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農民最喜歡吃什么野菜(生長期不足5小時)
發布時間:2025-03-14閱讀(16)
作為一名合格的吃貨,一定不能不吃的食物當屬菌菇,這種植物獨立于一般的蔬菜之外,雖然是素食,用清水煮開之后卻能夠讓清水染上濃郁的鮮美感,一口咬下去還能夠有肉類的咀嚼感,營養價值極高。可以說,食用菌自出生起就站在了植物性營養食物的頂端。我國是公認的世界上最大的食、藥用菌產地,一些普通的諸如香菇、金針菇、杏鮑菇等食用菌都是我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由于地域環境不同,各地的可食用菌菇也各有特色,比如在竹林茂盛的地區,就存在有極為稀有的竹蓀。

竹蓀是一種生長在枯竹根部的菌菇,再加上讀音和竹筍很相似,所以一般提到竹蓀,不了解的朋友基本都會將它與竹筍而混淆,但嚴格來說,兩者在本質上就有著很大區別,一個是植物的根莖,一個則是寄生的真菌。此外,竹蓀還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色,那就是它的生長期不足5小時,從竹蓀蛋破殼長出來到枯萎的時間特別短暫,而農戶們采摘后也需要及時烤干才能保存。

如果說竹蓀如曇花一現的生長特性,是它稀有的關鍵,那么它的知名度之所以高就和它的顏值息息相關了。竹蓀的顏色層次特別豐富,頂端是較為深邃的綠色,整個主干部分為白色,而底端則是粉白色,當然最吸引人的還是它周身都圍了一圈純白色的網狀裙擺,從菌蓋開始籠罩全身,它破土而出的過程,也是“裙擺”逐漸揚起的過程,因此有人形容竹蓀的生長過程就像是舞者在竹林之中起舞一樣。不過并不是所有品種的竹蓀都能食用,目前國內食用的竹蓀品種只有4種:長裙竹蓀、短裙竹蓀、棘托竹蓀和紅托竹蓀。

我們國家對竹蓀的最早記載是在唐代的一本游記上,當時的人并不把竹蓀作為一種食材看待,而是作為一種藥材,直到清朝,才有竹蓀的詳細烹飪記載,因為必須是特定時節到竹林里采摘,竹蓀的產量十分稀少,在當時是只有皇帝可以食用的貢品,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人們對竹蓀的認知越來越高,如今已經有人工種植的竹蓀可以食用了,雖然它的生長時間短,采摘時間也短,卻仍很多農民種植。

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銷路特別好,竹蓀作為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菌菇,是大名鼎鼎的草八珍之一,據研究,它的蛋白質含量比雞蛋還高,本身含有大量的谷氨酸和氨基酸,營養價值很高,不僅是國內對竹蓀的需求很大,在國外市場同樣也能賣到高價,即使有人工種植,竹蓀市場也常年供不應求,曬干之后,一斤150元(產地價)。盡管竹蓀的畝產量不高,但優點在于只要環境適宜,采用竹屑為基料就能實現種植,總體種植成本不高。如今在福建南平一帶就有不少人種植。

?
竹蓀的口感和它的外表一樣,十分獨特,一口咬下去又脆又嫩,煲湯受喜愛,尤其是和同樣高營養的鯽魚或者雞肉一起煲湯,能夠最大程度地體現出竹蓀的鮮美,就連國宴上也經常會使用竹蓀煲湯,營養又美味,這可是是吃貨絕對不能錯過的頂級美食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10782.html
上一篇:難以忘記的美味(記憶中的美味)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