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1-19閱讀(15)
近年來,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養生,傳統的中藥“阿膠”也成為了大家經常選用的一種滋補用品。據網絡搜索到的資料,阿膠為馬科驢屬動物驢的皮,經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膠塊。具有補血,滋陰,潤肺,止血的功效。對于阿膠的產地,由于一些廣告語言的影響,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阿膠就是東阿縣出產的。

東阿縣和東阿鎮位置圖
其實如果大家查找一下資料,會發現生產阿膠的企業很多,甚至像同仁堂等一些傳統老字號藥企也都有生產。東阿阿膠只是阿膠的一種,是特指在東阿出產的阿膠,而這個東阿是指的東阿鎮,而并非指的東阿縣。難道東阿鎮、東阿縣并不是一個地方嗎?
的確是這樣,東阿鎮今天屬于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而東阿縣則是屬于山東省聊城市。為什么有著同樣名字的鎮和縣卻不屬于同一個市呢?這事還得從歷史上慢慢捋。

陽谷縣域圖
這一捋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原來“阿膠”之所以叫做阿膠,是因為用阿井之水熬制的驢皮。明末清初的大學者顧炎武的《肇域志》陽谷縣條記載:
阿井,在城東北五十里,其水清冽而甘,攪濁即澄,汲出日久味不變,煮黑驢皮為膠,名曰阿膠,服之下膈疏痰,蓋水性趨下,清而重,故也。
宋朝的《太平寰宇記》也記載:東阿舊有大井若車輪,深七八丈,汲以煮皮,每歲納貢,即此是也。

戰國時的阿邑
因為阿井的特殊水質,才有了阿膠獨特的功效。那么阿井在哪呢?在今天山東省陽谷縣阿城鎮。這里春秋時稱“柯邑”,后改稱“阿”。秦朝時置“東阿縣”,此為東阿之始。何叫東阿呢?原來在這附近有泥沙形成的“大陵”,也就是大的土山,大陵之西稱“西阿”,之東稱“東阿”。這里的“阿”字就是“土山”的意思。

秦置東阿縣
500多年后的西晉末期,東阿縣被廢,僅幾十年后由北魏復置東阿縣,不過此時的治所卻離開了阿城鎮,而是遷移到了今天東阿縣南部的舊城村(顧炎武《山東考古錄》:后魏復置東阿縣于故城東二十里)。明朝洪武八年(1376年)東阿縣治所又遷到了今天濟南市平陰縣東阿鎮。

明朝縣治遷到了今天平陰縣東阿鎮

清朝東阿縣域圖

清朝東阿縣城圖
1945年原東阿縣黃河以東地區劃歸平陰縣,平陰縣黃河以西地區歸東阿縣。2年后縣機關駐地遷到黃河北岸的銅城鎮。

東阿與平陰縣行政區劃變動圖

上個世紀60年代末的東阿鎮衛星圖
可以說經過一千多年的縣治轉變,東阿縣僅擁有“東阿”之名,但阿膠生產的原點“阿井”,以及同樣有著“東阿”之名的舊縣治東阿鎮卻均不在本縣域內。
就像清朝《陽谷縣志》里形容阿井的那樣:“此井舊屬阿邑,迨城遷于東始有東阿縣名,徙城遷而井不能遷也。”城能遷而井不能遷啊,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雖然井不能遷,但是東阿縣在沒有了“阿井”之后,直到清朝結束之前依然是阿膠的著名產地,清朝《東阿縣志》物產條記載道:
按阿邑所產于日用常需,猶或不足,至古所謂太阿之劍、阿縞之衣,近世已不知其為何物,所著名者惟阿膠耳,此外并無美稻嘉木、異果奇花堪貢上方之物。
歷史上記載的太阿劍、阿縞(細軟的薄繒)這些與“阿”有關的特產到了清朝已不知是什么了。東阿所著名的只有阿膠。
今天看來,由于行政區劃的變遷,平陰、陽谷、東阿這三個地方可能說都擁有古代東阿阿膠的一部分,比如阿井水、東阿古鎮和東阿縣名,但如果某一地缺失另外兩個內容,給人的感覺上是不是都不算不上真正意味的東阿阿膠呢。
反正筆者寫到現在已是迷糊了,聰明的讀者您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7803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