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一場雪散文 散文在東北煮雪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76)
文/張西武冰封雪飄,寒冬漫漫,在這寂寥的冬日里,古人最愛煮雪烹茶你看白居易“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辛棄疾“細寫茶經煮香雪”,蘇東坡“夢人以雪水烹小茶團,使美人歌以飲”,鄭板橋“寒窗里,烹茶掃雪,一碗讀書燈”,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一場雪散文 散文在東北煮雪?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場雪散文 散文在東北煮雪
文/張西武
冰封雪飄,寒冬漫漫,在這寂寥的冬日里,古人最愛煮雪烹茶。你看白居易“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辛棄疾“細寫茶經煮香雪”,蘇東坡“夢人以雪水烹小茶團,使美人歌以飲”,鄭板橋“寒窗里,烹茶掃雪,一碗讀書燈”。
小時候,在我的老家東北山區,一到冬季幾乎家家戶戶都要煮雪,但是農人們并不是為了烹茶。大雪封山,去挑水要踩著厚厚的積雪蹚出道路,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煮雪化水,便可以解決生活用水。
作家林清玄在《煮雪》中講了一個極其浪漫的故事。傳說在北極的人因為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就結成冰雪,對方聽不見,只好回家慢慢烤來聽。這個故事里,我感受的卻是極寒:連說話都能凍住,還有心情感受浪漫嗎?
記憶里,每到寒冬,一家人都會晚起,唯獨母親要早起生火。經過一夜的寒冷,破舊的老房子已經凍透了,臉盆里的水甚至都結了冰。母親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生火,灶膛下木材燒得噼里啪啦響,鍋里煮著雪。雪化成水并逐漸熱起來,屋子也就暖和了,母親便喊我們起床用熱騰騰的雪水洗臉。
吃過早飯,母親還要去挖雪化水,這時,我便搶過水桶,一趟趟往家拎雪。因為雪很輕,化一鍋雪水需要三五桶雪。雪水熱起來的時候,母親開始洗碗灑掃、喂雞喂鵝。鍋內煮上雪水,灶坑吊著水壺,很快,水壺里吱吱作響,父親便提去沖茶喝了。孩子們在熱炕頭上玩一陣子,待不住便跑到外面的大雪地玩游戲、打雪仗,直到凍得手腳通紅才跑回家。屋內,來串門的鄰居大爺大伯圍坐一圈,家長里短天南海北地閑聊起來,他們圍著炭火盆,伴著茶香裊裊,閑適的冬日時光便輕飄飄地過去了。
倘若天氣不太冷,父親喂飽了牛,就會喊上孩子上山去砍柴。到下午兩三點,才收工回家。冬天上山是不需要帶水的,渴了就在山野里吃雪。用手扒去雪地表層的臟雪,露出下面潔凈的雪,抓一把吃進嘴里,冰涼解渴,涼氣直入肺腑。新下的雪像棉絮一樣軟綿綿的,而經過凍化沉積的雪則變成冰晶雪粒,嚼一口像吃冰棒一樣咯嘣脆。
雪水也是可以飲用的,在院前的菜園開闊處,精挑遠離生活區最純凈的雪,但是煮出來的雪仍然會有土氣和雜質。倘若缸里的水見底了,而窗外大雪彌漫,去挑水是非常艱難的,沒辦法也得喝兩日雪水。震鈞在《茶說·擇水》中說:“雪水味清,然有土氣,以潔甕儲之,經年始可飲。”《紅樓夢》里妙玉收集梅花上的雪,用花甕存放了五年才用來烹茶,招待黛玉、寶釵和寶玉。
煮雪是農村人化雪用水、燒炕取暖的生活需求,那時,一個冬天能把房前大菜園的雪挖回一半來煮水。現在農村家家戶戶都安裝了自來水和家庭小鍋爐,自然已沒有人再煮雪化水了。
我常常疑惑,古人為什么偏愛煮雪烹茶呢?原來,古人認為雪是上天的恩賜,是凝結天地靈氣的至純無瑕的天賜之水,是上等的水。《本草綱目》中記載,臘雪有清熱解毒、舒筋活血等功效。
在古代文人墨客眼中,煮雪烹茶是冬天最風雅的事,“飛雪有聲,惟落花間為雅;清茶有味,惟以雪烹為醇”。當然也不是隨便什么雪都能用來烹茶,雪從天而降,未落土地之前是純潔無瑕的,落在花瓣上那更是平添一份優雅,取花瓣上的雪來煮茶自然是極妙的!在《紅樓夢》中,妙玉便取落在梅花上的雪煮茶;唐代詩人陸龜蒙卻煮松上雪,“閑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不論是梅上雪還是松上雪,都沾染著一份自然的幽香。
林徽因說:“冬有冬的來意,寒冷像花,花有花香,冬有回憶一把。”冬季漫漫,往事淡淡。在這四季輪回的季節里,我們在文字里煮雪烹茶度嚴寒,感受古人的詩情,回味今人的百味人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699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