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提前包粽子的正確方法(包粽子時必須牢記)
發布時間:2025-03-14閱讀(23)
日子飛快,再過一周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這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作為美食大國,在重要的日子里一定少不了美食相伴,而端午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吃的傳統美食就是粽子了,這是從古代就流傳下來的老傳統,時至今日,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依然盛行,包粽子這個過程最能體現節日氛圍了,對于現代人來說,更是一家人難得的歡聚時光。

記得小時候,每年包粽子的時候都有奶奶在指導,全家人齊動手,非常熱鬧。如今長大成家了,每年我也會帶著家里的小朋友包粽子,一方面可以鍛煉他的動手能力,同時也能將傳統文化深刻得傳承下去。所以無論多忙,建議在端午佳節不妨都和家人包上一些粽子,自己包的一定比外邊買的好吃。

包粽子這件事,涉及到了一系列的工作,從糯米的處理,粽葉的處理,再到包粽子,煮粽子,以及吃不完的粽子如何保存,這每一個過程都很重要,而且都有一定的技巧,掌握了這些細節,才能使煮出來的粽子不漏米不破皮,吃到的粽子軟糯濃香。端午節快到了,粽子也快該準備起來了,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關于包粽子的“五大技巧”,建議看完再包,心里有底,包起來省時省力又省心,一起來看看吧。

一、糯米要提前浸泡好
糯米是粽子的基礎食材之一,無論哪里包什么粽子都離不開。糯米的處理直接決定了粽子的口感。我們在包粽子之前,一定要將糯米提前浸泡好。這是因為糯米經過浸泡以后,充分吸水膨脹,那么這樣在煮的時候更容易熟,而且可以使煮好的粽子更加黏軟,吃起來香味更濃。

浸泡方法:將糯米淘洗干凈,一般洗2遍就可以了,浸泡的水要多一些,米與水的比例在1:2左右。一般來說,糯米浸泡的時間越久,粘性會越強,那么包出來的粽子也更好吃,這是因為吸飽充分吸水后會將細胞壁撐破,粘性成分也就得以釋放出來,從而使粽子更加黏軟。所以浸泡的時間不能太短,最好在4個小時以上,用手可以碾碎的狀態。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天氣熱了,室內溫度也比較高,在浸泡期間我們要注意換水,以免變質。

二、處理粽葉要記住“洗剪泡煮泡”
包粽子離不開粽葉,現在常用的粽葉主要有兩類,干粽葉和鮮粽葉,無論是干的還是鮮的,在處理的時候都要經過“洗剪泡煮泡”這幾步。
①洗粽葉,粽葉都是生長在戶外的,在生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蟲子細菌等附著在上邊,所以在清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仔細清洗,最好用小刷子刷一刷,并且上下兩面都洗到。

②剪粽葉,粽葉的一頭都會比較硬,會有一個硬梗,另外粽葉的另一頭會比較尖而且窄,這兩頭都是用不到的,如果直接帶著一起包會很不方便,所以我們在清洗完以后,最好先將兩頭剪掉。

③浸泡粽葉,將修剪好的粽葉放入清水中,加入一勺食鹽攪勻,然后浸泡。如果是干粽葉的話最好浸泡4個小時以上,如果是鮮粽葉的話時間可以短一些,2個小時左右。這樣操作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讓粽葉充分吸水,從而使質地變得柔軟,在包的時候不容易斷裂;另外在鹽水中浸泡可以起到殺菌的效果。

④煮粽葉,無論是干粽葉還是鮮粽葉,都要進行水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徹底變得柔軟具有韌性,而且經過水煮的過程,可以使粽葉的香味得以釋放出來。煮粽葉的時候我們可以加入一小勺小蘇打,這樣可以使煮出來的粽葉不發黑。粽葉不需要煮太久,一般來說,水開以后,煮10分鐘就可以關火了。

⑤泡粽葉,粽葉煮好以后,我們要將其從鍋中取出來,放入冷水中浸泡至冷卻,這樣使粽葉經歷一個從驟熱到驟冷的過程,可以增加粽葉的柔韌性,更好包,不易斷裂。
三、包粽子牢記“8分滿,不綁緊”
①8分滿,很多人在自己包粽子的時候會將米和餡料放得滿滿的,其實這樣很容易煮破。因為糯米在煮的時候,依然會繼續吸水膨脹,如果裝得太滿,那么很容易將粽葉撐破,導致漏米。所以我們在包粽子的時候需要將糯米膨脹的空間預留出來,一般來說裝到8分滿即可。

②不綁緊,在包粽子的時候需要用線繩或干草將粽子捆綁住,我們在綁的時候要注意不能綁得太緊,也需要將糯米吸水膨脹的空間留出來。但是我們要保證將線繩系住不會輕易松開。

包粽子的方法:根據粽葉的寬窄來決定,取1片或2片粽葉,光滑的一面朝上,從中間對折,然后圍成一個圓錐的形狀,接著在底部放一些米,放餡料,再放糯米把餡料蓋住,然后將粽子兩邊向里捏住,將粽葉的另外一頭折過來,蓋住粽子,最后一只手緊緊的握住粽子,一只手拿線將粽子綁住,系好,即可。

四、煮粽子牢記“冷水,加小蘇打,浸泡”
①冷水下鍋,我們在煮粽子的時候要注意用冷水,因為這樣在加熱的時候,隨著水溫慢慢上升,粽子從外到內受熱均勻,如果用開水的話,那么粽子的外層會受熱膨脹,形成一層隔離層,內部的糯米和餡料受熱不均勻,容易出現夾生的現象。
②除了加水以外,還要加入一小勺小蘇打或是食用堿,這樣可以使鍋內的水呈現為堿性,煮出來的粽子更加軟糯,香味更濃,而且粽葉也會更加柔軟,從而不容易破裂漏米。
③煮完以后需要將粽子在鍋內浸泡,經過充分浸泡,粽子的香味會更濃,而且浸泡得越久,粽子的口感也會更加軟糯好吃。

煮粽子的方法: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加入清水,水量要多一些,糯米要繼續吸水,而且在受熱后一部分水還會蒸發掉,最好在沒過粽子后再高出5-10厘米。為了避免粽子飄起來漏出水面,我們最好在上邊壓上一個重物,使粽子一直浸沒在水中,這樣可以避免出現夾生的現象。開火以后,將水煮沸,然后轉小火繼續煮2個小時左右,如果粽子的個頭比較大,那么需要延長時間。

五、保存粽子要遵循“先浸泡,再包裹,最后冷凍”
①浸泡,吃不完的粽子,我們首先要在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讓粽葉充分吸水。這樣可以在粽子的表面形成一層保護層,以免在冷凍的過程中粽子失水過多,而使得糯米變硬。

②用保鮮膜包嚴實,浸泡以后,我們用保鮮膜將粽子包裹嚴實,可以多包幾層,這樣可以避免粽子在冷凍的過程中流失水分和香味。

③冷凍,最后將包好的粽子裝進塑料袋中,系好放入冰箱冷凍層即可。每次吃的時候取出來,再次加熱,可以蒸或是煮或是用微波爐叮一下,吃起來都跟現包的一樣軟糯好吃。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