城,舊時相等于日本的京都,到處都是古跡。看過照片,一條街上有數十個牌坊。從望遠鏡的角度,重疊又重疊,煞是優美。”以潮州類比京都,多是因了層回憶濾鏡,但不可否認,潮州自隋代起,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加持,比京都還要悠久。

點擊查看大圖:乾隆《潮州府志》 潮州府疆域總圖 ? Ixioini
早些年,他帶家里老人回府城尋根,結果尋到一條“浪根”。“牌坊的石柱,被拆光了,剩下的當成石凳,擺在公園里讓人坐著。老家的木梁上,浮雕著戲曲人物的造型,完全立體,也因怕被清算,用三合土封住,怎么救也救不回來。” 東門外的廣濟橋(湘子橋),曾與趙縣趙州橋齊名,同為四大古橋之一,被拆后重建,他嫌棄說,像布景,不值一看。開元路上的開元寺,是唯一推薦可以一游的地兒,因為是唯一一個沒被破壞的古廟。


潮州開元寺的正面與背面 ? 関野貞,1939
曾經有網友在微博上問他,父輩們的潮汕文化對他在為人處事方面最大的影響是什么,蔡生簡短兩字回應:懂吃。這話不假,放到現在,隨便抓住一個潮汕人,他也會很真誠地對你說:潮汕沒什么景點可玩,就是好吃的多。


《風味原產地·潮州》是 Netflix 采購的第一部中國原創系列紀錄片 ? Flavorful Origins
潮汕的好吃,是被“人間餓爸”陳曉卿認證過的,他的舌尖和風味系列里,潮汕從來都是重頭戲。春節期間推出的主打食物本身的《風味原產地》,也把潮汕排在了成都、廣州、云南等美食勝地前,選為第一季原產地的主角,整整 20 集,從人人皆知的潮汕牛肉丸講到只有老饕們才懂的生腌血蚶,把潮汕的食物拍了個底朝天。


很快,這部微紀錄片被 Netflix 看中,買斷了全球的版權,同步在 190 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這是世界第二次看到潮汕,以一種更廣闊又更微觀的視角。


粵東的這小片沿海區域,第一次出現在世界面前,還是清朝末年。那時,汕頭剛開埠不久,大批外國人從這里涌入,來自英國愛丁堡的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就是其中之一。湯姆遜是最早一批探訪東方的西方攝影師之一,1870 年前后,他先是在汕頭南部的礐(音 què) 石短暫停留,從礐石山上拍下了汕頭最早一批的城市全景圖。而后輾轉北上到了潮州,將鏡頭對準了當時“潮州八景”中的兩景——廣濟橋和鳳凰塔。給廣濟橋拍的是部分特寫,看照片的角度,像是站在橋下的沙堆上拍的,當時橋墩上還建有房屋,閣樓飄到橋柱外,用木桿撐著,像是吊腳樓。

湯姆遜自拍像,1871 年 ? wikimedia
湯姆遜的到來,在當時當地應該引起了一小陣騷動,從他拍下的那張照片里,還能看到閣樓里和橋墩下,站了不少好奇之人,正往他所在的地方張望。很有趣的一點,當時清政府被迫簽訂的條約里,最早是應允開潮州府城為通商口岸,結果遭到府城人集體反對,幾經交涉下來,不得已才在潮州府澄海縣沙汕頭(后來的汕頭)開了埠。


從上至下分別為:湯姆遜拍攝的鳳凰塔和廣濟橋。
從汕頭到潮州,從前路途遙遠,是一個外國人在潮汕能跨越的最遠距離了。而這次全中國班底的紀錄片,顯然走得更遠也看得更細,潮州、汕頭、揭陽三市之外,還包括受客家文化和廣府文化影響的汕尾等大潮汕地區。拍攝對象也不再是城市景觀、公共建筑等宏觀景象,把鏡頭對準了每一個潮汕人都能侃侃聊上兩句的食物。

說起潮汕飲食,先要聊聊三個潮汕人,他們是食界的三尊大神,用潮州話講,叫老食剎。
人在汕頭的張新民,見到都要尊稱一聲教父——潮汕民間飲食教父,他著書立說開辦潮菜研究會的私房菜,幾十年如一日地推廣潮汕美食,每逢有雜志做潮汕專題、電視臺拍潮汕片子,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他,這次《風味原產地 · 潮汕》也同樣,張老師就是總顧問。他所著的《潮菜天下》、《潮州幫口》和《潮汕味道》,詳盡地敘述了潮菜的來龍去脈和各式犄角旮旯,完成了一代人關于潮菜的啟蒙,還經常被汕頭市的領導們拿來當禮物贈與外人。
從小在潮州出生長大的蔡昊,是好酒好蔡的大廚兼老板,見過他的人都說,就沒見過這么干凈斯文的廚師。作為新一代的潮州人,他出國留過學創過業,后來半路出家做起了粵菜,相繼在廣州、香港和北京開出三家好酒好蔡,依稀也能窺到些潮菜的影子。他從小喜歡看母親燒菜,15 歲時第一次下廚,在同學家,一堆菜買回來沒人做,他跑進廚房給折騰出了一桌菜,吃完后大家都問:誰做的,這么好吃。
江湖人稱蠔爺的陳漢宗是汕尾海豐縣人,不知道汕尾的,可能聽過這樣一句話吧: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海陸豐就是汕尾的另一個稱呼,它是以海豐縣、陸豐縣為基礎建立的,但那句話主要想表達的是汕尾人性子急,雷厲風行,民風也強悍。蠔爺就是這么一位果敢之人,他從小在汕尾的蠔田邊長大,因為聽到朋友一句生蠔啊不是生吃就是炭烤,便動了心思,用煎燜炒炸等不同烹飪方式創出數十種生蠔菜式,俗稱“蠔門九式”,把一個單品做到了極致,因而也得了個“蠔門泰斗”的名號。

