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手工打的糍粑好吃有嚼勁(是這樣打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4-11-13閱讀(17)
#云游風物之旅##發現寶藏大省貴州#?,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手工打的糍粑好吃有嚼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手工打的糍粑好吃有嚼勁
#云游風物之旅##發現寶藏大省貴州#?
在云舍村,我們一起打出了一團純手工的原生態糍粑。
打糍粑用的是糯米。
糯米要浸泡幾個小時,一般是過夜。泡透之后,瀝去多余的水,蒸熟。不過沒有泡透,蒸出來就可能有“米芯”。泡透之后,蒸出來的糯米飯就既能熟透,又比較干。加水煮出來的糯米飯會比較“稀”,而這樣蒸出來的就比較“干”——干,對于此糍粑的形成是必要的。
糯米的淀粉基本上是支鏈淀粉。跟直鏈淀粉的“一條長線”相比,支鏈淀粉是主干上長出分支,分支上又長出分支,分支上再長出分支……沒完沒了,于是形成巨大的“簇”狀分子。吸水之后再加熱,這個大分子膨脹糊化,跟附近的分子發生牽扯糾纏,就從米粒變成“飯粒”了。
前面說了瀝干米再蒸熟的糯米飯比較“干”,飯粒內部已經糊化成膠,但飯粒之間還是保持獨立、能夠看到粒粒分明。在捶打過程中,飯粒之間的邊界被破壞,不同飯粒之間的淀粉分子被“打”得再也分不清彼此。而且,分子之間的枝枝杈杈,牽涉糾纏5得也更加緊密——宏觀上看,就是更“黏”了。
糍粑,就此形成。
最簡單的糍粑,就是強行分出小塊,裹上加了糖的黃豆粉。軟而黏的糍粑,加上熟黃豆特與的豆香,再加上糖,就構成了人類欲罷不能的“碳水盛宴”。尤其是這樣剛剛打出的糍粑,好保持這溫熱,質構也就還很綿軟,糯米的清香也還來不及散盡,所以風味和口感就更加卓越。
這是古村落里人類原始的“打糍粑”方式。開打之后,糯米飯很快便黏,“打”起來相當費力。這個費時費力的操作,當然可以用現代機械來完成——而且,其實,除了不再有“原生態”的田園風,糍粑還是一樣的糍粑,“靈魂”其實是在的。
當然,手工打糍粑,也是一種頗有樂趣的活動——君不見,通行嘉賓中的美女們,打糍粑消耗了一些卡路里之后,吃起糍粑來也就少了許多糾結?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71918.html
下一篇:衣服上的泥漬怎么去除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