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記憶中的陜北美食(陜西美食大全之陜北篇)
發布時間:2024-11-30閱讀(12)
陜西特色美食比較多,本文整理出陜北地區特色美食,不是高大上的那些,都是當地老百姓常吃的,便宜實惠隨處可見。歡迎大家收藏評論,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1.陜北羊肉
西北地區以陜甘寧交界的羊肉最為出名,當地羊肉滋補而不羶;陜北羊肉以橫山羊肉較為出名。陰虛的少吃,吃了會上火的。

2.綏德羊雜碎
綏德羊雜在陜北地區較常見,有便宜的雜碎面,也有優質羊雜、純羊雜。羊雜碎配上油璇,稍微加點辣子和醋,味道更佳。

3.榆林大燴菜
此菜源于內蒙,加進去了許多陜北獨特的風味,主要有粉條、瘦肉、土豆、蔬菜等組成,味道鮮美,回味無窮。

4.延安香菇面
傳統的香菇面以“肉美菇鮮,湯濃面好”享譽陜北,肉圓、木耳、香菇配以高湯,味道醇厚回味無窮,以削面最為常見。香菇面必配糖蒜。

5.抿節兒
榆林的一種粗糧細做的傳統面食小吃。 由豌豆和小麥磨合而成的雜面,將和好的面團放在密布篩孔的特制抿節床上,用手掌抿壓而下,成一寸來長的小節,呈扭曲狀。湯內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并佐以韭黃、芝麻、辣醬、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帶一股豆香味。

6.剁蕎面
陜北人待客、逢年過節和喜慶時必吃的一種美食佳肴,以洋芋為主,去皮切作繩頭小方塊,加調料炒煮酥綿,有時還配以豆腐丁,制成臊子湯,食時佐以蔥花、小菜。

7.拼三鮮和烙餅
據說乾隆皇帝私訪榆林時,曾吃過拼三鮮,贊不絕口。拼三鮮中有葷有素、有湯有料,營養豐富,醇香味濃,拼三鮮中的三鮮指的就是里面的豬、羊、雞三種肉。拼三鮮配烙餅,分量足夠,飯量小的吃不完。

8.軟糜子炒面
這個不很常見,在軟糜子將要成熟時,將糜穗摘下,搓下糜粒,隔過半天放在鍋內炒黃炒熟,然后放在碾子上舂去米糠。吃時用開水加酥油,或加紅糖、白糖、拌成軟塊吃,味道細軟酥甜,清香可口,風味地道。
9.子長煎餅
延安地區隨處可見,本質是煎餅卷菜,餅薄如紙,銀白透亮。根據不同需要和不同口味,可制成大餅或小餅,大餅與小蓋一樣,小餅與手掌一般。其種類有:豆腐干煎餅、涼菜煎餅、肉煎餅等,配以醋、蒜汁湯、辣油或涼湯。

10.洋芋叉叉
又名洋芋擦擦、洋芋丸子,是陜西陜北、甘肅隴東一帶的地方特色小吃。先把土豆用插床子擦成粗絲,然后將面粉均勻灑在上面(另外也可加入一些切段的豆角),反復揉搓,使面粉與土豆條緊密結合,上鍋蒸熟 。配合或雜面(音譯)一塊吃更好,面是湯面,主要是喝湯。

11.碗托
陜北地區以綏德碗托頗負盛名,類似于涼粉,有蕎面、白面之分。

12.錢錢飯
原是陜北人家缺糧的一種度荒飯,多和米糠、秕谷同煮,借以充饑,現已成為粗糧細做的風味飲食,黑豆經浸泡,膨圓脹大,放在碾上壓成片,形如銅錢,所以百姓稱"錢錢飯"。
13.馃餡
產于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的一種小吃,馃餡是一種帶餡的餅,餡是用陜北著名的灘棗制成,現有豆沙餡、棗泥餡和五仁餡等。

14.圪坨
陜北語,關中稱麻食、猴耳朵。陜北做法以蕎面為料,掐指蛋大面團在凈草帽上搓之為精吃,切厚塊以手揉搓為懶吃。澆羊肉湯味道更好,趁熱吃,越熱越香。

15.麻湯飯
陜北榆林市子洲縣一帶的風味小吃,以前陜北人的食用油都是自家的麻子自制提煉出,留有油渣在鍋底,在其中加以各種食用調料和腌制的酸白菜,熬成粥,和由高粱,錢錢,小米,豇豆等雜糧熬制而成。
16.干爐
榆林鎮川有名的小吃,其形似面鼓,中拓小紅印。內空外脆,吃著帶勁,最宜貯存或上路作干糧,久之不壞。

未完待續。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9168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