潮汕地區地圖 ? baidu
外人看潮汕,總覺得有些困惑,一來是因為這兒的地名太多,新名疊加舊名,行政劃分也實在復雜,二來則因為潮汕的屬地文化太過細分,南北不過兩三百公里的跨度,就能分出至少三種不同的人文性格來。以境內最大的母親河榕江為界,榕江以北的潮州和汕頭北部,是以前老潮州的底子,因而人文氣息最重;榕江以南的汕頭南部和揭陽部分地區則是受耕地文化影響,稍顯中庸;到了汕尾的海陸豐,海洋文化迎面而來,人們語言相對變重,性格也粗獷起來,至今還有不少關于海盜的傳說。
張新民、蔡昊和蠔爺,分屬潮汕三地,性格各有特點,但你看他們,多多少少都有點個人主義,這是潮汕廚師和食客的“通病”,大家各有各喜好,也不大愿意聽別人怎么說,背后卻有條相同的底線,那是對食物最原始、也最直接的尊重。

對一個外地人來講,要在三五天內吃透潮汕,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這里比一般的城市要龐大,也更復雜,外地人進來,感覺像進了迷宮,但好在還有食物指引,跟著不同的食物走,就會發現這個地方不同的橫截面。
肉丸線

汕頭是座牛丸都市,一進城滿街都是牛肉鋪,八合里的海記總店,以精細聞名,一頭牛肉分多個部位呈現;飛廈路上的老二牛肉店,門外一排手打牛肉的樹樁,少年們赤裸上身,兩兩對坐,手持鐵棍,棍敲 998 下后,四五斤的牛肉就變成了適合做牛肉丸的肉糜。

其他還有菜市場里的老字號福合埕、從爺爺輩傳下來的八第牛肉丸,汕頭的老城區里,從來不缺少牛肉丸的傳說。但如果要找好吃的魚丸,則要跑到揭陽的沿海縣惠來或者兩百公里開外的汕尾去,那里才是魚丸的地盤。因為臨海,一尾馬鮫魚,從出水到揉成丸子上桌,不過兩小時。
打冷線

“打冷”是潮汕飲食里一個很有趣的詞兒,指的是大排檔經營的冷盤熟食,麾下種類眾多,包含了鹵水、魚飯、生腌等,這些菜式通常以明檔的形式擺在店門口,客人進來,所看即所點,手一指,轉眼菜就上了桌。

整個潮汕地區,鄰近韓江的水邊都是養鵝的好地方,豐盛的水草催生了著名的獅頭鵝,一個老鵝頭,重的能有三四斤,當天鹵好的當天吃,頸皮肥嫩,鵝舌軟糯,鵝頭肉蘸蒜泥醬,又是另一種質感。汕頭的生腌更是神奇,生猛的海鮮撈上來,用粗鹽、豉油、辣椒等生浸,腌至一兩個小時,這種原始的食物味道,外地人不太能接受,本地人卻是離開一頓都會難受。

生蠔晾曬 ? 蠔爺
朝陽莊路上的富苑飲食,幾條長桌一字排開,幾乎所有的“打冷”都可以在這里找到。隆江豬腳、生腌海鮮,光魚飯就有十幾種,三千“打冷”最后以一碗通透白粥收尾,由此可見潮汕人在食物方面天生的淡然,海鮮再奢氣場再大,最后都是和一碗白糜齊入肚的。
粿線

人的鄉愁,大部分是愁吃,潮汕人的鄉愁就是愁粿。“粿”音同“果”,《潮州音字典》有解釋,用米舂成粉末和水搓捏為柔塊,裹以甜餡或其他雜料,印以花紋,蒸熟而成的食品。以前每戶人家幾乎都會有一把粿印,早先是木制雕刻,用來在粿上印烏龜外形,就成了潮汕最常見的紅桃粿。

樟木魚粿 ? justlife9403
現在人吃得簡單了,米粉調成漿,蒸成薄片后切成粿條,配湯或者干炒著吃。奔著粿去的,就要往城里的小店,城外的小鎮中去,比如汕頭小公園附近的飄香小食店,揭陽榕城的乒乓粿小鋪,潮陽棉城趙記的鱟粿等。
甜食線

潮汕“物碗” ? 圖源網絡
潮汕地區,甜的地方集中在頭和尾,汕頭的小公園,汕尾的二馬路,都是甜食樂園。小公園以前是內地最大的騎樓群,如今破敗凋零,不時出現的幾家甜食小鋪記錄著這里曾經的美好。老媽宮對面小巷的粽球、廣場公園路上的廣場豆花、福平路上的杏仁茶,這些都是時間的仁慈,暫時還沒有從小公園里奪走的。

海石花 ? 圖源網絡
汕尾的二馬路不長,從一端走到另一端只需要十來分鐘,但對于每個在汕尾長大的孩子來說,這里熟稔得像一位老阿嫲,廣興的薄餅、景記的芝麻糊和九毛膏,都是孩子們被阿嫲寵愛的印記,吃完甜品再來上一碗當地特有的姜薯糖水,甜潤當口,突然就又想到了那句話;潮汕沒什么景點可玩,就是好吃的多。

撰文 / Miya Qin
編輯 / 李野
微信編輯 / Theo
圖片源自網絡
Copyright ? 2019 NYTimes Travel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