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法國人吃鴨肝有什么好(珍饈美味致命毒素)
發布時間:2024-11-19閱讀(11)
很難細說本就溫軟豐腴的鮑魚再多了絲“危險”氣息后是否更令人覺得充滿誘惑。好比人人知道河豚身藏劇毒,卻對這份獨有的鮮美趨之若鶩,鮑魚身上同樣存在這樣的矛盾。一方面是食客口中“堪比鵝肝”的盛贊,另一面則是科學家對其毒性的揭露,小小的鮑魚肝至始至終飽受著爭議。

鮑魚肝的口感對于國人來說或許陌生,在我國飲食文化中,顧慮到食用安全和整體口感,在處理鮑魚時習慣性地去除內臟部分。但在鄰國日本、韓國則意圖留住鮑魚完整的風味,甚至就鮑魚肝本身創新出多種料理方式,令人咋舌。

在討論鮑魚肝兩面性之前,咱們先來解釋個誤區,處理鮑魚時去除的“鮑魚肝”實際上已涵蓋了鮑魚的大多內臟部位,包括心臟、腎臟、消化腺、生殖腺等等。多個器官中含有毒素且影響口感的應是鮑魚的中腸腺(相當于肝胰臟),這才是準確的鮑魚肝。

在日本,應了網友“萬物皆可刺身”的調侃,日本廚師將鮑魚內臟取下后即可直接生食。韓國則常將鮑魚內臟同鮑魚肉一同熬煮成粥,增添風味。據食客反饋肥而不膩的鮑魚內臟擁有堪比鵝肝的至尊美味,同時其中豐富的蛋白質、牛磺酸、許多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均易于人體直接吸收。

然而還不等吃貨們躍躍欲試,鮑魚內臟的食用安全問題隨即被擺上臺面。鮑魚肝中蘊含的“鮑魚毒素”是海藻葉綠素衍生物的分解產物,是具有皮膚光毒作用的化合物,具有光化學活性。看不懂沒關系,只需知道人體在食用了含有該化合物的鮑魚后,一旦暴露在陽光下,就會引發皮膚炎癥和毒性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鮑魚毒素的出現隨季節而變化,一般認為與鮑魚進食的海藻生長有關,此時春季恰好為鮑魚毒素易聚集期(2-5月),還請吃貨們打消你那大膽的想法,謹慎對待。

綜上,鮑魚內臟在食用價值上的爭議相信大家也已有數,多少有些“棄之可惜”的意味,不過不用擔心,雖說鮑魚毒素對身體有害,但光化學活性的特質令鮑魚毒素在藥用領域上有著更廣闊的施展空間。
經研究表明,鮑魚毒素對腫瘤組織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且經結構修飾后原有的皮膚光毒危害大為降低,從而具有深入研究,開發光動力抗腫瘤新藥的良好前景。

珍饈美味,致命毒素,抗瘤新藥,身懷多種標簽的鮑魚肝自由切換著人們對它的印象,對于如此矛盾的個體你是否愿意嘗試呢?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7867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