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中餐和快餐有什么區(qū)別??中餐正在快餐化
發(fā)布時間:2024-10-29閱讀(29)
快餐食物,并不一定是垃圾食物,但快餐行業(yè)一定不是一個友好的行業(yè),這還包括正在快餐化的中餐。

你在家自己做過薯條嗎?不是半成品那種,而是從土豆到炸薯條的完整過程,有沒有覺得,比起快餐店總是差點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得去看看食品工業(yè)化的薯條,是怎么生產出來的。
第一步,清洗土豆;
第二步,自動化把土豆裁切成薯條的形狀;
第三步,浸泡,為了防止土豆切面發(fā)生氧化變黑,保證薯條的色澤,需要浸泡在糖、磷酸鈉等物質制成的溶液中;
第四步,初次油炸,這時候就要先炸一次,因為酥脆的外殼能減少細菌滋長,還有利于保存;

第五步,讓薯條通過50米長的速凍通道,急速冷卻;
第六步,稱重包裝后送到門店;
第七步,賣炸薯條的前一天晚上浸泡在牛奶里;
第八步,油炸,并嚴格控制時間。
于是,漂亮、美味的薯條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樣的工藝,雖并不復雜,但在家里卻很難實現(xiàn)。如此看來,快餐店為了讓顧客吃到美味的食品,算得上是非常用心啊。
事實上,快餐店制作薯條的工藝是經(jīng)過多次改良的,這種改良遵循的是快餐行業(yè)背后的底層邏輯,而當你了解到這個底層邏輯之后,對快餐的印象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如果說最開始的快餐店,和其它餐館一樣,是為大眾提供美味的話,那么現(xiàn)代快餐行業(yè)的底層邏輯已然發(fā)生了變化,它們追求的是,讓消費者吃得更快更多。
比如說,營造更多的消費場景,早餐,午餐和夜市都專享套餐,每周固定一天的歡樂為客戶銷……
這些都是你能看得到的營銷動作,而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快餐品牌的研發(fā)部門,會用化學的方法,通過對食品添加劑的精確使用,打造最能吸引消費者的,還會通過物理學中的流變學,在食品的耐嚼度、軟度、彈性等方面,保證消費者吃起來更容易。
還是以薯條為例,從第一口的酥脆,到其中的綿軟,再到品嘗起來的咸淡和每根薯條的長短粗細,都經(jīng)過精心的設計,以保證消費在相同的情況下,吃進更多,并且快點吃完(好接待下一桌顧客)……
非快餐的菜品,固然也會追求“色香味”的設計,但初衷卻不是為了讓你吃得更快更多。比如說,烤鴨會片108片,這討得是一個吉祥之意,地中海飲食餐后的濃縮咖啡,為得消解“再吃一口”的食欲。所以,人們常常把快餐等同于肥胖,這個一點也沒冤枉它。

對于歷史不長的美國來說,快餐率先占據(jù)了文化底色,想產生其它更高級的飲食文化自然難度加倍。
與之相比較,中國的飲食文化一直是國人的驕傲,“火候”、“鍋氣”、“不時不食”,都是我們的飲食精髓。至于洋快餐,只是提供漢堡和薯條的餐廳而已。
但就在當下,中餐也面臨著快餐化的風險,這個風險就來自于預制菜。
PS:預制菜,又稱為預制調理食品,一般指以各類農、畜、禽、水產品為原輔料,配以調味料等輔料(含食品添加劑),經(jīng)預選、調制等工藝加工而成的半成品。通常預制菜需要在冷鏈條件下貯存或運輸,供消費者或餐飲環(huán)節(jié)加工者簡單加熱或烹飪后食用。
你家樓下的餐館,有多少是現(xiàn)做的炒菜?是不是好多餐廳只有一個小小的廚房(或許叫加工室更恰當),負責把預制菜加熱一下,再擺一個盤。有些大品牌,也是如此,比如某貝莜面村。
更讓人擔憂的是,資本和媒體還對預制菜大加追捧,稱其為餐飲業(yè)3.0時代。

自古以來,人們下館子都是追求一個“好吃”。這個“好吃”,可以是精雕細琢,也可以是大道至簡。
在我看來,快餐更像是人們?yōu)榱藨冬F(xiàn)代快節(jié)奏生活的能量補給方式,算不得美食。而飯店大規(guī)模快餐化和預制菜的盛行,往個人層面講,這是對公眾健康的不負責,往群體層面說,這是極端逐利的群體,對美食文化的褻瀆。以上
#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6339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