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天津薊州區美食排名(天津薊州美食第二波來了)
發布時間:2024-11-24閱讀(21)
薊州的特色美食不勝枚舉,薊州人民總是能用最樸實的食材,做出家的味道。他們從種植采集到收獲加工,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不斷地創造著美味,留住了住客,留下了鄉愁。
第一期的薊州美食,大家直呼沒過癮,這不,第二波來了!看看有沒有你中意的那個?
1.御膳鯉
御膳鯉又稱州河鯉,自隋末燕王高開道稱王漁陽郡(今薊縣)后至清代,州河鯉一直作為皇家貢品,史稱“金翅鯉、御膳鯉”。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東征高麗,過漁陽,登盤山,食州河鯉。太宗贊不絕口,留下“眼似珍珠鱗似金,赤鯉騰出如有神”的形象比喻。據《薊縣志》記載:“州河鯉魚金鱗赭尾、魚體窄小”,它的蛋白質、氨基酸等含量均高于其他同類水產品。
州河鯉產于薊州州河,又稱翠屏湖,曾是引灤入津工程的調蓄水庫,被稱為“天津人的大水缸”。州河鯉生長在68平方公里的自然水域內,完全依靠湖中天然餌料自然生長。翠屏湖特殊的地理地貌,優越的水源環境,持續的生態和人文保護,形成了州河鯉獨特的外形和肉質緊實、咀嚼滑韌、味道鮮香的口感。其頭小,后緣背部無明顯隆起,體態修長,俯觀似草魚。背部稍青,體側、腹部鱗片金黃,胸鰭﹑腹鰭﹑臀鰭、尾鰭末端均為淺紅色。肉質緊實,咀嚼滑韌,味道鮮美。深秋時節,州河鯉最為豐腴肥美,以州河鯉為主料、鮮筍等為副料燒制而成的“紅燒州河鯉”,色澤清亮,望而垂涎,咀嚼滑韌,滿口留香,是薊州區一道名牌特色菜。


2.饹吱盒兒
提起饹吱盒兒,薊州周邊的寶坻、遵化、玉田等京東地區是一脈相承的,做法吃法基本相同。但民間傳說,正宗饹吱盒兒是起源于薊州上倉鎮。
饹吱是薊州原在的唐山以西地區(薊州在1973年前屬河北省管轄)創造的小吃,但饹吱名稱卻是來源于慈禧太后的賜名。據傳,清朝在遵化建東陵以后,守陵的地方官為討得皇家的歡心,就把這一特產送進了皇宮。而慈禧太后吃飯有個習慣,端上來的菜最多只夾兩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咯吱,她一看沒有吃過,問了聲:這是什么菜呀?太監趕忙回答,還沒起名字呢,請老佛爺賜個名吧。慈禧太后一邊聽一邊吃了兩口,太監就忙著往下撤。誰知,慈禧太后還沒有吃夠,就說了句“擱著”吧。太監以為這是太后賜的菜名,馬上傳下去,老佛爺賜此菜名為“饹吱”。因饹吱與擱著諧音,從此以后,饹吱的叫法便在民間流傳至今,饹吱的身價也大大提高。
正宗的薊州饹吱盒兒是純綠豆制作的。制作好的饹吱在高粱桿蓋頂上晾涼,把饹吱切碎做成餡料,放入蔥姜和豆豉、五香粉、鹽等佐料進行揉搓攪拌均勻,使其充分入味!取一張饹吱,抹上水淀粉糊,為了增加粘合度,把調拌好的餡料均勻地鋪在饹吱上,再用另一張涂好水淀粉糊的饹吱覆蓋上面,用蓋頂壓實,最后把這個圓形“餡餅”用刀切成四方形或菱形,放進滾燙的油鍋里,眨眼功夫,外表金黃、色澤鮮艷的美食就呈現在眼前,放進嘴里,外焦里嫩,饹吱和豆豉的香味頓時溢滿嘴巴,那種美味無法言表!過去饹吱盒兒只在逢年過節時才上餐桌,和薊州的碗肉是一樣有名的。


3.官善熏腸
薊州區官善熏腸傳承至今已有162年的歷史,2018年11月被列入薊州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當年一位跟隨乾隆巡游盤山的御廚羅氏因年事已高,又喜愛薊州風景,就留在薊州官善村,安家置業以度晚年。然而羅氏御廚后裔子嗣凋零,無兒孫可傳,便有意在村民中尋找樸實誠懇、心靈手巧之人。一番考察后,御廚判定家中長工張瑞斌為人老實、待人誠摯,羅氏遂將拿手絕活一一傳授給他。張瑞斌這位普通農民讓御廚家族的熏腸手藝走出宮廷,進入民間。“官善熏腸”成為張家世代流傳的美食炮制技藝,其中技藝包括:熏雞、醬豬蹄、醬豬頭肉、蒜香腸、碗肉、燉吊子、正宗小燉肉、小炒肉等經典名菜,其代代延續、傳承不斷。

4.糊餅
糊餅,又被稱作薊州披薩。在薊州區,這道美食家喻戶曉。玉米面做坯,上面敷餡,多為韭菜雞蛋、白菜豆豉或粉條燉肉等,口感酥脆爽口,配上咸鮮滋味,濃淡相宜。


薊州的美食,如同薊州人,就是這么樸實無華,也正是這平平無奇的農家菜,留住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從游客變成家人,沒事就來吃吃農家飯,爬爬山,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添上一抹薊州的顏色~
未完待續……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8457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