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泡巖茶到底該怎么泡 蓋碗泡和煮茶有哪些不同
發布時間:2024-10-28閱讀(11)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春節時,有位茶友嘗試了煮巖茶。
將馬頭巖水仙煮著喝,放了半泡干茶進去。
曬出來的圖片看,茶湯顏色很深。
不夸張的說,一看就很濃。
這么小的一把玻璃壺,用不著放這么多茶!
煮茶喝,和功夫茶的泡法截然不同。
持續高溫加熱煮茶期間,為了防止茶味煮濃。
最最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減少投茶。

寧少,勿多。
煮一壺300毫升茶水,如果是直接煮干茶,哪怕在茶友原先的投茶基礎上,再將投茶量減半,只放兩克左右干茶綽綽有余。
當然嘛,正巖好茶直接煮茶喝,有些浪費。
最好的做法是,先沖泡,后煮葉底。
先按照常規蓋碗泡法,等泡了7-8沖茶湯后,將葉底全部倒進煮茶壺。
添入清水,開火加熱,燒沸后關火,就能嘗試不一樣風味!
論飲茶體驗,喝巖茶,泡著喝與煮著喝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打開方式。

《2》
一、普及率不同。
喝巖茶,十有八九的人都會選擇功夫茶的泡法。
即便不是用白瓷蓋碗逐次沖泡。
也是找出一把精致的小茶壺,逐次注水,倒出茶湯,細啜慢品。
很少會有人拿出大茶壺直接泡茶or煮茶。
因為,按現在的武夷巖茶市場行情。但凡品質稍好一些的正巖茶,價格都不便宜。
按泡來賣,一泡8克,隨隨便便煮了喝,未免太可惜。

煮出一大壺茶,會稀釋掉許多精致細膩茶湯風味。
沒法揭蓋聞茶香;也喝不到極致醇厚稠滑的湯感;達不到香滑細潤的狀態。
那種啜一口茶,唇齒立馬滿口生香的美妙風味,很難在一大壺茶里找尋。
為了不浪費一泡好巖茶,直接煮茶喝,麻花肯定不做推薦。
除非是特意整理出來的巖茶碎末.
包入茶泡袋內,煮上一壺碎茶慢慢“呷”。
再不然,等到茶味泡淡了,再去嘗試煮葉底!

《3》
二、適用范圍不同。
喝巖茶,蓋碗幾乎是萬能茶具。
不論是什么樣的巖茶,都適合白瓷蓋碗沖泡。
新巖茶、陳年巖茶、老巖茶;
正巖茶、非正巖茶;
水仙、肉桂、大紅袍、各式名叢、新品種茶;

輕火茶、中火茶、足火茶……
形形色色不同分類的武夷巖茶,清一色適宜白瓷蓋碗沖泡,能真實還原出茶湯本身的香、水、韻。
然而,煮巖茶卻要考慮“適煮對象”。
為了煮出更好喝的茶味,長話短說,建議如下:
選焙火足,湯感醇,風味柔和細膩的;
選傳統品種,包括水仙、鐵羅漢、矮腳烏龍等,類似金牡丹、黃觀音、奇蘭、瑞香等品種茶,還是蓋碗沖泡更能喝出茶香馥郁本色;
選2-3年左右的陳年巖茶,持續煮茶加熱一番,也能體驗到陳茶獨有的甘醇柔和風味。

《4》
三、投茶量有別。
蓋碗泡巖茶,一次泡茶,要用到8克干茶。
選蓋碗時,不用太糾結,直接買武夷山當地最基礎常見的110毫升標準蓋碗。
(街邊茶具批發店隨處可見,價格不貴,性價比很高)。
如果是泡茶新手,建議一次多買幾個回去備用。
泡開多款巖茶進行對比時,也能用得著。
但煮巖茶的話,投茶量要一減再減。
之前煮了一次“牛肉”的碎末,自制了一個碎茶包,里面只放了2克的量。

碎茶滋味浸出快,再加上是從牛欄坑肉桂里篩出來的碎末,茶味很豐沛。
放進那把提梁玻璃煮茶壺里,加入300-400毫升左右清水。
喝入口的茶味,清甜甘潤之余,還能保留幾分肉桂的辛銳氣質。
桂皮香與蜜桃香在茶湯當中,盈盈綻放,很好喝!
如果是先泡后煮,茶友們倒是不用特意糾結,蓋碗內的巖茶要泡到第幾次,再去煮茶。
泡到變淡,即可考慮煮茶。
甚至于,悶過一兩次尾水后,剩余的葉底依舊有利用價值。
持續高溫煮茶,讓內在所剩茶味徹底榨出。
到最后,也能提供一大杯潤喉解渴的甘潤茶水!

《5》
四、茶香馥郁程度不同。
很多茶友反映過,喝煮出來的茶,總感覺茶湯不夠香。
更奇怪的是,明明在煮茶加熱期間,自己坐在一旁看著火候。
那時只感覺四周空氣里,都盈滿了茶香。
隨著壺內的茶水溫度不斷升高,持續沸騰。
大量茶香,裊裊上揚,伴隨著熱蒸汽一道不斷熏蒸而出。

推門走進,會感覺空氣里的茶香聞著特別濃郁。
抱著滿滿的期待,將煮好的熱茶倒出來一喝。
奇了怪了,香氣都去哪里了?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多數茶香都在煮茶加熱期間,飄走了。
最終保留在茶湯當中的“落水香”,自然不如蓋碗沖泡時來得濃郁。
畢竟,蓋碗有“蓋”,合蓋之后能攔截茶香。
喝沖泡出來的茶湯,香水交融,細啜入口,裹挾在湯水當中的芳香分子,自然會迸發而出!

《6》
五、茶味醇厚程度有別。
網上有不少人介紹,煮茶喝,茶味遠比泡茶醇厚。
但麻花的實際體驗卻并非如此。
若是追求茶湯醇、茶味厚、喝入口有明顯漿感。
那么,千萬別用大壺煮茶的方式,將茶味稀釋。
繼續用回蓋碗沖泡,在適宜茶水比例前提下,沸水沖泡,自能得出理想的湯醇味厚茶水。
換成煮茶后,比如,只放了兩三克干茶進去煮。

茶少、水多。
哪怕是高溫煮茶,也達不到蓋碗沖泡時,那般漿感細滑的美妙狀態。
煮泡淡的葉底,情況更甚。
某種意義上,先用蓋碗沖泡,再去煮葉底。
對一泡巖茶來說,算是二次利用。
按蓋碗沖泡來算,當一泡茶泡到尾水階段,傳統意義上的精華茶湯,已經被喝掉了。
寄希望于剩余在最后,茶味保留有限的葉底能煮出遠比蓋碗沖泡更香、更醇厚的茶湯,并不現實。

《7》
對于煮巖茶,建議用平常心看待。
將巖茶煮著喝,更能感受出一泡好茶的木質本味。
說句實話,所有的茶,不過是一片有靈性的樹葉。
經歷輪番沸水沖泡,再放入煮茶里加熱“歷練”。
最后煮出來的茶湯,必然是看盡繁華,洗盡鉛華,返璞歸真的狀態。
茶湯入口,很柔、很順、刺激性弱,但勁道感不會太強。
細品回味下,能品出幾分微甜、微涼。
如果平日里,喜歡喝淡一些的巖茶尾水。
那么,這種用葉底煮出來的茶湯,肯定能適合自己!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60502.html
上一篇:陳飛說閩南語全集 陳飛教說閩南話
下一篇:六心是哪六心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