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水果會吃成糖尿病嗎(水果的病變產物成了美食)
發布時間:2024-11-30閱讀(12)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很多時候,壞事不一定是壞事,好事也不一定是好事。
例如,一個水果,如果得了病,那么該怎么辦呢?
一定要治療嗎?
也不一定。
水果上有的病是治不了的,有的病是不用治的。

在眾多的薔薇科水果中,像蘋果、桃子、大櫻桃等水果基本上都會得一個非常特殊的病。
這個病一般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侵染性病害,病菌侵染果樹的枝條,形成瘤狀突起,等瘤狀物的外皮開裂后,便會流出膠液;第二類是生理性病害,當果樹有傷口后,流出的樹膠與空氣接觸會形成茶褐色類似琥珀的膠塊。
在實際的果樹生產中,這兩大類病害都被叫作“果樹流膠病”。
果樹流膠病是一個爭議非常大的病害。
有人把果樹流膠病當成是一種病,有人則把果樹流膠病當成是一類美食。有人望著果園里的果樹在流膠,那心疼得“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有人望著果園里的果樹在流膠,則是饞得“口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那么,果樹流膠病到底是美食還是病菌呢?
流膠病的病變產物為什么能吃?果樹流膠病發生后產生的“膠”在果樹生產上可以叫它是“病變產物”,但在美食領域中,則會把這樣的“膠”叫成“桃膠”。

狹義的桃膠一般是指桃樹發生流膠病后產生的“膠”。廣義的桃膠則指大多數薔薇科果樹發生流膠病后產生的膠,例如大櫻桃產生的櫻桃膠,也多叫成桃膠。
當然了,果樹流膠病在桃樹上的發病率要遠遠高于在蘋果、大櫻桃上的發病率,所以大多數桃膠還真的是桃樹上流出來的膠。
桃膠本質上是桃樹的樹皮分泌出來的樹脂,成分主要是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物質。雖然果樹流膠病是一個病害,但桃膠并非有害物質。
我國吃桃膠也不是這些年才興起的,在我國古代就有著吃桃膠和桃膠入藥的飲食習慣。以前在農村,不少小孩兒也喜歡在果樹林子里找桃膠吃。只不過以前桃樹上的桃膠并沒有受到重視,但如今桃膠已經被炒火了,不少人把桃膠的營養價值吹上了天,還有人說桃膠是“平價燕窩”。
這些宣傳肯定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大多是夸大宣傳而已。
桃膠的營養我們難以說清楚,但它能吃是的確的。而且如今作為一款比較另類的美食,桃膠已經形成了一個美食產業。
被炒火了的桃膠以前農村的桃膠是沒有人會收購的,大多數是在樹上沒人管。
但如今像湖北、河南、山東等不少地區,種植“桃膠”已經開始產業化了。有些專門搞桃膠的果園,一到桃膠發病高峰期,整個果園里的果樹基本上都“結”大塊的桃膠。這些桃膠采集下來可以直接賣錢。
很多桃膠的價格要比桃子賣得錢還多。
在市場上,桃膠的價格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價格從10元/斤到50元/斤都有。炒得比較火的野生桃樹的桃膠大多數能賣到50元/斤左右,而人工種植桃樹的桃膠價格則相對低得多。

像湖北隨州就有比較大的桃膠加工基地,不少桃農都把采集桃膠當成一個提高果園經濟效益的重要渠道,不僅僅國內賣,也出口到了國外的不少國家。桃膠已經從當年的一個“樹疙瘩”變成了如今的“金疙瘩”。
在消費市場上,很多消費者也是桃膠的忠實愛好者,大多數買桃膠的消費者主要是把桃膠當成食品進行食用,比如燉雞、燉肉的時候放一些桃膠,會讓飯菜的味道更加鮮美。
總之,在包括很多桃農還不知道的情況下,桃膠已經悄然地火了起來,逐漸形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產業。
桃膠是病還是美食?你要說果園桃膠是個美食,越多越好。一些果農聽了肯定不開心,果樹得病了,還越多越好?這不是胡說八道嗎?
是的,如果不分清楚種植果樹的目的,就冒然的認為桃膠是病,或者冒然的認為桃膠是美食,都是不對的。
桃膠是病還是美食,一定要從種植的目的出發。
如果你的果園主要是為了生產優質水果,自己種出來的水果能賣上高價格,那么桃膠就是一類病,因為果樹流膠嚴重的話,會造成果樹營養缺失,導致果樹嚴重的減產。這個時候,為了保住果實的產量,那么就要對桃膠采取措施,把它當成一個病來防治。

如果你的果園本身種植出來的水果賣不上價格,而種植桃膠反而能賣出經濟效益,那適當地把桃膠當成一種美食,則是可以的,就不需要對流膠病進行嚴格防治了。
主要還是要從經濟效益出發。生產什么經濟效益好,就重點生產什么。
當下的桃膠產業還在發展中,大多數收購商都集中在一些桃膠的主產區,零散的桃樹種植產區可能收桃膠的比較少。
不過,從桃膠的熱度來看,這個東西未來估計還會火上一把。
最后,你認為桃膠是病還是美食呢?你會吃這類果樹病變的產物嗎?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89062.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